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266节


“当然,我们口中的西域,只是一种狭义的说法。其实在西域往西,还有更加广阔的天地,那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们现在还没有能力到达。呵呵,陛下,我们今天就只说离我们最近的这片西域好了。那里有巍峨的高山,低洼的盆地,严寒酷暑,冰川和火山,都在此地汇聚。当地有民谚说‘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就是最形象的说法了。那里的物产丰富,无论山川草木,还是风土人情,都与中原大地截然不同。想来我们汉朝民间,通过那些胡商的往来,对这些基本的情况应该也有所了解的。”

元召说到这里,略微的停顿了一下。看了看听他讲述而满脸惊奇的人,淡淡的笑了笑,继续说下去。

“至于陛下您想知道匈奴人究竟从西域得到了什么样的助力……微臣可以肯定的说,他们得到的助力,非常重要!重要到可以支撑匈奴骑兵对于我们汉朝发动一次次的进攻,而不会后继无力。西域因为独特的气候,盛产各种农作物和植物,源源不断的东运到阴山脚下,这可以增加匈奴人的供给储备。西域盛产的战马,高大健壮,日行千里,比匈奴人自己牧养的还要优良,这使得匈奴骑兵永远都驰骋在最好的马上。而来自西域的精钢冶炼术,使匈奴骑兵手中的弯刀锋利无比……正是因为西域各国提供的这种种便利,才使得匈奴这个不事生产只在马背上游荡的民族,拥有如此强大的力量,给我们大汉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如果想办法使西域这些国家不再听从匈奴人的意志,即便是两不相助,也等于是斩断了他们的臂膀了。到那个时候,匈奴人的力量,必将会大大的减弱,我朝再与之开战,胜算在握矣!”

“好!元卿分析的果然透彻!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朕此前从未听人说起过这些,原来匈奴人所以强大,竟然有这许多因素在内。剪除匈奴人羽翼!只凭这一点,西域之援,大汉就势在必得!”

皇帝眼中有着兴奋的色彩,在这一刻,他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自己将要推行的内政有多么难,也不管国内的矛盾有多么凶险,他,身为大汉天子,有决心也有能力打开帝国的西大门,开辟出这一条对大汉有利的西行道路。

元召早已看出来他的心思,为了巩固他的决心,把这件事当做一条重要的国策来执行。他又说出了另一番道理。

“陛下圣明!其实微臣刚才的话还并没有说完。交好西域诸国,斩断匈奴臂助,这只是对大汉有利的一个方面。而相比起打通这条通道后,在文化和经济方面,给我们带来的种种巨大好处,这一条又显得有些微不足到了。呵呵!”

开国门,通西域,能极大的抑制住匈奴人的力量,难道这一条还不够?还有更大的好处?所有人,包括刘彻,都把耳朵竖了起来,紧紧的盯着元召,听他下面的说话。司马迁更是屏神静气,手指捻过笔杆,生怕漏写了一句。

元召并没有卖关子,有些事他必须利用这个机会详细地讲清楚,使皇帝心中真正的明白打开这条通道对汉朝的今后意味着什么。

“陛下,世界之大,不止九州!而物种之丰富,也并不是中原所独有。在西域各国,有着许多珍稀的农作物和果蔬植物,种类繁多,如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豆、胡瓜、胡葱等物,都是在中原未曾见过的。如果能引进种植,对于天下黎民来说,将是一项巨大的收益。生长在西域的动物种类更是繁多,大宛良马,人称汗血宝马,乃是真正的千里马,雄骏冠绝马群,最是不可得之物。还有在沙漠荒原中长途负重而行的骆驼,能辨识路途,预测气候,是商旅之人的必备脚力,享有'沙漠之舟'的美称。另外还有水牛、狮子,犀牛、孔雀,大象等都是世间的珍禽异兽。另外他们的文化,也与中原有很大的不同,正可以供我们借鉴创新,令我大汉更加繁荣昌盛……!”

他滔滔不绝的说着记忆中的那些知识,旁听的人已经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日色渐渐平西,都没有人察觉。听着元召的这一番异域奇谈,皇帝刘彻心中惊喜交集,对这遥远的西部风物,产生了一种神秘感和深深的向往。

尤其是元召口中所说的汗血宝马,令他更是心向往之。他从小就喜欢狗、马、华服这些东西,听着元召的诉说,他的脑海中忽然就浮现出曾经翻阅《易经》时曾经看到过的句子“神马当从西北来”!

这难道是巧合吗?还是上天早已经给过他预示?日行千里的汗血宝马啊!他想象着那种画面:如同天马一样呼啸着,像一条神龙飞腾而来,它横跨昆仑,踏遍西域,鸡叫天亮的时候,它掠过了燕赵大地,不等落日西沉,又跑到了吴越海边去饮水,它风驰电掣,如同电闪雷鸣……!

“这样的天马,朕一定要得到它!元卿,后天朝议,朕就把这件事下廷议,让群臣好好的拿出一个稳妥的办法,一定促成与西域各国的交往,打通这条西行的大道。”

看到皇帝的决心已下,元召心中也是暗自喜悦。没有人比他更知道开通西域的意义。因为,这条通道,在后世被称作“丝绸之路”!

正是丝绸之路的开通,把西域作为跳板和桥头堡,使中国与世界第一次真正的联系在了一起。人类的文明得到了互相的传播。中国精美的瓷器、丝绸以及古老的发明被送往世界,泽被苍生。而中亚的骏马、农作物,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建筑、乐器,金银器制作、天文学、数学知识开始传入中原,促进发展。

“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作用,还在于把两个开放、创造、进取、博大的辉煌时代紧紧的连接了在一起,它开创于汉代,到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流韵千古,弹奏出伟大的汉唐雄风!

在历史上,刘彻派使节出使西域的初衷,也只是怀着试试看的想法,去联络西域大月氏国,企图共同联手对付匈奴,以缓解汉朝所承受的军事压力,那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举动。结果并没有达到军事目的,使臣历尽九死一生,多年后回来,也只是探明了那条通道的风土人情,属于无心插柳而成的。

而今天,通过自己的提议,皇帝已经认识到了这其中蕴含的巨大好处,主动以国家的力量,去开辟这条光辉的大道,先期布局,取得的成果会有怎样的差别呢?元召有些莫名的激动,他很期待。

“陛下,微臣还要多问一句,如果朝堂上的重臣们与陛下所想不同,形成阻碍,那又如何呢?”

听到元召的担心,皇帝的神色中忽然掠过一抹得意的色彩,好像是策划已久的计谋得逞了一般,他哈哈的大笑起来。

“哈哈哈!元卿,你知道吗?朕新磨了一把宝刀,藏在鞘中已经很久,是时候让它开刃了!如果这次真如你所说,丞相及众臣不恤圣心,辜负朕意,那么,宝刀出鞘,以作清吟,就从这一次开始吧!”

元召顺着他的眼光看过去时,却见严助、终军、东方朔、枚皋等五六位加官为尚书常侍、给事中的原翰林侍读们,正肃然安坐,面带郑重之色,似乎是在认真思索刚才的君臣对话,又似乎是在考虑即将亮相于朝堂时该用的策略。

元召脸上也浮现出笑容,心中却有一丝凛冽的寒意,对皇帝的意图早已了然于胸!刘彻着力培养的这批新班子,终于要开始启用了。这是对朝堂上整个传统官僚系统的一次摊牌,这位敢做敢想的皇帝,从此以后,将利用这些类似于后世“秘书人员”性质的年轻官员,形成“内朝”制度。把所有的朝堂权利,一步步地获取到自己手中,一言九鼎,唯吾独尊,三公九卿今后形同虚设矣!

第一百八十五章 素笛藏梦 秋水含情

对于普通的长安百姓来说,朝堂上的变化,与他们并没有多大关系, 该吃吃,该睡睡,自己家生活还是老样子继续。即便是有一条关系到他们福祉的政策诞生,短期内,他们也察觉不到对自己的影响。

然而对于朝堂上的臣子们来说,任何的风吹草动,都足以触发他们敏感的神经。“伴君如伴虎”这句话,可不是随便拿来说说那么简单,这可是随时关系到身家性命的大事,容不得一点闪失。

昨日朝会上发生的一幕,令许多人心头开始忐忑不安。当然,这种不安,在很大程度上,并不在于皇帝提出的那条开通西域政策是否可行,而是朝堂决策的方式,出现了一种异常情况。

皇帝不再就自己想达成的意志而与臣下亲自解释了。当听到一些重臣对自己的话持反对意见时,他只是略微沉吟着袖手安坐,早有年轻的新进官员驱步上前,与之展开辩论。

顽固与守旧的堡垒,遇到尖锐的力量,这是一场没有烽烟的战斗。

有准备,有预案,有详细的资料,有强大的支持……看着最先站出来的新进宠臣严助慷慨激昂的诉说,言辞灼灼,崭露锋芒,与之争辩的对手,没有几个回合就败下阵来,悻悻的闭口不言。

随后出场各自以严密的论调支持皇帝意见的东方朔、终军、枚皋、严安等人,没有一个不是雄辩之才,各人都做过精心的准备,逐一论证,在含元殿前,把那天元召在宣室阁中说过的话,完整全面的表达了出来。

如此说来,皇帝将要实行的这条通西域政策,对大汉是有着天大的好处啊!这样利国利民的事,谁再横加阻挠,谁就是万夫所指的千古罪人。一些中正的大臣,马上站出来表示同意。而那些因为各自的利益心存不满的人,也已经无话可说,再找不到理由反对。

皇帝对这样的结果非常满意。他最后金口玉言,一锤定音,开国门、通西域!这件对于整个国家来说如此重大的事,就这么轻易的得到通过而决定了下来。

看着皇帝陛下面带微笑的把政事处理的风轻云淡,所有的臣子们都感觉到了,朝堂局面已经与往日不同。

含元殿外的广场空空荡荡,阳光有些刺眼,散朝后走在最前面的丞相田玢,心情烦躁,头上有些汗珠,他往宫墙的阴影里靠了靠,却又感到身上一阵阵的寒意。

权力这个东西,如同能够让人上瘾的毒药,又如同千娇百媚的美人,一旦尝到了其中的滋味,就再也不能摆脱掉那种诱惑了。

他苦苦等了近十年的时间,终于等到窦婴那个老家伙空出了这个位子,他才坐了上来,这才几天的功夫,他还没有过够瘾呢,这个皇帝外甥就要开始收回去了?

田玢在朝政权术这些事上,比任何人都敏感。他自信没有看错,当今天子开始重用那些年轻常侍们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收回朝政大权,握在自己手中!

这个发现令他很沮丧。沿着长长的宫墙间甬道走着,他忽然想起,窦婴之所以辞去丞相的大位,会不会是早已经预感到了今天的到来?这很有可能!

坊间传言,窦婴辞相归家,是听从了窦太后的话才这么做的。联系到长乐宫主人洞察人心几十年的功力,她可能早就看明白了自己的孙儿是怎样的习性,为了避免矛盾的发生,所以才先走了这一步棋。

看皇帝的意图,这是要把大汉丞相当成一块鸡肋对待啊!放在朝堂上当个摆设而已。可笑自己还自以为得意。田玢越想越生气,怪不得上次对待自己的态度有些奇怪呢,原来他是预谋已久了啊。

就在几天前,田玢又一次拿着一份任命部分官员的名单,去找皇帝过目批准。以前这样的情况,除了职位特别高的,刘彻会问几句之外,别的一般都会答应的。

也许是因为这次的官员名单比较多,刘彻脸上带着意味深长的神色,翻来复去的看了很久,就在田玢等得有些烦闷的时候,他终于朱笔圈阅,全部同意了下来 。

只是当内侍把名单捧过来还给田玢的时候,身后传来的是御座之上淡淡的话语:“丞相所用的人都推荐完了吧?那么,接下来朕也要开始用人了啊……。”
首节 上一节 266/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