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汉血丹心

汉血丹心 第1016节


石宽苍老的面容上流下浑浊的泪水。孙子石侠的死固然令他伤心,但如果他亲眼见证而出现的这个盛世局面再因为这次的动乱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那对他们这些人的内心打击,将会更加严重。

殿内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冷气。果然还是老成谋国!石宽说的一点儿都没有错。不用去多想也知道,宗室势力作乱的首要目标,就是当今天子。无论皇帝是生是死,只要落入他们的控制中,就将逞其所欲了。

“如果能够以一人而使长安民众和天下百姓免受动乱之苦,朕又何惜自身安危呢!”

皇帝亲手扶起石宽和其他的人。他面色动容,心中有无限感慨。而他面前的老臣们却都固执的摇了摇头。坚决不允许他们的皇帝再有这样的念头。

“陛下,如果能使城里的铁甲骑兵无条件听从号令,放眼当世,也许唯有两个人能够办到。只是可惜……现在却来不及啊!”

有人在旁边又说了一句。皇帝和其他人神情一振,却又都随之黯然。他们当然知道,只要有元召或者是卫青在,所有的军中将士都会俯首听令。然而,长平侯卫青已死,元召却还在千里之外。就算是他得知消息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恐怕也已经来不及了。

“陛下只需安稳的待在宫中,臣等愿和宫中卫士们一起,誓死守护!”

“长安动乱,天下忠义之士听闻,必定会对乱臣贼子群起而攻之!只要能够坚持两三日,四周勤王之师就会到来……。”

“我们一定要尽最大努力,保护好陛下在宫中的一切安全……等到元公回来,必定可以平息动乱。”

听着这些乱糟糟的提议,东方朔和司马相如互相对视一眼,心头都有些苦涩。他们君臣能够想到的事,难道以颍川侯为首的宗室亲贵们会想不到吗?他们之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发动叛乱,就是瞅准了卫青新亡、元召未归的这个机会啊!相信不用等到明日,最令人担心的局面就会发生。以军事手段夺取朱雀门,把整座未央宫和皇帝都掌控在手中,才是他们速战速决的最终目的!而以当前的力量对比来看,如果困守皇宫,真是凶多吉少。

“呵呵……既然一切都是为了朕而来,那朕就以一身担之吧!”

皇帝站起身来,看着所有目瞪口呆震惊的大臣和侍卫们,淡淡笑着,做出了出人意料的决定。随后,他拍了拍紧跟在身后的白衣守护者肩膀,郑重的说道。

“小烈……如果你顾念我们的往日情意,母后以及宫中的一切,都交给你了。”

第九百六十章 刀甲血痕深

夜色深重,雾锁长安。

终于听到消息的皇太后卫子夫带着皇后以及宫人们,急匆匆的赶了过来。在这样的紧急时刻,却已经顾不得什么避嫌了。

这几天以来,长平侯卫青的亡故,已经让她伤心欲绝。却没有想到,忽然而起的暴乱,竟然就这样蔓延到了未央宫。更是把皇帝置于一个危险境地中。

“皇儿,你、你……我不许你这样做!”

卫太后一把拉住皇帝刘琚的手,她目中含泪,声音颤抖。她实在是想不明白,自己的儿子自从登上皇帝位子以来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尽可能的仁慈宽厚,却为什么还会受到如此逼迫呢?难道宗室亲贵们真得要置他于死地才罢休吗?

从来不干预政事的皇太后,自然不会明白野心家对权力的渴望究竟有多么大。她更不会明白,宽厚的仁政之下,除了泽被苍生,还能培育出更加旺盛的野草荆棘。

皇帝抬起头看着自己的母亲,他强行掩藏住心底的情绪。他现在是这个王朝的皇帝,而不再只是一个儿子。不管是为了母后,还是为了长安民众的安稳,他都必须去肩负起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虽刀山火海,亦无畏无惧。

“母后,不必再多说……我已经决定了!叛乱者的目标是我,而不是未央宫中的其他人。你从小就教导儿臣要做一个勇敢的人,这次,我不要只为了自己的暂时安全,而待在这里连累所有人……更何况,儿臣也不愿意束手就擒,就这样成为叛乱者们的阶下囚。”

皇帝刘琚脸上显现出从来未曾有过的坚定。在认清面临的形势后,他就在内心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这与其说是他的偏执,倒不如说是他这一生中最勇敢的一次抗争。

“你们……你们大家快劝劝皇帝啊!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他出去送死吗?”

卫太后大急,她比谁都了解自己的这个皇帝儿子是怎样的性格。别看他平时温和谦让,但一旦较起真儿来,却是很难让他改变主意。她环顾四周,只盼望着这些大臣们能够把皇帝留住。

“太后……是臣等无能!”

然而,以东方朔、司马相如为首的所有人,都拜伏在地,深深低下头去。该劝的都已经劝过了,皇帝这次的态度却是异常坚决,谁的话也不听。更何况,在他们许多人的内心深处,如果以理智的态度去想的话,皇帝离开未央宫,虽然具有很大的危险。但未尝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与其困龙在此,倒不如想办法出城去。只要能够安全的到达长乐塬,在那里以天子名义号召平叛,自然能够迅速占据主动权,解除危机。而没有了皇帝的未央宫,想必那些乱臣贼子们也就失去了兴趣,不会乱杀无辜。

“母后,不用为难他们了。儿臣心意已决,就此拜别!”

皇帝一旦决定下来,已经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准备完毕。以侍卫统领凤九带领着挑选出来的百余身手最好的宫中侍卫贴身保护,另外调集了二百羽林军跟随,这就是全部的力量。而之所以没有带更多的人,是因为在计划中要尽量的避免与叛乱者作战。这三百人,借着夜色的掩护,可以最大可能的保护着皇帝迅速出城而去。

而留下来负责守卫未央宫的人,是十几年来一直没有离开过皇帝身边的朴永烈。长风摇曳的宫灯之下,这位白衣侍卫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自从接受那句简单的托付之后,他就深刻明了了皇帝的内心所想。也就是从这一刻开始,他手中的刀,将为了维护这座宫殿和里面的人而战。

白衣玄刀的朴永烈,低垂下眼眸,没有再去看皇帝的背影。这位帝国的天子这些年来待他亲如手足,他无以为报,也许,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完成他目光中深切的寄托。把最重要的人保护好。

“皇后,多保重!好好照顾好这个孩子。如果朕万一有何不恻……先前朕交给你保管的那道亲笔旨意,可以和眼前的这些大臣们共同开启。莫负朕意!”

皇帝用温和的目光看着皇后,里面充满了愧疚。这个温婉柔顺的女子,并不是他最喜欢的性格。但这些年来,她尽到了一个皇后所能尽到的最大责任。自己实在是亏欠她良多。

“陛下……臣妾……呜呜呜。”

皇后顾不得失态,用手掩住嘴,无声的哭泣起来。她怀中还抱着刚刚睡去不久的元丰,虽然心中悲伤,却是怕惊醒了他,不敢哭出声。

当此情景,周围人无不垂泣。皇帝叹息一声,都一一嘱托之后,不再儿女情长。转过身去,在大批侍卫簇拥下,逐渐消失在宫殿尽头。

所有在场的大臣、侍卫、太监宫女们都伏地而泣,他们并不是不想就此跟随着皇帝而去。天子素来仁德,自在人心。为了保护他而丢弃性命,在所不惜。只不过,为了大局考虑,还是不要去当累赘了。

皇帝的脚步很坚定。死亡,对于隐疾难解的他来说并不可怕。如果走出未央宫后,真的不幸死于叛乱者手中。在他心里反而是一件好事。因为,那样一来,无论宗室亲贵们有怎样的理由,都会成为天下所有人的公敌。弑君者的罪名,是永远不可能会被原谅的。

而大汉帝国的继承者人选,他早就已经写在了那道诏书里。只要自己一旦遇害,他相信皇后不会辜负自己的嘱托。新皇帝会立即得到所有人的拥护,叛乱者就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将尽皆死无葬身之地。

当然,这只是最坏的结果。如果能够活着走出长安城,那自然是更好。皇帝一直坚定地相信,就算整个天下都不再安全,他所要去的那个地方,也一定能够护佑他安然无恙,直到那个人回来为止。

长安的许多地方都起了火,火光远近可见。就连未央宫附近也有几处火头。骤然肩负起万斤重担的凤九,用手紧紧的握住双刀,眼中骇人的光芒紧张巡视着四周动静,唯恐有一点点察觉不到的危险靠近。

凤九已经不再年轻。自从西凤卫陨灭之后,当年的许多厉害人物都已经烟消云散。而唯有他依旧留在了未央宫中,担负起守卫责任。

凤九心里非常明白。他之所以能够继续得到皇室的信任,除了在最后关头背叛了西凤卫,然后帮助元召彻底把他们铲除之外,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当年和太子西域之行的渊源。

这个亲眼见证无数兴衰的人,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他会担当起这么大的责任。保护着皇帝夜出长安城,这既是对他的无限信任,更是一种生死考验。因此,当踏出未央宫的那一刻起,凤九就已经下定了决心。如果他们的行踪被发现,不管拦路的是任何人,都必杀无赦!

也许,只有走出未央宫,从远处回望这座夜色中的宫城,才能够真正感觉到它的雄伟壮丽,巍峨不凡。那灯火辉煌处,就像是天上的星辰降落下了一片,璀璨光明。
首节 上一节 1016/105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锦衣春秋

下一篇:大明小书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