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280节


卫子夫抬起头,有着微微的惊讶,她有些不明白,皇帝为什么会突然对自己说起这个。

“老祖宗时日无多,大约……大约就在秋后了。朕……。”说到这里,他声音低沉了下去,后面的一些伤心话,终于没有说出来。

那几年,虽然为了权力和政见的不同,刘彻与窦太后之间多有龃龉,也闹了一些不愉快。但,她终究是为大汉社稷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又是亲祖孙,听到这个悲伤的消息,他的心中难免伤痛。

卫子夫玉容失色。既然是元召亲口所说,自然不用怀疑。那个坐镇长安,守护了这片江山五十余年的老人,终于要离去了吗?

“陛下,且节哀!保重龙体要紧,眼下千头万绪的大事,可是疏忽不得半分。而且 ,在那一天还没有来到之前,陛下即便心中难过,也请不要流露出半点端倪,以免让心怀不轨者趁机生乱。”

卫子夫眼中含泪,神色担忧。话语中却是一片挚诚。

皇帝微微点了点头,轻叹一口气 ,抹去胸中愁绪,伸手拥着善解人意的玉人来到宫阙栏杆前,光阴流逝,岁月绵长,不觉她已经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了。

“子夫,朕亏欠你良多。也许,不久之后,朕就可以让你实至名归的坐上那个位子了。这万里山河,如画宫阙,朕愿与你携手共赏之!”

还有什么深情的话,能比这更让人感动呢?即便我甘心为你受尽委屈尝遍寂寞,即便是清茶粗饭淡妆素裙,即便耗尽心血抚育子嗣,只此一句,余生无憾!

“陛下……可是,阿娇皇后她……?”

“不用想太多。朕所为者,非私情,为社稷后代也……!”

江山百代,青史万年,宫殿巍峨,帷幕深厚,这其中的是是非非善恶曲折,又有谁,能真正说得清呢?!

长安城西三十里远近,青郊外酒楼旁,长亭短亭,连绵十余里。在去年的时候,大道两边,竹林之畔,新建起来两排亭子,这便是专门供长安人送友离去的别亭了。

那个年代,车马很慢,消息迟缓,情谊深厚,惆怅延绵。每一次的送别,便总是带了凄凉的味道。关山万里,云海千重,一别之后,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再能相见,也不能保证还有没有再见的机会。

终于要离开师父身边,第一次出远门儿了!远行万里,大漠高原,长河落日,笔直孤烟……想想师父口中描绘过的那些辽阔场景,小冰儿的心,都要飞出来了,恨不得立即就置身在那一切当中!

可是,真正到了要离别的时候,她哭了,哭的稀里哗啦,眼泪怎么都止不住。看着举起手中酒杯,正在敬给西行使节送行酒的元召,少女的心里悲伤成河,仿佛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就要从心头摘去一般。

一些需要注意的话,早已经说过了千万遍,在这里无需多言。元召与大汉西域使喝过三杯酒,回过头时,终于看到了痴痴盯着他不舍的小徒弟。

“呵呵,怎么啦,后悔了?如果不想去了,现在还来得及。”温暖的笑容里,元召轻轻揉了揉她的后脑,带着无尽宠溺。

小冰儿为了行程方便,今天换了一身男装,她本来就是柔美中带着英气,合身的束腰锦袍,刺绣缎带,小蛮靴,背负赤火宝剑,眉弯间,依稀仍是初见时模样,更平添了几分骄傲的锋芒,本是红颜女儿身,却扮成玉树临风一少年!

换做平日,她免不得会大叫一声跑开,一边抗议元召又来揉乱她的头发!可是现在,她只恨不得这手掌的温度能一直停留在发际,伴她千山暮雪,让自己能时时感受到才好。

“师父……呜呜,不是了!我只是、我只是舍不得离开你……你们!”

见她如此,同来相送的苏灵芝早已忍不住多时了,一把抱住她,也落下泪来。她们两人感情最好,心底的难过自是感同身受。

元召揉了揉额头,有些无奈。他心如钢铁,在任何刀山火海面前都不会动摇半分。唯独这些儿女情长,却是今生的软肋,实在有些不知道怎么处理才好。

“小侯爷,但请放心,此去这一路上,张某一定尽心竭力,定不会让冰儿姑娘受到一点委屈的。”

名叫张骞的原未央宫羽林侍卫,面带笑容,在一边看着眼前的场面,认真的对元召做了一个保证。

“张兄不必对她格外照顾,也不用分心来考虑这些小事。既然接下来这个钦命差使,此去西域,一言一行,便是代表了大汉的威严,更是代表着天子意志,不可随意行事,一切以大局为重。切记!切记!”

元召话语很诚恳,张骞虽然比他年长近十岁,又是皇帝钦命的大汉西域使,却躬身敬听,不敢有丝毫怠慢。在他心里,这位小侯爷嘱托的一字一句,可比那些朝堂众臣们的话重要的多。

“当然,也不必过于拘泥。到了那边,见机行事,反正最终目的,携手通商,共抗匈奴!只要达成了我们的这个既定目标就好。呵呵,无论如何,这是大汉第一次派出西域使,张兄既然适逢其会,将来青史留名,当可预期!”

张骞昂起头来,精神振奋,元召的话,他每一个字都记在了心里,对完成这次光荣的使命充满了无比的信心。

“小侯爷已经把一切都安排得那么妥当,我们这些人只不过就是去跑一趟腿而已。如果不能好好的完成任务,哪里还有脸回来啊!哈哈哈!”

元召微微笑了笑,算是接受了这句奉承话。因为,他当之无愧!为了这次西行,他不仅替皇帝精心的推荐和配置了团队,还凭着脑海中的记忆,给他们规划了一条最便捷的路线。

按照元召的计划,这支庞大的西行团队,将从长乐塬上的渭河码头出发,由元十三统领的船队载着他们转入大江,逆流而上,直达高原,然后从那儿再寻陆路西去,不久后就可以直达西域了。

这样就可避开纵横在河西走廊上的匈奴骑兵,不会再出现历史上张骞率团出使,被匈奴人斩杀殆尽,张骞被俘虏,十余年方才逃回来的那种局面了。

秋高气爽,正宜行程,分别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小冰儿红着眼睛,再看一眼师父时,却见他似乎想到了什么,走到自己面前,伸开臂膀,轻轻抱了抱她。

小冰儿蓦然一阵惊喜,只觉心跳的厉害。师父……竟然主动抱了自己呢!伴随着秋风,有温和而清晰的话语在耳边响起来。

“你年纪还小,我虽然也不放心你跋涉万里远去绝域。但,宝剑锋从磨砺出,我希望你的锋芒从一开始就不要有一点的摧折,只要心中所想,就大胆去做!你本是九天之上的龙凤,人世间的骄子,师父不能羁绊了你试飞的羽翼。所以,去吧!另外记住,从今天开始,小冰儿这个称号就别再叫了,好好想着,你的本名是叫……霍去病!”

浮云幻影从北来,初生乳虎行西去,朔风渐起,黄沙飞尘,名将之路,传奇开始!

第一百九十八章 千秋功业 且待从头

大汉朝堂上的人,现在还大多并不真正了解开通西域的重大意义。即便是皇帝,也只看重其战略作用的多些。所以当元召以无比重视的态度,去做各种准备的时候,很多人并没有当回事儿。

关于那支已经上船远行的西去使团,会取得丰硕成果,完全是可以预期的,对于这一点,元召怀有很大的信心。

历史上的张骞通西域,前后花费了将近十三年的时间,才回报给长安确定的消息。又经过两三年的汉匈激战,才打通了河西走廊,开启了东西方丝绸之路的光辉起点。

而这次经过自己的精心策划,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一年的时间,他们就应该能带着好消息回来了。所以,下一步要做的事,就是开始战争的准备和商源的汇集了!

时间有些紧迫哦,只有一年的准备时间,要做的事太多,人手也不够用,要不要向皇帝陛下提出请求,成立一个有自己领导的特别部门呢?元召有些犹豫。

说实话,元召对于皇帝刘彻的用人魄力还是很佩服的。无论是此前的严助、终军、司马相如,还是这次的张骞,可以说都是简拔于微末之中。虽然有自己的事先举荐之力,但他能够如此大刀阔斧的启用新人,且都是去完成这么重要的任务,已经足以看出这位皇帝的胸襟了。

送走他们后,元召与同来的人中午就留在了青郊外酒楼。这片酒楼的规模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已经与元召刚来的时候截然不同了。“青竹佳酿”盛名在外,成为驰誉天下的名酒!
首节 上一节 280/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