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437节


看着城外的高句丽军营。

天子曾经对他说过,天下武功无坚不摧,唯快不破,打仗也是这道理。

一支以骑兵为主的军队,每日的进攻半径是一百里,而步兵为主的军队,每日的进攻半径是三十到四十里,谁快谁慢,毋庸置疑。

既然现在手上有充足的骑兵,又有可以随着骑兵快速行军的轻炮,杨济觉得自己没道理磨磨蹭蹭浪费时间。

现在,看着猎物被套住,他当然很高兴。

新城是高句丽的一座山城,位于小辽水北岸,城池规模不小,为高句丽的一处要地,这几年来官军出击辽东,数次兵临新城城外,却因为种种原因,没有将其攻克。

新城扼守着小辽水航道,而沿着小辽水往上游走,有汉时便存在的古道,沿着古道往东北方向而去,最后可以抵达扶余王城故地,这和沿着辽水(大辽水)北上是殊途同归。

若在半路上折向东南,会经过汉时玄菟郡的高句丽县故址,翻越群山,可以抵达高句丽的故都国内城,也就是汉时玄菟郡的西盖马县故地。

这条路,是从辽东东进翻越群山抵达鸭绿水畔的一条重要通道,汉时起就存在了,现在,周军必须将其拿下,以便东、西两军会师。

新城首当其冲。

当年那个弱小的高句丽国,最初就是以高句丽县得国名,然后慢慢壮大起来,迫使前汉时设立的玄菟郡不断西迁,由鸭绿水畔撤到辽东。

所以,历史上有三个玄菟郡,而最后一个玄菟郡(第三玄菟),郡治玄菟故址就在眼前的小辽水边上,周军骑兵行军路线旁那一片荒芜废墟。

高句丽占据玄菟之地后,为了防御强敌,于小辽水北岸山丘上筑山城,以这座易守难攻的山城为玄菟故地的统治核心。

为与旧城区分,故称“新城”。

现在,杨济看着眼前玄菟故址,又看看远处新城外的高句丽军营地,想着玄菟郡不断西迁的旧事,只觉斗志昂扬。

数百年来,中原纷乱,前汉时设在边疆的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就像四个无依无靠的孤儿,在周边番族的不断侵袭下苦苦挣扎,最后一个个沦陷。

现在,你们侵吞的中原故土,全都要吐出来!

第二百五十二章 渡河

清晨,天蒙蒙亮,小辽水南岸,周军士兵推着许多四轮车向河边冲去,待得车辆停稳,他们熟练的将车辆“拆解”,一座座便桥就这么“长”了出来,向北岸延伸而去。

“便携式折叠桥”,装在名为“紫骝马”的四轮马车上,因为“紫骝马”坚固可靠、越野能力强,所以这种过河便桥,可以随着骑兵一起行军。

行军途中,遇到水较深的河流,靠着“便携式折叠桥”,可以让军队在较短时间内渡河。

现在,便桥成了南岸周军渡河进攻北岸高句丽军的唯一通道,很容易遭到北岸敌军的破坏,所以不等桥梁抵达北岸,一些周军士兵便先行泅水渡河。

训练有素的士兵,即便身着铠甲、佩挂武器,依旧在湍急的河流中奋力向前游去,然而他们还未游到对岸,高句丽骑兵已经杀到。

于回师途中驻扎新城外的高句丽大军,虽然惊讶于周军来得如此之快,却做好了迎战的准备,密切注意着小辽水南岸周军动态,所以见着周军渡河,很快就做出反应。

高句丽军不打算来个“半渡而击”,他们不打算让周军在北岸站稳脚跟,所以此时快速接近河边的骑兵们纷纷弯弓搭箭,准备先射后砍。

一字排开的骑兵气势汹汹,却被呼啸而来的金属弹丸撕成残肢断臂。

南岸一字排开的轻炮,向北岸倾泻着散弹,这种散弹炮弹有长弹托,能确保炮弹出膛后,至少飞过一段距离,其内的大量弹丸才会散开,所以即便炮口前方河内有周军士兵,也不用担心误伤。

两轮炮击过后,北岸高句丽骑兵已经人仰马翻、伤亡大半,幸存者之中尚未坠马的人,调转马头立刻逃亡。

趁此机会,渡河周兵登上北岸,顾不得身上湿漉漉,拿起武器开始集结,结成一个个方阵,护卫即将靠岸的便桥。

与此同时,更多的高句丽骑兵赶来,径直向着仓促结阵的周兵发动冲锋。

两军即将交战,南岸的轻炮无法发炮,而渡河的周兵作为先登,早就做好了浴血奋战的准备,前两排士兵手持长矛,保持横队队型向前出击,勇敢迎向呼啸而来的敌骑。

他们要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拒马,为同袍完善阵型争取时间,并拉开足够的距离,避免冲锋的骑兵连人带马一起撞入人群之中,造成己方大量伤亡。

渐渐逼近的高句丽骑兵在马上放箭,箭矢纷纷命中这些前出的周兵,但他们身上厚厚的铠甲挡住了箭矢,虽然几乎人人身中数箭,大部分人却安然无恙。

排好队形之后,周兵侧身,一手持矛,矛头指向前上方,矛尾着地,另一只手掏出个油布包,用嘴咬着油布一角将其打开,掏出一把把双管手铳。

这些双管手铳为簧轮发火,已经事前装好弹药,周兵们握着手铳,拨开击锤,然后将铳口对准来袭敌骑。

双方距离快速缩短,接连射出几轮箭的高句丽骑兵弃弓握槊,口中不断发出怪叫,即是鼓舞己方士气,也是为了恐吓面前的周兵。

一手持矛一手持火铳的周兵,面对越来越近的敌骑,并没有一人擅自扣动扳机,待得双方距离已经不到二十步,随着一声声“发射”喊起,爆豆般的声音炸响。

硝烟弥漫满之中,冲锋的高句丽骑兵人仰马翻,而持矛迎接撞击的周兵,也多有被撞飞者。

血战之中,上岸的周兵越来越多,结成的军阵也越来越“厚”,终于护得便桥完成,一些骑兵策马踏桥过河,而此时,高句丽步兵也已赶到,结成大阵,好整以暇。

此时的形势,是周军半渡,高句丽军完全有能力趁着周军在北岸立足未稳、兵力处于劣势之际,来个半渡而击。

这就是高句丽军主帅于新德的打算,他看着眼前粗具规模的周军军阵,毫不犹豫下达了全力进攻的命令。

方才,敌军在南岸使用了一种武器,竟然能够攻击到北岸上的骑兵,威力还不小,这让于新德十分震惊,但现在,他觉得双方若是展开肉搏,对方那种武器就不好发威,所以不能拖延。

一拖延,万一对方有时间把那种武器运过河,这就不妙了。

号角声起,高句丽军阵慢慢向周军逼近,却见百余周骑冲出,迎着汹涌人潮而来。

百骑兵,在数千甚至上万兵力面前根本就不算什么,但能干扰步阵前进,侧翼高句丽骑兵随即上前拦截,却被对方轻易突破。
首节 上一节 2437/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