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688节


但“犬牙交错”的结果,就是一旦有各道对付不了的流寇在各都护府边界转悠,届时由哪个都护府来“管”,就成了容易扯皮的事情。

各都护府的军队,原则上不可以跨境作战,必须提前获得朝廷批准,但这样的原则,在清剿跨界流窜的流寇时,就会让官军束手束脚。

与此同时,都护府内,各都督府交界处,也容易出现“谁都能管,结果谁都不管”的状态,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是官场常态,刘文静可不敢对官僚们办事的积极性有任何乐观期盼。

所以,为了尽可能减少“谁都能管、谁都不管”的地区,不给流寇以占山为王、蓄养实力的机会,都护府和都督府的防区划分,必须考虑周全。

与此同时,一旦遇到天灾,导致大量流民出现,虽然“第一责任人”并不是都护府,但为了防止野心勃勃之辈聚众谋反,相应的对策也得有。

所以,历史上多发灾难的地区,最好不要被两个以上都护府“分割”,若不得不让多个都护府“分割”,那也得提前定好规矩。

以免日后真的出现流民,几个都护府都不能及时去管,导致流民演变为流寇,那可就不得了了。

改制,听起来简单,但牵一发动全身,相关的变动,影响范围很大,所以刘文静和下属们终日忙碌,就是要为来年行政区的全面实施而努力。

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时分,忙了一天的刘文静,看看外面依旧等候入见的官员,无奈的吩咐:“先让大家去食堂用膳,晚上继续。”

。。。。。。

夜,民部,民部侍郎杜淹,在食堂用完晚膳,走回办公楼,夜幕下的民部大院灯火通明,办公楼也不例外,这座三层建筑自从投入使用以来,各间办公室就没空过。

而杜淹的办公室位置,也从一楼升到二楼,然后升到三楼。

再过几年,也许又会回到一楼,因为六部尚书的办公室,都是在一楼的(独立院子里)。

杜淹如是想,慢慢向办公楼走去。

他作为民部侍郎,可以让食堂将饭菜送来办公室,不需要亲自去食堂用餐,但在办公室坐了一天,是该起来走走,活动一下筋骨,顺便透透气,让脑袋清醒些。

朝廷改制,政区和军区分离,而政区的行政机构又分为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提刑按察使司,三使司分立,所以相应的变动不少。

变动于明年元月定型,所以六部官员要为此忙碌上大半年,各种大会、小会接连不断,各部之间还得相互协调、沟通,工作强度翻了几倍。

这种时候,各部尚书反倒相对清闲一点,最忙的就是作为副官的侍郎们,也亏得杜淹年富力强,又历练了将近二十年,所以处理其堆积如山的公文游刃有余。

对于他来说,忙归忙,却也是展现能力的时候,他已经是侍郎,距离尚书一步之遥,只要再加把劲,就能到一楼办公,再过几年,说不定就能入政事堂了。

只有三高官官才能入政事堂议事,所以,能否入政事堂,代表着一个官员是否跻身宰执之列。

天底下的官员,谁不想成为宰执?

当官就要当大官,杜淹不通兵事,也没能力驰骋沙场,想要讨好天子也不得其门而入,所以想要向上爬,就得靠政绩,要让天子看到他的能力。

天子重实务,耳目遍及朝野内外,所以杜淹觉得自己只需要努力表现,就一定会有回报,如果贸然去阿谀奉承,搞不好画蛇添足。

近二十年来,他的仕途经历就证明了这一点。

杜淹停下脚步,看着一处灯火通明的小院,那里,就是民部尚书的办公室所在地。

能当到尚书级别的官员,大多年纪都上来了,所以成日里上下楼多有不便,所以办公室还是在地面为好。

与此同时,还有各种配套设施,以及舒适的住处,而各司官员,如果晚上在官署加班,休息的时候就只能挤宿舍楼。

虽然作为侍郎,肯定有专门的宿舍,配套设施齐全,但彰显级别的特别待遇,谁不想要呢?

杜淹走进办公大楼,来到三楼,沿着走廊向自己办公室走去时,见着旁边各办公室里的官员已经陆续吃完饭,便吩咐随从:

“通知各司正副长官,于十分钟后,七点半,在三楼会议室开会!”

第四百六十四章 历史的车轮

下午,皇宫,宇文温和侄子、杞王宇文理交谈,现任尚书令的宇文理到了明年就要卸任,转任淮扬都护,坐镇东南,监视南朝故地。

而现在,时值改制的关键时候,宇文理作为尚书令,肩上责任很重,所以宇文温有许多话要向侄子交代。

但他最想和侄子说的,就是到任后,如何与地方官府、市舶司、洋务司等“有司”配合,将防区内的海防及港务做好。

与此相比,监视南朝故地这一政治任务倒在其次。

淮扬都护府,防区是淮南、江南以及淮北徐州地区,位置十分重要,故而职责也很重,因为防区里,有淮水、长江的入海口,所以内河航运及海运十分繁忙,这就带来了个新问题:海防。

淮口和广陵,都是繁忙的内河、外海转运港,大量民船穿梭,管理起来难度很大,加上当地道、州的官府,可以说这两个港口的“婆婆”都有几个。

婆婆多,谁都能管事,而谁都能管事的结果,就是什么事都管不好。

万一有海寇来袭,乔装打扮、伪造船籍入港,地方官府以为这是番商海船,都护府以为是两洋贸易公司商船,市舶司以为是都护府战船,洋务司以为是漕运货船,大家都认为不归自己管...

那么,有可能百余海寇,就这么大摇大摆入港,然后上岸烧杀抢掠,与此同时四处纵火,导致大量百姓四处逃散、相互践踏,然后对方赶在官府反应过来前扬长而去。

留下的一地鸡毛,谁负责?

说完海寇,还可以说走私,或者贩卖人口,这些问题都和船只管理息息相关,广陵、淮口位于内河与外洋的交界处,问题尤为明显。

这就是海防面临的严峻形势,另外,即便进出港区的船是正经民船,那么,地方官府、都护府、市舶司、洋务司的巡逻船,是不是要轮番上前询问以查明身份?

虽然船只的管理,可以通过舷号实现,但舷号是可以篡改的,所以总是要有巡逻船亲自确认,谁都要管一管的结果,就是大幅降低效率。

如此一来,船只入港、出港的时间就会大幅延长,让本来就繁忙的淮口、广陵港变得淤塞。
首节 上一节 2688/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