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445节


第二,要彰显大周国力,但不准搞什么丝绸、蜀锦当废纸用这种铺张浪费,即便要炫耀,也得选对方式,譬如用火轮船炫耀,浪费些煤无所谓、

要让启民可汗及随行突厥贵族见识一下,火轮船黄河航运的恐怖运输能力,让对方明白,周国随时都有能力在阴山山脉南麓河套地区投入重兵,扫荡草原。

周国现在正消化南中,即将消化辽东,近期不打算对草原用兵,所以要维持与东突厥的和平,然而一味求和只会被对方蹬鼻子上脸,所以必须展示力量,让对方收起不该有的心思。

力量的展示,不是拿丝绸、蜀锦当柴烧以显示自己多富有,这会被人当做肥胖的猪,而是要展示人员、物资的低成本投放能力,让人知道自己是强壮的虎豹。

另外,为了迎接贵宾到访,还得有礼炮迎接,等启民可汗一行人入长安时,得鸣放礼炮一百单八响,以示敬重。

顺便让对方知道,周国的火炮之多,可以拿来当乐器用。

但一定要注意,必须及时向客人们解释,说放礼炮是礼节,不是什么武力恐吓。

对于这个交代,郑元璹听了之后默默点头,他不至于蠢到以为放礼炮就真纯粹是礼节,所以大概能想象到启民可汗一行听到一百单八响礼炮后,会有怎样的微妙表情。

数年时间,突厥国内局势大变,当年狼狈投入周国羽翼下的启民可汗,回国后很快就凝聚人心,收拢大量部众,死灰复燃。

而西突厥的达头可汗,在东突厥(启民可汗)和周国的联手进攻下,主力伤亡殆尽,其人也下落不明,西突厥乱成一团,大小可汗们忙着争位,无暇东股。

自那以后到现在,差不多过了三年,启民可汗终于稳住了东突厥国内局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可汗。

羽翼渐丰。

没有了共同的敌人,周国和东突厥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周国亲手扶持起来的启民可汗,已经有了决裂的本钱。

对此,宇文温丝毫不担心,因为随着黄河火轮船航运的顺利开展,中原朝廷,第一次有了低成本向草原投放兵力的能力。

这种能力,直接让阴山山脉成为周军出击草原的前沿阵地,而不是千疮百孔的边防线。

启民可汗这几年顺风顺水,也许心态会有些膨胀,不过当对方在河套地区乘坐火轮船,沿着黄河南下后,一定会被这庞然大物的能力所震撼。

当年在晋阳城外汾水边,宇文温就向启民可汗展示过火轮船(试验品),现在,他已经将可能变成了现实。

只要启民可汗不是疯子,就该知道保持两国和平对于东突厥而言有多重要。

第二百五十九章 武装

下午,宇文温继续与人交谈,来人是兵部尚书、杞王宇文理,宇文理去年刚卸任荆南总管,如今是新任兵部尚书,从长安赶来同州,聆听天子教诲。

十年时光过去,宇文理已到而立之年,经过荆南总管任上多年锻炼,能力已经锻炼出来,所以宇文温不打算让侄子闲着,要让对方派上大用场。

当然,该提防的措施还是有的。

此时,叔侄谈话的内容,是关于辽东重建的相关事宜,三高官官于前几日在事堂就这一问题进行过讨论,在同州“休假”的宇文温对此有补充意见。

补充意见不是很多,不需要宰执们大老远跑一趟,所以相关“责任人”宇文理得来同州走一趟。

朝廷收复辽东,战事结束,却不意味着这是个“大团圆”的结局,重建工作必须马上开始,只有在辽东恢复民生并进行开发,才能让朝廷牢牢地控制这片地区。

先前,官军攻略辽东,为进攻方,所以所作所为属于破坏,现在收复辽东后身份转变,要进行重建,难度和需要投入的人力物力比起破坏要大很多。

如果重建工作做得不好,那么辽东就会变成一块鸡肋。

这不是宇文温想要的结果,所以他不会把辽东当做一团用过的卫生纸,扔到一边不管。

这几年来,周军不断袭扰辽东的高句丽城池,破坏农田、水利设施,现在,周国就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恢复农田、修葺水渠、堰坝,这都需要大量劳动力,需要往辽东移民。

辽东的高句丽遗民,大部分都要迁往中原,所以留下来的人口空白,需要中原移民填补,且不说要如何迁移大量百姓到辽东定居,移民们在辽东的安全必须获得绝对保障,这就涉及到驻军。

驻军过多或过少都不好,所以需要把握一个度,那么兵部尚书宇文理就得把握好这个度,确保在辽东的驻军其兵力够用,却不能过多。

驻军首先要确保各城的安全,然后要维持辽东地区的治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随时能击败来犯之敌,避免敌人对辽东各地进行袭扰,肆意破坏农田、桥梁、水利设施。

而已经开始的辽东大开发,因为大量的移民涌入,必然出现大量的移民定居点,这些定居点数量的持续增加,对于安全的要求势必越来越高。

所以,兵部尚书宇文理最近很忙,为辽东之事忙碌着,移民事宜虽然不归兵部管,但可能引发的治安问题,也让他操心不已。

若官府大规模强制中原百姓往辽东移民,很容易激起民变,所以朝廷向辽东移民的方式,实际上分两类。

第一类就是官府强制迁移部分百姓到辽东定居、屯田,强制移民的数量相对较少,主要以军屯为主,也就是说,当地驻军还肩负着屯田的任务,兵部要管。

第二类就是民间“自发”移民,不需要官府过多介入,但兵部也得管,因为这些移民可不寻常。

这类移民有三种:第一,以经营新式农场为主业的商社,在辽东开辟新地盘,雇佣中原百姓,以其为雇农,到辽东开荒种田。

第二,朝廷在辽东行“开中法”,鼓励商人运粮到辽东以供应官军,然后换得盐引、糖引,以此牟利,这样一来,商人们会选择雇人在辽东就近屯田。

第三,朝廷已经昭告天下,大周子民,均可自行到辽东开荒,开荒所得土地,为开荒者所有,而开荒者(包括前两种)可以装备强弩等武器(仅限于辽东地区),不仅可以筑堡寨,还可以筑城。

这种自发形成的村落、堡寨、城池,若愿意在官府登记户口、开垦的田地亩数,朝廷对其村主、寨主、城主身份进行确认,给予正式任命。

其职位传承,官府绝不干涉。

这些村、寨、城,从登记的次年起,名下开垦的荒地将有三十年的免税期,这三十年内,当地官府不会征发劳役,不会收取租庸调。

所以,为了鼓励民间自发移民辽东,在辽东安家落户,朝廷实际上就是在鼓励民间武装移民辽东。

这样一来,民间武装移民团体,会成为辽东官军的助力。
首节 上一节 2445/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