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13节


原来这人正是大汉朝廷九卿之一的光禄勋大夫王恢。

此人奉旨出使西域两年多,月前刚回到长安。今日却是一帮故旧友人邀他登高赏景,顺便为其接风洗尘。酒意正酣之际,席间有人谈论起近来西北边塞又起烟云,匈奴屡屡犯境的事来。那雄壮大汉正是军中一员裨将,名叫张进,有故旧袍泽在边军轮戍,几日前有军中战报,那些曾经共过生死的兄弟大多已在几次战袭中罹难。心中一直悲愤,刚才听得几个文官引经据典陈述两国战和利弊,听到朝廷之上竟似有大半主张继续绥靖和谈声音,再忍不得,这才出言激辩。虽然大家平日也算是朋友关系,此时争论起来,却未免有气愤夹杂。

那几个文官却不以为然,其中名叫苏未名的是光禄寺的一名属官,缓缓把手中酒杯放于几上,微捋须髯温言说道:“大人所言正是。想朝廷几十年来开边贸、和亲匈奴单于,换的两国和平,比起战争来,付出的代价实在是小的太多了。此正是算于庙堂,不战而屈人之兵的上策啊!”

又转头对张进说道:“张将军不必如此激进,为国捐躯正是行伍之人的职责,虽然戍卒的死亡令人痛惜,但是他们以血肉换来的短时安宁,也是值得的。至于血仇之报……,将来王朝强盛了自然会为他们讨还的。”

其余几个文官也随声附和就是就是……。

张进闻言还待再说,王恢摆了摆手:“张将军无需再言,今日吾等只需饮酒叙情,后日朝会之上,本官自会力谏,哼!那些个草原狼子,必让他们血债血偿!”

余音未落,忽听帐外有人哈哈大笑几声,桀桀如夜枭:“哈哈,讨还?血偿什么?我们草原勇士还从没怕过谁来!”

然后帐内诸人听到帐门口几个家卫和人阻拦争执的声音。

那张进与几个武人早已按捺不住怒火,不等王恢示下,率先奔将出来,余人随后。

却见帐外长草秋围平地之上,有几匹大黑马,七八个彪形大汉围绕一人,此时百草微黄,秋风肃紧,吹翻起这几人身上所穿灰色兽皮大氅的毛领边,一股彪悍铁血气息迎面而来。

那张进性急,大喝一声:“呔!刚才谁在狂言?尔等是什么人?”

却见当中那人,神情倨傲,冷哼一声道:“是我说的又怎样!我们草原勇士从不讨这些口舌之利,只在刀尖上论高低。”

原来此人名叫也力胡,是匈奴单于身边的亲近之臣,此次奉命前来汉庭出使,一来是为了给汉帝献上重阳节贺礼,二来是探看朝廷对此次边疆战事的态度如何,以便讨价还价,这也是匈奴人一贯的伎俩了。

他们这一行人在长安驿馆已经住了多日了,等待天子召见。只是朝堂之上对匈奴人这次寇边的态度很不明朗,几个重臣都没有发表意见,皇帝陛下也是态度暧昧不明,因此召见便耽搁了下来。

对此,也力胡并不担心,此人非常熟知几十年来两国外交历史,熟稔谈判桌上的各种权谋手段,自诩对汉人了解的非常清楚。因此,来之前对大单于珺宸夸下海口,此番定要为草原征得最大利益。在他看来,汉庭还一直没有做出什么反应,只是在商议让步多少的问题罢了。拖地越久反而越对自己有利,得到的利益也会更多更大。

另外,他却还秘密肩负另一项重大使命,这几日暗中活动下已经渐渐有了眉目。因此心情舒畅,今天带了几个随从来城外纵马高塬,领略一下汉家江山的风物。

不想听得此地居然有人在痛诉匈奴人暴行,说什么要血债血偿的话来,此人素得单于珺宸宠信,心高气傲自负得很,哪的服气,因此口出大言。

却不知,只因此人一番诳语,风云起,雏龙聚,天下几番血雨,他年烟波回首处,只在今日意。

第十五章 人间故梦里 曾有暗花香

“谁家少年江湖明月剑,鲜衣白马纵横到天边,星眸流转风回雪,曲笔流觞醉江边。素挽流光,不尽阑珊色。清笛吹夜,霁云蔽月间。谁为你横波剪秋水,翠袖慕天寒。谁为你倾城桃花羞,眉黛点春山。千山万里转身看,雪花飞花漫天舞,如花美眷。平生意气何须问,梦里长安,塞北江南”!

岁月能改变山河,光阴会冲淡记忆。无论经历过多少悲伤欣喜离别重逢……。

可是,有些事,却不管经过时光长河多少次的冲刷,再次想起依然清晰恍然昨日。

有些人,无论历尽多少劫波曲折,一直萦绕心头的情意还仍旧如初见时的模样。

匈奴小王子余丹在多年以后的又一个秋风围猎的季节,站在玉顶金帐下瞭望无垠原野,对环绕的众臣发出如许慨叹!

只是现在嘛,他还不是那个日后被整个草原称为仁者之王的大单于,当然也不会意识到即将见到的那个人会对他、对他的未来人生以致整个匈奴人的世界意味着什么……。

现在的余丹还只是个懵懂少年,虽然聪慧过人,却体弱多病瘦小单薄。草原的风霜总是把那儿的人磨砺成结实健壮的战士,即使是那些五六岁的牧童也能驱赶大群的牛羊。而对余丹却似格外薄情,在他五岁那年生了一场大病,差点死去,多亏一位从中原逃亡到匈奴的人救了他的性命。

也许是他天资聪明的缘故,相比较起那几个头脑简单孔武有力的哥哥来,单于珺宸对这个最小的儿子格外喜爱,为他搜罗了流落在草原的几个汉庭北逃儒士教授汉家典籍。因此小小的少年就此爱上了那些优美雅致的汉文字,教授闲暇时他会从那儒士嘴里打听各种中原礼仪、掌故传说,心里对中原文化实是倾慕无比。

此次单于派使臣南下,他不知怎么得到了消息,死缠硬磨的终于得到单于的同意,让他扮成随从暗中跟了来见识下中原风物。

要说单于珺宸对这个小儿子真是喜爱的紧,特意调派身边几个护卫贴身保护,临行又对也力胡嘱咐一番,这才启程南来。一路之上也力胡对他自是小心翼翼的看护,生怕出一点差错,到得长安也不让他出来,在驿馆待了这几天,可把他闷坏了,最后以绝食相威胁才逼得也力胡没办法,今日带他到城外来散散心。

余丹自是感到新奇,骑了马上一路四处打量,见街道两旁市肆繁华,熙熙攘攘,行人意态安然,正是太平景象,与草原自是大不相同。

不由得心里暗暗羡慕。

待到登上长乐塬,山河之间,峰峦起伏,姹紫嫣红,草长鹰飞,甚是辽阔无限,这些草原汉子离乡日久却不禁添思家情怀。

他们一行人指指点点正在感叹之际,就听到了旁边帐篷之内有人在大声谈论两国边境战事,那也力胡这几日正是等候召见不得,有些焦躁,当下出言反斥,就弄成了当下这个局面。

那张进却哪管这些,见对面这一行人不是中原打扮,戟指而喝道:"好啊!原来是匈奴人,来我长安作甚?是来送死的吗?”

不等也力胡答话,那负责护卫名叫离竿的闻言大怒,跳将前来:"小子无礼!你说什么?怎敢对我草原勇士无礼当面。”

"随后两边几个武人也纷纷喝骂起来。

隔了不远的元召这班人看的明白,见双方起了冲突,公孙敖这几个人就要过去帮忙,那卫青却是老成持重,连忙伸手拦住,阻道不可莽撞,小公子安全为重。遥遥见那边两班人越吵越凶,眼看就要动起手来,这时王恢同那几个文士也赶过来了,他虽是任了文职,却也是军伍出身,是文武兼备的人,自不同与张进等人那般鲁莽,当下大声咳嗽一声,挥手制止己方诸人的喧噪,捋了捋长髯,朝对方问到:"你等是什么人?可知此地乃我大汉帝都地界,怎敢如此大言无礼!”

也力胡见对面此人气度雍容面有威严之色,知道是个有身份的人,遂越众上前说道:"我们是草原大单于派来出使汉庭的使臣,是朝廷的贵宾,你们又是些什么人?”

这边众人听的明白,张进低声咕哝一句:"使臣有啥了不起啊……!”

王恢却心下一愣,早听同僚说起匈奴使臣来到长安已多日,没想到在此处遇到。

当今天子与朝中重臣对匈奴态度不明,是战是和尚未定论,在此之前,身为汉臣倒一时不能对这帮人怎样,以免坏了国之大计。

想到此,遂转头示意诸人稍安勿躁,又对也力胡说道:"既然是出使,就请回长安馆驿安心静待皇帝陛下召见,勿要四处游荡为是!否则,万一有个差池,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言语之中自是带了嘲讽之意。

那也力胡也是精通汉语的,自然听得明白其言外之意,不免心下有气,遂冷哼一声:"哼!这倒不必尔等操心,想我们金庭勇士的胆略如啸傲草原的白狼王一般,天下哪里不能去得!倒是你们……呵呵!莫非都只是会讨些口舌之利的胆小无用之人吗?”

说罢,用俾睨不屑的眼光斜瞅着众人,他身后一众随从也冷哼不止。

原来这也力胡颇有心计,这次出使耽搁日久,迟迟不得效果,他早想借机搞些事出来,一来立威,不坠匈奴的威风。二来试探一下汉廷的态度如何,以便为下一步谈判增加砝码。加之此人在单于身边一向得宠,心高气傲惯了的,遇到这样的机会,自是不想轻易罢休了。
首节 上一节 13/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