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927节


大散关位于大散岭半坡,北距洛邑约六十里,自古形势异常险要,为“秦蜀之咽喉”。

它横锁陈仓古道,路尽蜀山之险、气增秦地之雄,所处位置,既是终南山西向的终点,又是陇首东起的开头,高峻雄险。

只要驻扎一支军队在大散关,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所以大散关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现在,也是入蜀铁路的必经之处。

大散关北,半山坡铁路上,一列火车咆哮着向上“爬”。

这条上山的铁路,因为坡度大,所以列车需要三个火车头来推拉:两个火车头在前拉,一个火车头在列车尾部推。

即便如此,列车的行驶速度并不快,站在关城上的李建成,看着这火车吃力往上“爬”,心里捏了把汗:要是火车头拉不动、推不了,导致列车溜坡滑下去,那可不得了。

所幸,这列火车总算是平安开上来,在关城附近平缓地面的小站停下,装卸工们一拥而上,开始卸下车上装载的铁轨。

李建成将视线转往南面山谷,看向陈仓古道两侧山岭半坡、顶部那些忙碌的施工工地。

陈仓即洛邑之古称,大散关南的陈仓古道位于山谷东侧,而现在的山谷之中,一条高大的铁路桥横跨东西,连接东西两边山脉上的铁路施工工地。

施工工地上,时不时传来雷鸣声,那是工人们用猛炸药、烈炸药开山打洞,要在崇山峻岭之中打出一个个通道。

这条将蜀地和关中连接在一起的铁路,要经过大散关所在的大散岭,而且大散岭周边山区的地势很高,与北面洛邑之间的高度差极大。

如果把洛邑比喻为大门,那么大散关所在的大散岭地区就如同门槛,一个高高的门槛,这就造成了巨大的麻烦:坡太陡的话,火车开不上去。

铁路的坡度有限制,一旦高过某个值,火车死活都爬不上去,所以,大散岭这巨大的高度差,使得铁路只能如同长蛇一般,慢慢在群山之中迂回,靠着迂回逐步提升高度。

李建成作为工部官员,如今是大散岭路段现场施工监督官之一,对于大散关路段铁路的设计方案十分了解,并为这个线路的设计者之奇思妙想佩服不已。

入蜀铁路大散岭路段,从起点到终点,直线距离不过二十里,但是,设计者设计出来的线路,全长近百里,线路全都在山谷两边来回盘旋,以确保火车能够从容上山,在从容通过大散岭地区后“下山”。

这段铁路,主要由三个马蹄形大弯,一个“8”字形螺旋大弯组成,其间需要穿过山谷两次,从而巧妙的构成平稳通道,让列车能够从容通过这片山区。

对于这条线路,李建成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为了修这段铁路,朝廷和铁路公司已经竭尽全力举债筹钱,以便承担其巨额工程开支。

大散岭段铁路,直线距离不过二十里,里程近百里,却要在群山中打四十九个隧道,架大型铁路桥两座,中、小型铁路桥二十座。

这段铁路的造价,已经赶上关陇铁路秦岐段的一半,而施工难度又高了许多。

整条入蜀铁路,若以中间的利州兴安为分界点,北段(利州兴安到岐州洛邑)基本上都是在群山峻岭中穿梭,而大散关路段,更是北段施工难度最大的路段。

李建成觉得,若把关陇铁路秦岐段比作一根硬骨头,那么入蜀铁路的大散关段,就是一根铁骨头,只有钢牙才能嚼得烂这根铁骨。

所幸,如今的施工队手中有“风钻”、“风镐”,有猛炸药、烈炸药,还有各种新式施工机械,所以朝廷才有信心修建入蜀铁路。

雷鸣声又起,李建成循声望去,却见远处山坡上冒起浓烟,他和同僚们看着山谷两侧热火朝天的施工工地,听着时不时响起的火车汽笛声、雷鸣声,心中豪气万千。

这条铁路一旦建成通车,必将名留青史,能够亲自参与这项伟大工程的人们,不努力啃这根铁骨头可不行啊!

第六百五十一章 天蛇换骨

群山之间,汉水蜿蜒向东流淌,南岸山坡上,一条铁路宛若大蛇般横在山水间,其上,一列火车正在缓缓西行。

火车头咆哮着,不停喷着浓烟,拖曳着三列车厢前进,第一节车厢里,乘客们看着窗外景色,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他们当中,有人身着官服,有人则是寻常打扮,手里却拿着小本本和笔,要把所见所闻记下来。

火车行驶在铁路上,时而贴近山坡或者陡壁,时而穿越沟壑,当火车走到转弯路段时,乘客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列车下的铁路桥,其桥墩居然是一个个框架型大铁架。

这样的铁路桥,一路走来比比皆是,让铁路跨过洼地、沟壑、山涧,又绕过山脊峭壁,不需要打洞,也能沿着汉水河道或者翻山越岭向前延伸。

拿着本子的乘客们是荆襄地区各大报社的记者,现在时不时用笔在本子上写字,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下来。

他们看着这些高高的铁路桥,看着一片片树林、沟壑在自己脚下移动,真有一种漫步云端的感觉。

列车先前行驶,时不时经过一些施工工地,工人们在工地上忙碌着,要么在修建水泥桥墩的大桥,要么在山间打隧道,亦或是将山坡劈开。

各种机器的轰鸣声,以及偶尔响起的雷鸣声,打破了群山的宁静,时不时有受惊的飞鸟从林中飞起,向远处飞去。

今年一月份,朝廷宣布开始修建襄(州)梁(州)线,工期预计三年,这条铁路从襄阳出发,大体上沿着汉水河道西行,经过金州安康,抵达梁州汉中。

如今是三月,从襄州襄阳到金州安康的铁路,却已经全线通车,难道施工队伍有如神助,竟然在两月内,就把襄梁线修好一半了?

或者是偷偷提前施工,以此换得“施工进度快如闪电”的效果?

车厢里的报社记者们,对此满是疑问,而负责回答问题的官员、襄梁线工程“官方发言人”牛弢,对此给出的回答很直接:“这是工程便道,并不是襄梁铁路主干线。”

“大家一路过来,都已经注意到了,这条铁路,经过许多施工工地,要么在架桥,要么在劈山或者挖隧道,那里,才是襄梁铁路主干线要经过的地方。”

“我们修起这条便道,主要是为了方便沿线各处施工工地的人员、物资输送,而现在我们乘坐的小火车,就是往返沿线各工地的工程小火车,这条便道虽然已经通车,但并不对外开放。”

“所以,即便襄阳和安康之间通了火车,但这只是方便施工的便捷铁路,自然就不作数了。”

他慢条斯理的说着,记者们埋头记录。

官员们不喜欢问东问西的记者,但如今报纸越来越普及,朝廷又要求各地官府运用好报纸这种舆论工具,所以要设“官方发言人”,时不时发布“官方消息”,借助记者和报纸传播出去。

现在,铁路建设引起广泛关注,所以铁路施工方也得设“官方发言人”,定期邀请记者们到建设工地参观,报道工程进度。
首节 上一节 2927/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