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976节


东面是茫茫大海,南北两边的退路已断,高建武觉得己方陷入绝境,大概熬不了多久了。

这和战前设想的不一样,当时贵族、将领们坚决主张己方坚壁清野、依托群山和周军对耗,耗到对方后勤撑不下去,自然就会退兵,但战局的发展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

现在周军攻势丝毫不减,没有一点后勤撑不下去的预兆,而根据多方打探回来的消息,周军已经在占领区开展屯田,今年秋天有了个好收成。

想着想着,高建武眼神一暗,从案上拿起刻刀,又拿其一截檀香木,继续雕佛像。

这段时间以来,他有空就雕佛像,这截檀香木已经初具轮廓,而只有在雕刻佛像时,才能让高建武觉得心情平静,让他暂时忘记心中的煎熬。

是投降?还是玉石俱焚?

事到如今,局势已经清楚:国家就要灭亡了,与其苦苦挣扎,还不如早日投降。

高建武想投降,不是他懦弱无能,而是周国实在太强大,他们实在打不过,但是他想投降,“国人”(贵族)们却不想。

在十余年前的大战中,高句丽伤亡掺重,丢失大量国土、人口,许多贵族的利益受损,所以大家宛若输红眼的赌徒,嗷嗷叫着要翻本,但凡手中还有一点本钱(军队),就一定要赌下去。

要把失去的东西拿回来。

无数贵族的执念,渐渐演变为怨念,谁敢不赞成,谁就要倒霉。

高建武的兄长高元,十余年前的大败付出了代价,死后儿子不得继位,反倒便宜了高建武,但登上了王位的高建武高兴不起来,因为他觉得自己是被贵族们架在火上烤。

贵族拥立他做大王,原因之一是报复高元,其次就是希望他能够改变现状,有一番作为。

然而面对周国这种强大到让人绝望的对手,所谓的“改变现状”谈何容易。

高句丽招惹不起周国,便和百济联盟一起对付新罗,而新罗有周国撑腰,这十来年间硬是顶住两国进攻,时不时还能反攻。

高建武知道,因为自己一直未能给国家带来什么像样的胜利,所以贵族们开始不满,大概觉得他无能,所以言语间也多有不敬。

高建武一开始很恼火,对此却无能为力,贵族们能够拥立他做大王,那么同样可以拥立其他王族做大王。

他的高祖安臧王(高兴安),就是因为对外扩张失败,导致贵族极大不满,最后死于非命,从那时起,历代高句丽王都不得不面对王权衰落带来的各种影响。

与之对应的就是权臣的出现,即便历代国王都在想办法压制权臣,但一个权臣完蛋了,另一个权臣又冒出来了。

贵族们只认利益,若国王能够给他们带来利益,他们就拥护国王,若权臣能够给大家带来好处,那就拥护权臣,架空国王。

然而,谁要是无能,不能给大家利益,反倒让大家利益受损,那么贵族们翻脸的速度也很快。

渊氏家族就是例子,渊子游在对外用兵方面成绩斐然,于是得贵族们拥戴,其子渊太祚同样如此,于是一个高于大对卢地位的官职“莫离支”,就成了渊氏父子相传的囊中之物。

但是,当高句丽在和周国的交战中惨败、丢失大量国土和人口之后,渊氏很快大失人心,渊太祚连保证儿子渊盖苏文继承东部大人一职都做不到。

想到渊盖苏文,高建武放下刻刀,呆呆坐着,良久,叹了口气。

说实话,看到渊氏被国人们疏远,他是很高兴的,但是对方好歹有机会投降,而且据说是被部下裹挟投降,这让高建武很羡慕。

事已至此,国是保不住了,他觉得若能投降,做一个富家翁也是件不错的事,至少自己一家能够苟活于世,而不是死于非命。

但是,他没有渊盖苏文那么幸运,因为身边的贵族们基本上都红着眼要和周军拼命,一定要在群山之中坚持下去,和周军斗。

己方士兵伤亡越来越大,兵力渐渐不足,那就让老人、少年也拿起武器参加战斗,兵器不够,就用削尖的木棍当长矛。

存粮的消耗过大,那就控制口粮发放,贱民们吃树皮、野菜,反正饿不死就行了,省下粮食留给军队。

为了鼓舞士气,把寡妇、未成婚的女子分配给将士,为了尽可能给周军造成麻烦,把能射箭的人都组织起来,到各处山林中潜伏,袭扰周军营地。

每次军务会议,贵族们都积极议论御敌策略,而高建武则如同木雕的佛像,坐在上首,时不时点头称是。

他不敢表现出求和(投降)的倾向,甚至不敢表现出丝毫软弱,每次看着亢奋的贵族们兴致勃勃地商量如何给周军造成杀伤,就宛若看着一个个赌红眼的赌徒在商量如何翻本。

这种时候,谁敢劝,谁就要倒霉,高建武看着贵族们嗷嗷叫着“玉石俱焚”,面上淡定,心中却备受煎熬。

你们现在喊着“玉石俱焚”,等周军真的攻到城下,怕不是麻利的投降,然后把我推出去,把一切责任都推到我身上!

高建武越想越气愤,呼吸也急促起来,看着手中的佛像(半成品),深吸一口气,拿起刻刀,继续雕刻起来。

他要亲手雕刻佛像,然后日夜诚心许愿,希望那一天到来时,佛祖好歹保佑他一家平安无事,哪怕是被周国一辈子软禁,都好过死于非命。

第六百八十七章 歌声嘹亮

冬去春来,天气转暖,消融的雪水汇聚成涓涓细流,进入溪水,又汇入小河,冰凉的河水自高向低流淌,穿过山涧、树林,流向远方。

饥肠辘辘的人们,在河边尝试着钓鱼,又在河流经过的山林里寻找任何一种可以吃的食物。

但经过一个寒冬,树林里到处都是枯枝落叶以及开始融化的积雪,并没有多少可以食用的野菜、野果。

整个冬天,周军都在进攻,所以高句丽各山城、城寨的军民,主要靠存粮来维持一日两餐。

但是,只有将士们才能获得足够的口粮,至于平民,要么靠吃秋天时存下来的野果、野菜,要么就得冒险出城、寨,在四周山林寻找可以吃的东西,或者想办法钓鱼、打猎,猎取食物。

一个冬天过去,城寨周围可以采摘的东西都已经被平民民搜刮干净,许多人饿得面黄肌瘦,但为了填肚子,顾不得危险,只能向周军军营所在地区靠近,看看能否找到可以果腹的东西。

若不去,留在城寨分不到多少粮食,附近树林也找不到吃的,肯定会饿死;若去了,也许会被周兵杀死,或者被对方抓走,在这样的风险下,也许找到一些能吃的东西,撑个一两天。

谁都不想死,但饿死也是死,对于饥肠辘辘的高句丽平民而言,该怎么选,其实不用想,因为除了冒险往更接近周军营寨的山林去,没有别的选择。
首节 上一节 2976/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