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12节


那人微微点了点头,爱怜的轻轻拍拍他,说道:“好好收下吧,不可辜负别人好意!这两个小娃儿倒是有趣。呵呵……”。

第十三章 缘是他年因 岂知今日意

高原之上凉风习习,芦棚之下啧啧赞叹好吃的声音不绝,元召在一边的树荫下满头大汉的忙碌着,自从赵远三两口吃完了他烤出的那条鱼,瞪大了双眼大声招唤大家都过来后,元召就没再停下过。

小胖子蹲在地上不满得看着两个大人吃得满嘴油腻的样子,手里恨恨的用小刀收拾着剩余的那些鱼儿,人家哪里胖了吗?让我少吃点!只是,元哥儿烤出来的那香味儿太他妈香了!小胖子只觉得自己嘴角又有馋涎要流出来了,心里的怨念不禁又多了几分。

苏红云和灵芝在笑呵呵的看着,慢条斯理的小口吃着木盘中的烤鱼,偶尔打打下手。元召郁闷的听着变身好奇宝宝的赵远宋九的唠叨,不明白汉朝人在吃食方面怎么这么弱智的,什么?鱼只会烩?肉只会煮?野菜也只会灾年蒸了果腹?元召听得一阵阵翻白眼,怪不得这两人放下鱼,又一人捧了一大块烤好的獐子肉两眼放光的啃着,也不怕烫了舌头!

呃?苏夫人和灵芝好象吃的也不很斯文,又看了看满脸怨念的小胖子,拍了拍他头:“等着,一会儿那个才是美味!马上就熟了。”

马小奇闻听此言,立刻来了精神!元哥儿说的还有错吗?肯定超级好吃!马上扔了手中活计,屁颠屁颠儿的跟了元召向那边的灶锅走去。

元召隔了老远就闻到了锅中透出来的那股香醇,只是还没来的及开锅,呼啦啦围过来这群人是怎么回事?有人牵了牵他衣角,嗯,认识,是河边遇到的那个锦衣小公子,后面跟了笑咪咪的护卫头领,还有那群打手甲乙丙丁等。

只见那孩子用手擦了擦嘴角,喏喏问道:“大哥哥,你们这边做的食物好香啊!可不可以……可不可以……?”

元召呵呵一笑:“等着啊!一会儿给你吃好东西。”扫了一眼他那帮跟从,一面转身心下暗自得意,小小烧烤算什么好吃的东西了,今天就让你们这群土包子见识下清蒸大闸蟹的魅力。

他把那锅木盖掀开,待蒸汽散尽,只见蒸笼之上密密排列着的那些螃蟹早已经遍体红透,一股浓郁的鲜香被风一吹随四周飘散开,众人闻到香味都围拢过来,好奇的看着这些外形丑陋的家伙,心下疑惑这能吃吗?

元召微微一笑,拿木夹捡个大个的出来,刚要动手,看到一边的小胖子在不住的咽着唾沫,遂顺手递到他面前,心里笑说这史上第一个吃螃蟹的荣誉就让给你了!马小奇却有点手足无措无法下口的样子,元召帮他把蟹盖揭开,自己又拿了一个,嗬!满满黄澄澄的蟹黄,小胖子吃了第一口就再也停不下了,飞快的学着元召的手法大嚼起来。

元召又捡了几个送给灵芝和苏红云,却并不自己拿给那小公子,只是笑了笑,朝他身后摆摆手:“嗯,如果想吃的话,都自己过来拿吧。”

那被小公子称呼舅舅的男子倒是一愣,心里暗叹:“这孩子小小年纪,倒颇通规矩,看来早已看出小主子身份尊贵,故而不肯逾越,心智倒是不简单。”

他面露微笑,冲早已急不可耐朝他张望的小公子点点头,上前一步道声叨扰,拿起螃蟹如法炮制,把蟹盖揭开,取出一把光闪闪小银叉微微托起一小叉蟹黄,见黄嫩异常味香诱人,也不禁赞叹,稍倾见银叉并无异样,遂递给小公子,这孩子见别人吃得香早等不急,接过来一口吞下,只觉舌尖滑腻浓香,回味之间,平生美味竟以此为最!

他们这帮人在不远处也搭建了一座休息的帐蓬,当下早有人去把几只野兔黄羊之类的猎物提过来,竟然还有两只酒嚢,那高大男子略一拱手微微一笑:“既蒙讨挠,无以为报,区区野味请收下。”

这边赵远上前一步,也缉手代苏夫人回道:“吃食之物尔,不敢求报。”

对方却不置可否,只是摆了摆手示意手下人放到旁边,转身饶有兴味的看着元召说道:“这位小哥儿的炙肉手段倒是特别,观其色嗅其香已使人垂诞,喔,在下卫青,就此相逢即是有缘,不知能不能让我手下的这些兄弟也尝尝此种别致美味呢?呵呵”。

元召翻个白眼,一帮大汉也这么嘴馋,我哪有工夫伺候你们?忽然脑际亮光一闪,什么什么?卫青?你的名字叫卫青?那人听他语气异样,心下奇怪,自己只是建章宫中的普通侍卫而已,难道这孩子曾见过自己吗?元召笑容古怪,表示从来没认识过他!只是态度热情了许多,招呼大家都坐在一起,又烤上一只黄羊,赵远和宋九见这几人性情直爽,倒是彼此相熟的很快。

此际秋深,长乐塬上风爽天高,长草起伏白云过隙,众人围坐毡席之上,几杯烈酒,烤肉炙香,蟹肥黄嫩,虽是初次相逢但当此境地却是相谈甚契。元召只管在那边忙活着,灵芝和小胖奔前忙后嘻嘻哈哈的打着下手,后来那小公子看得有趣,也不管手上的吃食了,只在这边好奇的问东问西,帮着添柴旺火什么的,虽然那一身锦袍弄了个乌漆抹黑,却是兴高彩烈不亦乐乎。那几个跟随觉得不妥,正要上前,名叫卫青的男子摆了摆手,诸人随之不再多说。

苏夫人在旁边看着几个孩子的温馨热闹,脸上笑吟吟地,似乎心底的郁伤也减轻了许多。

一帮人吃得满嘴满手的油腻,不住口的夸赞元召的手艺,几口劣酒入喉,逐渐热络起来,两边略通名姓,除了那大高个卫青外,其余几人分别叫公孙敖、陈甲、孙乙、…反正元召也没想记清,倒是赵远和他们聊得十分投机,想来他们也认为这外形硬朗的帅哥是个汉子吧。

至于那个小公子,诸人介绍时只说是自家小少爷,都呼其为琚公子。元召只嗯嗯的不住点头,心里隐约猜测知道这些人的来历,倒也并不想和他们有太多交集。

那琚公子小孩儿心性自是看不出他的冷淡,只是围绕旁边问这问那的,十分好奇宝宝似的,提出的问题倒有多半被好为人师的苏灵芝代为抢答了。

此时长乐塬上远近人流如织,俱是踏秋祈福之人,隔着他们不远之处也有几座凉棚,当中设了芦席矮几,有十几人在座高谈阔论。

内外有不少随从侍立伺候,看阵势当是官宦富贵人家,主位之上一人居中而坐,长脸黑须,面容威严,下列环座几人,有做文雅书生打扮,也有两三人相貌魁梧,举手投足间是厮杀汉的做派,不知什么来头。每人面前的几上摆着简单的杯盏肴酒,几个人起先不知道在议论什么,后来好像因为某件事起了争执,声音渐渐大了起来。这边隐隐听得几句,:“…野蛮凶残…可怜我边民,…杀戮…”!然后那几个文人模样的引经据典不知说了什么话,随后只听的“啪”得掌拍桌案声响起,一个粗豪声音中带了愤怒高声喝道:“当朝者难道皆是软骨头吗?怕这怕那的!吾大汉子民不如猪狗?!就任其屠戮?”元召瞥眼见卫青几人神情微动,侧脸向那边望去,只见一个雄壮身影背身而立,布袍葛衣,看不清神情相貌,只听的语气十分激动:“想那五百戍卒,俱是吾关中子弟,离家之日,音容尚晰,可曾想到会埋骨北荒!难道就这样无声无息的如沙尘湮灭…?”说道后来声音竟几近嘶咽。

这边众人听得一会儿,逐渐听的明白,原来自入秋以来,北地边关已经安宁了两三年的局面又被匈奴人的铁蹄踏碎,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五六处烟尘风起,戍卒喋血边民流离,雁门关外这几年由流民开荒生聚而成的几个村堡已被劫掠一空,来往商贾开展边贸的两处集市早已不复人烟,匈奴人的入侵更有愈演愈烈之势。边关守将未得诏令,仓促之间只得一边收拢四野难民固城据守,一面派红翎信使急报朝廷请示军略。这几日朝堂之上便为此事争论不休,是战是和一时未有定论。

苏夫人赵远等人自是不知其详,卫青诸人也是隐隐略知其事,虽知匈奴寇边,并不知道其中这许多惨事,此时听到那雄壮大汉说起匈奴人的凶残之处,掠财杀人无算,家园烧成白地,屠戮无分老壮男女,就连几岁的孩童也不放过,竟拖于马尾纵横直驰取乐,哀嚎遍野,虐如彘犬,最后肉皆糜尽,只剩血骨嶙峋……!

说道激愤之处,偌大的汉子已是虎目含泪眼呲欲裂,与闻之辈满帐唏嘘发指冲冠!

第十四章 义烈冲塞北 秋意漫长安

匈奴人说起来和汉人其实是同一个祖先,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第一个真正王朝夏朝时期。

从先祖开始这个族群在北方苦寒土地上生存,逐草而居,最早牧羊放牛以畜牧为业,北地辽阔,在恶劣的环境中为了生存,养成了彪悍相杀的本能,因长期以射猎禽兽为生业,日日与禽兽为伍,不知礼仪,人人凶残骁勇,是其天性也!

又不事生产,以劫掠为常事,因此,数百年来,一直是中原王朝的生死大敌。远些的就不用说了,前朝大秦帝国赫赫兵威,统一六国奠定帝业后的短短几十年时间里,与北方匈奴的战争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为了抵抗匈奴铁骑的入侵,始皇帝以老秦国一半军队为骨干组建了长城军团,以最信任的蒙恬为大将军,在长达十多年的战争中取得了赫赫战绩。至始皇帝三十二年,时机成熟,蒙恬将军率长城军团三十多万大军长驱北伐,不到一年时间击退匈奴七百多里,杀戮无算,给了这帮狂妄家伙惨痛一击。夺取了匈奴内蒙河套广阔地区,屯兵于榆林,并沿河北岸修筑四十多座寨堡遥相呼应戍卒以守。又不惜集全国之力筑固边城,绵延几千里,以致库府几竭,徭役民夫赋税之重终至民怨四起烈火燎原。及始皇死,赵高胡亥为乱,矫制杀蒙恬扶苏,伫立北疆铜墙铁壁般的长城军团就此陷入内耗,锋芒不再。

再两年后,天下烽烟乱起兵戈不止,强大的大秦帝国如沸汤浇雪大厦颓倾,就此分崩离析烟消云散。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匈奴这根枷锁,一直套在秦帝国这个庞然大物的脖子上,慢慢的一点点窒息了它的生机。

自秦末烽烟到高祖定基,几十年的时间里天下大乱,自是无暇北顾。匈奴人终于喘了口气,元气慢慢恢复,至汉高祖十年左右,控铉能战之士已十万余众。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匈奴单于终于忍不住中原财货的诱惑,试探性的,开始逐渐蚕食南侵。

大汉王朝立国尚浅,忙于处理内部矛盾,暂时无力顾及。这自然等于放纵了匈奴人的野心。致使单于野心开始膨胀起来。短短几年时间之内,南侵数百里土地,以前失地尽复旧观矣!

高祖十五年,汉庭不堪其扰出兵北伐,高祖皇帝帅其精兵悍将十余万御驾亲征,因轻兵冒进,在白登山中计被围困四十余日不得脱,险些连老命都丢在那儿。多亏张良用计展开外交攻略,又签订一系列城下之盟,包括献赋、开放边市、承认既定边界,以及汉公主和亲等等屈辱条款。匈奴人得到天大好处,方才志得意满撤围北还。汉家损兵折将大失锐气不说,匈奴单于经此一战,骄矜之气益盛。虽然此后没有再大规模集兵南下,但小股轻骑略掳边境的战报就从未断过。之后的汉庭又经历数年藩国之乱,匈奴势力范围更是趁机达到全盛。

朝野上下虽知早晚终究是心腹大患,却一直也没有万全之计应对,只能是一面小规模冲突不断,一面采取和亲、边贸等绥靖之策暂时妥协。及至最近,边庭事态终于益发严峻,匈奴游骑攻屠堡寨袭杀戍军,越来越多迹象表明,单于很可能有发动大规模战争的准备了。

而朝堂之上是战争还是妥协,大臣们总是为了各种各样的厉害关系争论不休,至于最前线战士的血和死亡嘛,在所谓的帝国利益面前,只不过是最微不足道的筹码罢了。

对于大人物们之间的思维方式,在前生有一半是在黑暗世界搏杀的元召看来,是再正常不过了。

对与错,正义与邪恶,慷慨激昂与卑鄙猥琐,在这里不是评判的标准,而只是值不值得交换的条件而已。

因此,此刻听得那魁伟大汉热血悲壮的讲诉 ,只不过心底冷笑一声罢了。

而卫青那帮人连同赵远宋九却早已人人面容激愤,那名叫公孙敖的青年护卫振臂呼道:“匈奴狗贼如此欺人 ,吾煌煌大汉志士岂能相忍?”

其余众人皆面色激动。却听得上首居中而坐那人咳了一声,淡淡说道:“毋须再论,想来后日大朝会之上当有定议。当今天子锐意昂进,自不会屈于外虏!”
首节 上一节 12/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