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345节

听得宇文温说到钉螺,郑通有些难以置信。不要和疫水接触这他懂但是钉螺和蛊虫有什么关系实在是不明白,宇文温也不废话直接下了定论:“有钉螺的地方未必有蛊虫但有蛊虫的地方必定有钉螺!”

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所以防治血吸虫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灭钉螺。那些患者的粪便含有血吸虫虫卵所以要集中处理,他之所以收集鼓胀病的病情分布情况就是一要采取措施。

别驾许绍、治中郝吴伯是‘官三代’的富家郎君只是听说过鼓胀病但对于钉螺的印象十分模糊,不过他们觉得既然宇文温这么说了那就应该没错。

“所以首要的任务是排查巴州地界上农田附近的湖泊、水塘、河流、沟渠、洲滩是否有钉螺。”宇文温面色凝重的说道,“根据报上来的统计情况,疫村的所有人都要迁移到一处地方集中居住免得病情扩散”

“那些村子的农田在处理之前不许任何人、牲畜下地,附近的沟、塘也要排查。”

根据统计表明,巴州地界有鼓胀病的村子不算多所以宇文温松了口气但决定推行血吸虫病的防治措施未雨绸缪,他治下的百姓本就不算多要是想着投入人力去开荒种田却闹出血吸虫病那真要欲哭无泪。

“许别驾,此次你负责指挥兴修水利,原有的沟渠要注意排查,莫要将疫水引入良田否则便是人间惨剧。”

宇文温让许绍负责水利建设,江南的主要农作物是水稻要想丰产那么兴修水利是必须做的一件事,长江大堤一时半会是别想了但沟渠、小水坝是可以弄的。

巴州地界近几年历经战乱所以有些沟渠淤塞情况严重,宇文温把水利建设的重任交给许绍也是对他及其身后的幕僚团寄予厚望。

许绍说兴修水利需要大量人手,青壮们聚集在一次容易打架斗殴出大事所以得派兵跟着压场,宇文温便让在座的长史任冲协调此事。

“郑主薄负责把患者全部迁移到一起居住,地址就由你定,需要安家费就从库里支取,记住,疫村的所有人都要迁走,患病的牲畜当场扑灭不许当做肉食流到市面上。”

“郝治中负责安排人排查钉螺,先从西阳城周边做起,已开垦的农田附近和渔民经常打渔的洲滩以及湖泊水塘都要排查。”

“要记住,不要身先士卒下水查探,让专人去即可。”宇文温不想让自己人中招变成‘大肚腩’,他之所以这么如临大敌是因为麾下士兵也要参加耕田。

巴河城已经被他拿在手里而鲁氏名下的无数良田已经分给了有功将士,有了田地人人都是干劲十足就等着下地春耕,虽然这都是耕种了许多年的熟田但他还是要先查过一遍才放心。

州兵和战兵加起来至少四千人,这四千青壮不去帮忙干农活简直就是暴敛天物但他唯一担心的就是血吸虫病,要是为了干农活搞得好容易练出来的厮杀汉全变成手无缚鸡之力的‘大肚腩’那就是欲哭无泪了。

巴州的血吸虫病形势不算严重但他要做好准备,在长江流域种田无论是去到哪里都得面对这个问题,当然还有另一个问题要面对,虽然没有人性但必须有人来下命令。

“摸清楚情况后,疫水钉螺的处理让死囚去做!”

马上就要515了,希望继续能冲击515红包榜,到5月15日当天红包雨能回馈读者外加宣传作品。一块也是爱,肯定好好更!】

第六章 利器

?ps.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巴河城,宇文温正站在城头向北远眺,城外阡陌良田可谓是让人心旷神怡,这是打掉豪强鲁氏之后的战利品,宇文温没有归为己有而是悉数分发给有功将士。

拥有自己的土地是自古以来百姓们梦寐以求的目标,宇文温还没富得可以不把这些田产放在眼里但是知道孰轻孰重,他到巴州就任刺史有官田其上有官仆帮忙耕种,西阳郡如今是他的食邑所以只要巴州在他就不愁没粮吃。

要守住基业就得有兵,要当兵的愿意为自己拼命那就得有奖励,而田地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奖励,临阵杀敌用重赏未必所有人愿意玩命可要是为了田地那就不一样了。

“周郎君,有劳贵军镇守巴河城否则本官真就捉襟见肘了。”宇文温向着身边人说道,那人正是领兵‘助拳’拿下巴河城的周法明。

从除夕夜击败鲁氏族兵拿下巴河城至今周法明和部曲们就在城中驻扎以防止有人浑水摸鱼,有他们在宇文温可以腾出手来调兵收拾残局,再说对方的存在可以让长江对岸的陈军‘冷静’些。

“宇文使君客气了,日后如需在下效劳定当定力相助。”周法明笑眯眯的说道,如今他做了大半月的巴河城主算是解锁的猴子逍遥快活。

没有二兄管束,没有母亲唠叨,每日里睡到自然醒然后练箭或者到巴水对岸的虎林军军营比武,这种日子对于周法明来说真是惬意得紧就如同没了家长管束的少年可以尽情的折腾。

鲁氏族人及其佃农都被分别关押,他在城里可谓是生杀予夺说一不二,当然为了树立榜样他不会做出那种荒淫残暴的事情但手握生杀大权的感觉当真不错。

两人正交谈间,宇文十五走上来说下边已经准备完毕,宇文温便领着周法明走下楼梯来到城外,一处水田边已是围了一大群人,他们是虎林军将士其中许多人已经在巴河城外分了田就等着大干一场不过今日的主题却是现场演示。由杨济演示“利器”。

“杨幢主来了!”有人喊道,人群向两边分开让出条路随后一辆牛车缓缓驶来而巴州司马杨济跟在车旁,虽然杨济已是州官但对于许多虎林军士兵来说还是习惯叫他‘杨幢主’。

牛车来到田边,人们纷纷看向车厢。今日宇文统军说要展示几件利器让大家开开眼所以此时人人都是想一探究竟,不过车厢里蒙着布看不出里面放着的东西。谜底很快先揭开一个:那是一个耕田的犁,一个从未见过的犁,其辕是弯曲的。

“此犁辕曲故而称为曲辕犁。”杨济说道,他让几名士兵将犁扛下车扶着立在地面然后向四周围观的人们讲解其中构造。

“此犁结构如下。这是犁铧、犁壁、犁底...和平日里用的直犁不同,此犁首先是曲辕,然后多了犁评和犁建...”

杨济说得头头是道而围观士兵也是看得入神,他们大都是穷苦人家出身什么农活都做尤其耕田那再熟悉不过所以杨济讲解起构造来都看得懂,不过他们犁田用的都是直辕犁从没见过有人用曲辕犁,而且面前这曲辕犁似乎要比常用的犁复杂些。

宇文温当然见过曲辕犁但那是一千多年后了,历史上曲辕犁是在百年后的唐朝时期出现所以如今是独一份,他虽然从没下地耕田但电视上见得多对于这个促进农业发展的利器也是颇有印象,将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高科技’工具做出来靠的是杨济。

杨济在明末那一世家中有田地所以对于农活不陌生这具曲辕犁便是他亲自打造,宇文温知道结构但是要他来讲解和演示却是有些为难所以还是由杨济负责。

光说不练假把式。士兵们听得懂杨济关于曲辕犁的结构介绍但搞不清楚为何辕曲了就变成利器,为了更加具有说服力杨济便亲自下田示范。

熟练的将曲辕犁搭在牛身后演示开始,杨济耕过田所以操作起来行云流水,走了一圈后围观的士兵大约是有了头绪但是还懵懵懂懂,一旁的来护儿却看出了眉目。

犁铧可调节,那么犁地时可以深耕或浅耕,也就是能够保持耕地深浅相同这样便于精耕细作,虽然没有亲自扶犁但是他看得出来犁地时耕牛拉着犁推进似乎没那么废力,这犁掉起头来也很灵活确实称得上是利器。

来护儿自幼父母双亡是伯母抚养长大,在族里时常下地干农活所以对耕田门清只是他读过书所以不像其他士兵般看出了不同但又无法总结出来。

杨济知道要人亲自试过才能切实体会其中精妙之处于是让士兵们轮流试耕。大伙都是耕田出身自然是踊跃报名,下田试耕的人很快就感受到了曲辕犁的好处而围观的人也渐渐看出了门道。

“使君,这着实是个利器。”周法明在一旁由衷的说道,他不用做农活但是个聪明人能看出来这曲辕犁的妙处:很容易把田犁得更好时间更短。

每亩田能省下些时间和力气那么一天能能犁更多的田。田地越多这曲辕犁的效力就越显得出来,不要说自家用就是推广开来也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此犁巴州今年春耕开始推广,本官已打造几副分别送到黄州、安州、襄州,周郎君若是不嫌弃便带一副回去给令兄,让令兄在衡州也推广使用。”

“多谢使君!”周法明真诚的行了个礼,无论敌我、无论南北。这个曲辕犁推广开来是有利天下苍生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345/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