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499节


对于许多戍卒而言,每逢双月的月末,就是最让人期盼的时候,上个单月从潭州出发的信件,这时就会经由桂州、柳州抵达浔州,其中包括途中的武靖。

戍守武靖的士兵们看了书信,写好回信,再将其交给驿使,带回潭州总管府,分送到各人家乡。

当然,士兵们基本都是文盲,看信、写信,全靠军中文书经手。

时值正午,上游河面隐隐约约有帆影出现,士兵们激动起来,却又不能擅离职守,于是让一个同伴到码头去候着。

来船是帆船,共有五艘,打的旗号却和往日所见船只不同。

“这旗上的图案....好像不是桂管的船?”

“那又如何?反正是官船,从上游过来,不都一样捎带信件嘛!”

众人议论纷纷间,同伴从码头转回来,大老远就欢呼着:“信到了,信到了!”

好消息让人喜上眉梢,但也有人对这几艘船的隶属好奇,待得同伴回到煤场,问道:“这几艘船哪来的?怎么旗号不一样啊?”

“噢,我问了,这几艘船是从南中来的。”

“南中?南中的船怎么就跑到这了?”

。。。。。。

“南中的船来了?航道果真通了?这可真不容易啊!”

驿馆内,宇文维乾放下资料,看着前来禀报的佐官刘文静:“寡人记得,这南中入岭南的航道,也就是年初才全程勘测完毕的吧?”

“大王说得是,这条航道,《水经注》已有记载,只是要全程走完,却不是那么容易的。”

“舆图呢?舆图有么?”宇文维乾想看看舆图,看看父亲曾提起过的这条艰险航道,但刘文静摇摇头:“大王,此图超过使司的职责范围,出发时兵部未曾发放。”

“呃..也罢。”

见着宇文维乾摆摆手,刘文静告退,走到驿馆大门外,看着山脚下的蜿蜒大河,又看看上游方向,有些感慨。

元魏时,郦道元著《水经注》,对天下水系进行描述,其中就包括西南地区(南中,黔中、岭南西部)的河流,流经大藤峡的潭水,还有潭水上游的温水亦有记载。

但郦道元作为北人,从未来过西南地区,所以《水经注》里记载的河流,北方诸水大致精确,至西南诸水,则几乎无一不误。

如今,随着朝廷逐渐加强对南中,黔中、岭南西道的控制,天子试图将《水经注》上记载水系中主要河流勘测一遍,以便为将来进一步发展航运做准备。

毕竟有了火轮船,可以经由水路进入那些陆路不便抵达的地区,可加强南中、黔中和岭南的联系,虽然是远期规划,但总是一件好事。

其中,能够连通南宁州总管府和广州总管府的温水-潭水-浔水(郁水浔州河段)-西江航道,十分重要。

如今为了避“温”讳,温水已经改名为南盘水,南盘水流经南宁州州治味城,又流经爨氏老巢同乐,在群山之中蜿蜒数千里,向着东南方向流淌,进入岭南地区,是为潭水上游。

如果这条航道开通,在沿岸合适的地方开采煤矿,设港口、加煤站以确保煤炭的供应,那么从广州番禹出发的船只,可以直达南宁州味城。

或者进入牂牁水,逆流而上入黔中。

反之亦然。

为了勘测这条航道,朝廷派出的技术人员,花了差不多十年时间,历经千难万苦,才在今年年初才将其勘测完毕,从南宁州的味城到广州番禹,据说水路全程超过四千里。

若以火轮船逆流而上,按日行百里计,最快也得一个半月才能走完。

从上游顺流而下,大概一个月左右。

这还有个前提,那就是沿途确保能加煤,且半路上不被沿岸诸蛮拦截。

这条航道,沿岸都是崇山峻岭,险滩无数,又有大量蛮部盘踞两岸,很容易为其阻断,又不知道沿途有无煤炭矿脉,所以刘文静觉得,南宁州入广州水道和鸡肋差不多。

然而天子还是派人勘测,其目的,在刘文静看来,就是要营造一个“利好”前景。

让朝堂诸公对长期开发南中、岭南有信心,至少让大家觉得,将来有一天,往来南宁州和广州,就如同从长安去扬州那样方便。

只是,那一天的到来,怕是要数十年之后吧?

刘文静收回思绪,正要转回驿馆,却见潭水下游浓烟滚滚。

有三艘火轮船逆流而上,刘文静掏出千里镜看了看,看清了旗号,不由一愣:又是商队?

他知道,官府不仅用盐利收买大藤峡沿岸峒主,在上游严州、柳州亦是如此,但大部分食盐不是白给,对方得拿特产来换。

所以,潭水沿岸峒主真就能弄来那么多生口做交易么?

第三百零六章 划算

严州,州城外潭水畔港口,三艘火轮船靠泊在码头,抵达州城做买卖的几位峒主及随从,正好在港区,见着这冒烟的怪船,不由得有些畏惧。

但见了船上下来的是熟人“陈掌柜”,顾不得那么多,迎了上去,双方热烈的交谈起来。

峒主们当然不会说官话,但陈掌柜陈大定已经学会说他们的土话,所以双方交流起来没有障碍,正交谈间,峒主们见青壮们从船舱里搬出一个个盐袋卸到码头上,目光变得愈发灼热起来。

怕表达不清,峒主们一边打手势一边说:“多一倍,多一倍!我要的盐,比上次多一倍!”

“赊账,先赊账,下次我把缺的生口补上!”
首节 上一节 2499/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