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541节

“莫非使君觉得江北各州,有刺史意图不轨?”

“非也,无非是人之常情罢了,古语有云‘主少国疑’,总管一职亦是如此,几位使君里,除了衡州的周使君,其余数人年纪可都是父亲一辈的了。”

“莫非使君要等上三五年?大行台可等不得。”郑万顷笑道,他作为宇文亮的心腹,知其对宇文温的安排,这位宇文二郎到巴州当刺史,就是为接任黄州总管一职做准备。

其实这一安排的目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只是不知何故,当事人宇文温却没那么急,郑万顷觉得有些奇怪,因为对方要军功有军功,要政绩有政绩,也不太像那种容易受困于流言的人,竟然会不急。

“等上三五年自是不可能,所以要凭着功劳说话,昔年齐王出镇益州,众人颇不以为然,亏得朝廷极力支持,兼之齐王才干过人,方才将益州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立碑称颂。”

“下官不才,不敢与齐王相提并论,唯有多立军功,方能让人心服口服。



两人所说齐王,即是齐王宇文宪,他十六岁出任益州总管一职,爵位还只是齐国公,虽然年少,却将新获的益州等二十四州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展现了过人的治政才华。

民政才能了得,领兵又骁勇善战,文武双全的齐王宇文宪,辅佐皇兄宇文邕,将周国治理得国力日增,奈何天妒英才,宇文邕于壮年忽然病逝,不到一个月,宇文宪便被新登基的侄子宇文赟盯上。

宇文赟觉得宇文宪有能力做第二个宇文护,于是连证据也懒得编,直接把宇文宪招入宫处死,然后杀光他所有的儿子,以便震慑“宵小”。

郑万顷以宇文宪拿来举例子,应当是无心之举,但总是晦气些,宇文温不想重蹈齐王的老路,但方才说的也是心中所想:他总觉得军功不够。

还有另一个原因,黄州总管邓孝儒,得先挪挪窝,找个位置安顿了,宇文温才好接任黄州总管一职,邓孝儒也是宇文亮的心腹,镇守黄州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总不能一脚把人踹了去角落凉快。

此次赴京,宇文温已经知道自家的情况,对于将士和官员的各类封赏心中有数,最关键的,就是襄州总管杜士峻,要到邺城任京官,腾出来的总管一职,由襄州刺史宇文明接任。

总管府总管,一般会兼任驻在州的刺史,但这也不是一成不变,而宇文温的兄长宇文明,当初就任襄州刺史,就是为了将来好接任襄州总管一职。

但也得安排杜士峻高升,杜士峻是宇文亮心腹中的心腹,自然是不能亏待,荆、襄、安、黄、江陵五个总管府,除了大行台宇文亮兼任的安州总管,其余四总管目前都是其心腹担任。

大象二年(三年前),宇文亮只是安州总管,以一总管府之力,先是吞了黄州,又拿下襄州,接着攻下荆州,又‘收复’江陵总管府,地盘瞬间扩大四倍,正是需要人去各地掌控局面,可两个儿子一时间撑不起场面。

那个时候,宇文温和兄长宇文明,带着家眷从长安千里迢迢逃到安陆,在安州根本就没有根基和人脉,一上来就出任总管,没有自己的班底、僚佐,底下的府佐官、刺史哪里压得住。

杜士峻、郑万顷、邓孝儒等人,至少在安州做了几年官,手中也有些人脉,知道手下哪些人可以提拔重用,和各州刺史打过交道,大概的情况也能摸清。

这三年来,靠着心腹出任各处总管,宇文亮有力的控制了山南州郡,杜士峻等人功劳不小,若是用完了就踢开,只会让人心寒。

宇文亮要凝聚人心,自然得给心腹和追随者们一个好前程,否则连铁杆心腹都没捞着像样好处,别人哪里还会尽心尽力,对于父亲优先安排心腹,宇文温并无怨言。

去年一年,宇文明负责后勤调度,基本没参与实际的前线作战,以军功来看,根本就没办法和弟弟宇文温比,如今却先出任总管,宇文温倒不眼红着急。

长子继承家业,必然得到大力栽培,宇文亮准备了班底给宇文明,这种强力支持,宇文温没办法得到,他主要靠自己锻炼出来的班底,一样能往上走。

宇文温的上级是黄州总管邓孝儒,但巴州基本上就是自成一体,可以说是“听调不听宣”,邓总管镇守黄州稳定后方也是大功一件,等杜士峻升官完毕,就该轮到他了。

山南要在朝廷里有自己人,得派人去当京官,第一个肯定是杜士峻,接下来就是邓孝儒,这是宇文亮早已安排的布局,宇文温知道内情,所以也不急着做总管。

这是迟早的事情,对他来说没什么好急的。

宇文亮的布局,就是让宇文明和宇文温任刺史历练,接着将心腹推举到邺城任京官,儿子们依次接任总管,坐稳位子整军备战,退可固守山南,进可争取更多的地盘。

宇文温自己也在布局,衡州刺史周法尚便是他拉拢来的铁杆,去年增援蕲州,宇文温顺便和蕲州刺史“充分交换了意见”,随后也加强了利益往来。

今年对付山蛮,宇文温顺便去衡州以北的南定州走了一圈,和南定州刺史“充分交换意见”的同时,还顺便谈妥了几笔长期买卖,黄州总管府下辖七州,扣掉巴州以外他已搞定衡、蕲、南定这三州。

其中自然涉及到利益输送,宇文温日后做总管,要是有刺史不老实,局面最坏也有四比三的结果,一番布局下来基础可是稳了许多。

就任巴州刺史一年有余,他留意了本州许多州郡吏员,可用、堪用的人列成名单,随时可以提拔。

虎林军的许多中层以上将领,随时可以撒出去,担任军职控制总管府军队,巴州即将成立的军府,也是宇文温强有力的后盾。

宇文温此次晋升,文职是原地踏步,但会凭着军功晋升军职,统领新成立的军府,算是特别的文武兼顾。

圣旨要写的内容已经拟好,如今就摆在宇文温和郑万顷面前等待“勘误”,关于宇文温的内容如下:

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巴州刺史、西阳郡公宇文温,数克陈国重镇武昌,下西塞山、攻掠陈国激战数十阵,击破陈军数万,大小胜仗俘获无算...

因功进位大将军,设大将军府长史、司马、司录、中郎、掾、属、列曹参军、参军等佐官,统领新设巴州军府...

增邑五百户至两千五百户,赏奴婢一百口,牲畜一百五十头,帛千匹,米千斛,十万钱...

“大将军、巴州刺史、西阳郡公。”宇文温喃喃自语,“好歹减了十个字,要不念起来真是辛苦。”

“再过几日,可就只有使君留在邺城了。”郑万顷笑道,“杜总管接了旨,入京赴任,届时如有疑难,可与杜总管...杜司徒相商。”

“那下官便预祝郑仆射一路顺风!”

又交谈了片刻,宇文温告退,走在院内回廊里,他想着今后的发展不由得心中一喜:设军府编练府兵,连同大将军开府设佐官,多了许多职位要选人上任,这样一来他的部下,可就有了晋升的空间。

总管不总管的,先把兵权抓紧了再说,有兵在,以后当总管,看谁还敢阳奉阴违!

第五十二章 尉迟氏

?上午,邺城西郊,一辆马车在骑兵护送下,向着前方一片园林前进,宇文温坐在马车中,看着窗外场景,心中想着w ..lā

今日外出,是要参加轰天雷的“验收会”,事关机密,故而选在远离邺城的这个地方进行,为了不引起注意,与会人员都是乘坐普通马车抵达。

轰天雷的秘方,他已经交给了自己的岳父,这一项重大的“技术转让”,也给山南带来了许多优秀战马,轰天雷问世两年,无可奈何的技术扩散终于变成现实。
首节 上一节 541/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