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213节


“这不是你以前弄出的那种精盐吗?此物虽然稀缺,但你不是上奏说已经开始要大规模制作了吗?这又是何意!”

元召轻轻摇头:“非也,非也!世间有物,外表虽相似,其中乾坤却不同。您不防尝一点儿试试就知道了。”

见他小小年纪,却说出老气横秋的话来,周围人无不失笑。刘彻也被他逗乐了,遂用指尖挑了一点,放到嘴里,舌尖刚一触及,一股甘甜醇香刺激到了味蕾,不禁大吃一惊。

“这……这是糖?”他犹自不敢相信,一边连忙又尝了一点,终于确定无疑。这就是糖,最纯正的甜!

“小子,你是怎么做到的?这般细腻,这般甜味纯正!和这个比起来,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大黄砂糖块简直差了十万八千里啊!”

看到他喜悦的神情和周围人惊疑不定的表情,元召只是竖起手指头,一脸自信的说道:“这种技术其实很简单!只要有充足的蔗糖材料,您要多少就有多少!”

刘彻闻听心头大震,他素知元召在大事情上从来不说没有把握的话。糖,在现在的世间,还是一种真真正正的奢侈品。

未央宫中那些大黄糖块,虽然也是甜的,却带了一种涩意,但已经是最上等的贡品了。岭南的几位王爷每年精心准备好,作为一种稀罕物品,派人千里迢迢押送来长安。一些大臣们承蒙赏赐或者当做礼物赠送一点,也是珍贵的很。一般平常人家,却是极少见到,更不用说拿来做这做那了。

“小子,此话当真?你可知道说大话的后果!快详细说来听听。”

刘彻已经心中火热,有些迫不及待了。任谁都明白这其中会有多么巨大的经济价值。

“蔗糖之属,取自甘蔗,这种作物生于岭南炎热烟瘴之地。北方以为稀奇,而在江淮、西南诸地,遍地植生,贱如草芥 。如果您能打通运输渠道,大量北运到此……呵呵!小子自然有办法把它们变废为宝,化腐朽为神奇!”

打通西南夷通道?刘彻正要再细问,却忽然有侍卫来报,长安方向大道上烟尘起处,有红翎急使飞马而来。

谁人贪心谋划,锦绣江山起波澜!千里外,传来了西南夷叛乱的消息,也开启了大汉帝国开疆扩土、威震四夷的开端!

第一百五十三章 彩云之南 烽火连城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世间事往往如此,幸运的事不会连续到来,不好的事情开了头,祸源就都赶来凑热闹了。

长乐塬上,微服出行,纵马快意的年轻天子,在品尝过人间美味之后,喝着元召奉上的清茶,吹着原野的凉风,极目空阔,暑意消解,命司马相如当场献词一篇《清风赋》,只觉如此惬意,心情大爽!

然而,好景不长,午后好时光很快就被打断了。长安方向,急如星火,有红翎信使到了。

大才子司马相如的文字还没有写完,停住了笔,有滴墨溅在了竹简上,碎如利剑黑血般峥嵘!

皇帝把看完的那两方帛书直接扔在了案上,转身向大厅里走去,脸上怒色并没有掩饰,宛如冬雪含冰,虽是正当夏日,众人却觉寒意凛然。

元召瞥了一眼,见那上面也不过廖廖几行字,心中有数,对众人使了个眼色,示意各自回避,去干自己的事。

卷起从千里之外传递来消息的急件,元召随后跟着走了进来。

大厅里空空荡荡,空气中似乎也含了怒火。这时候没有人敢进来自触霉头,就连韩嫣也是心惊胆战的留在了门口,心中暗自揣测着皇帝的心情。

刘彻坐在正当中的椅子上,隔了那排宽大的桌案,脸上神色不定,目光如刀剑,在这一刻,显露出的是天子的威严。

天子一怒,浮尸百万,流血千里,那绝不是无妄的传说!

“元召,你知道是什么事了吧!”

语气凛冽,虽然此处不是未央宫含元殿,但随意畅谈的时刻已经过去,此刻他们的关系是君臣!

“小臣已经知道。南国两处烽烟又起,边郡告急!”元召拱了拱手,神色自若。

刘彻哼了一声,站起身来,来回走了几步,心中说不上是气恼还是激奋。

他,承袭了文景两位先帝创下的盛世基业,也延续了他们对待四面邻居宽容绥靖的政策。十多年来,除了以防御性的姿态与北面的匈奴局部有战火外,南疆一直是平安无事的。没有后顾之忧,这也是去年他敢于抽调天下驻军设围马邑的原因。

可是现在,南疆、西南边邑的那几个半附属性质的小国竟敢公然反叛了!攻陷邻邦,杀戮汉民,并且愈演愈烈,竟然形成了连横之势,如果任其势大,江淮以南将要大乱矣!

“区区番邦小国,蛮夷之地,多年以来,诸多供给都仰仗大汉,今日竟敢如此,实为可恨,朕必发兵击杀之!”

元召皱了皱眉头,也不怨皇帝如此发怒,天下安定了这么久,内地不见兵戈,黎民安居乐业,想必他的心中还是很得意的。忽然那群南蛮子起来捣乱,这不是赤裸裸的打他的脸吗?可是如果在这个时候集结大军征伐,却实在不是良策!

“陛下且息雷霆之怒,事情既然已经发生,应分别寻求解决之道,不宜急于就下决定。”

“哦?小子,不要说这些没有用的话。大汉帝国的威严岂容践踏!你要有什么别的办法,就赶快说来听听。”

见刘彻依旧冷着个脸,元召不禁暗自心中嘀咕:“对待强敌匈奴你倒是谨慎,对待这些南方小国却又如此自大,难道不明白‘疥癣之疾,足以毙命'的道理吗?”

“陛下,小臣心中倒是有些想法,但军国大事,岂能在小臣私人封地商讨呢?请陛下立即启驾回宫,先听听大臣们的意见,再做决定吧!”

元召说完半天,却没有听到动静,抬眼悄悄看时,却见皇帝脸上带着奇怪的神情,正在端详他。

“啧啧啧!小小年纪,就懂得这么多规矩,知道言之轻重,不错啊!呃,适才朕才想起来,你先前特意给朕做了那道鱼吃,转弯抹角的牵扯出那些蔗糖的由来,说什么西南遍地甘蔗贱如茅草……嗯,这中间难道没有联系?小子,莫非能未卜先知!”

元召咧了咧嘴,神仙志怪,这位还真是笃信此道!自己可千万不能让他误认为懂得这些,否则以后的麻烦,无穷无尽。

“陛下,小臣哪里有那种本事啊,这只是凑巧了而已!不过,以小臣的想法,这次虽然会动些刀兵,但对大汉而言,却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呢。”

刘彻又看了看他,虽然还是有些怀疑,但现在不是探讨那些的时候,反正这小子在自己的手心儿里,跑不出去,以后有的是时间逼他说实话。

“朕这就回长安了。其实这次微服出来,朕是有些太任性了。呵呵,回去后,还不知道那些大臣们心里会怎么嘀咕呢。就连母后和老祖宗那儿,恐怕又是听不完的唠叨和教诲了。”

说到这儿,元召听到他的语气中竟然有些淡淡的伤感,惊愕的抬起头时,刘彻正收回远望野外起伏长草的目光,神情中似乎带了怀念,拍了拍他的肩头。

“不过,朕很喜欢这样的放松方式,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去看看更多的大好山河……走吧,跟朕一起回去,你的胆识和谋略足以参与朝政了。另外,那道鱼,朕希望在未央宫中也能吃到。哈哈!”

元召郑重的施了个礼,这次他的态度很认真。
首节 上一节 213/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