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246节


所谓“定制”,就是根据客人的要求编织出具有独特花纹、图案的地毯,工艺好坏与否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让客人能够拥有一张独一无二的地毯。

江南地区多雨水,梅雨季节地上湿漉漉的,所以地毯在江南的销路可能不会很好,但在河南、河北、河东、关中、陇右等地,对精美地毯的需求一直都不小。

除了地毯,毛纺品又有新品,那就是毛衣、毛裤、手套、围巾等等,刘彩云为了找到可以实现盈利的毛织品,确实下了一番功夫做准备。

杨丽华听刘彩云说了许久,看着手中的资料,只觉得头有些痛,她本来就有很多事情要操心,结果宇文温还给她加担子,不得消停。

看着一张张精美的图案,她揉了揉太阳穴,问道:“你说的羊毛围巾...比之眼下常见的帔帛如何?”

。。。。。。

宇文温看看殿外飘落的雪花,又看看眼前的奏章,揉了揉太阳穴,只觉得有些头痛。

这奏章来自辽西,即将卸任的营州总管向他禀报了一件事:有一些粟末靺鞨部落南下,接近营州地区,请求内附。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是因为这些粟末靺鞨部落不堪忍受高句丽的压榨,决定投奔周国,和高句丽一刀两断。

因为此时是冬天,天寒地冻,按营州总管所述,南下的靺鞨各部粮草不济,男女老少带着家畜在野地里扎营,冻得瑟瑟发抖,希望周国能够尽早接纳他们。

寒冬已至,这些不速之客请求内附,让宇文温觉得有些棘手:按说应该答应,以作千金买马骨,但...

对方也有可能是高句丽的细作,此次南下是“诈降”。

不过考虑到这些部落拖家带口,诈降的可能性不大。

宇文温觉得头痛的原因,是要不要来个“城傍”,让这些粟末靺鞨部落靠着营州州治柳城定居下来。

如今的辽东为高句丽占据,高句丽又借助靺鞨各部的力量,对辽西虎视眈眈,而周国想要收复辽东,离间高句丽和靺鞨各部关系是很重要的策略。

此次这些靺鞨部落南下内附,其他靺鞨部落必然等着看结果,如果周国热情接纳这些部落,那么其他部落也会心动。

若这些南下的靺鞨部落被周国当贼一样防着,其他靺鞨部落就会断了内附的念想。

杨济正在前往营州柳城的路上,所以宇文温没办法“甩锅”,他必须尽快作出决定,让现任营州总管知道该怎么做。

最稳妥的办法,就是让这些靺鞨部族到柳城边定居,然后当地官府“送温暖”,让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过一个好年,消息传出去之后,其他那些观望的靺鞨部落对周国的“好感度”应该会明显增加。

如此一来,也许会有更多的靺鞨部落南下,投入周国怀抱,进而导致辽东局势出现明显变化。

然而宇文温还没做好向辽西大规模移民的准备,若现在让大量靺鞨部落定居辽西地区...

这是粟末靺鞨的辽西,还是中原的辽西?

第八十九章 靺鞨八部

营州柳城,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新任营州总管杨济,在城旁新建的宿营地巡视,营地里有成排的木屋,全都是最近赶建而成。

联排木屋散发着木头的独特香味,因为有了充足的木材和铁钉,这些木屋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建设速度很快。

此时,营地里炊烟袅袅,有许多服饰异于中原的男女老幼在各排木屋营地里进进出出,见着杨济一行来了,一个个定定的看着。

这些人的目光之中有迷茫、有害怕、有好奇,也有躲躲闪闪,杨济也看着这些靺鞨部民,又看看陪同参观的靺鞨各部首领,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

杨济还在赴任路上时,这些靺鞨部落首领就带着数千部众南下,拖家带口,举族迁移,抵达营州。

这些部落居住在营州以北数百里外的扶余城(故址)附近,之前没怎么和周国营州官府接触过,此次忽然南下,双方是第一次正式接触。

靺鞨部落首领是靠着和往来南北逐利的商贾打交道,大概得知营州的情况,听闻周国营州的地方官很和善,加上一系列原因,才带着部众南下投奔周国。

然而他们刚到营州不久,营州的总管就换了人,靺鞨首领们不知道新来的大官品行如何,而新来的大官杨济也不清楚这些靺鞨首领内心在想什么。

大家都是初次见面,彼此之间不清楚对方的情况,所以杨济觉得长篇大论说场面话没意思,搞不好还会适得其反。

他在岭表任广州总管,和各地俚僚部族打过交道,知道要如何恩威并施,如今在这寒冷的辽西,看着同样语言不通、生活习俗不同的胡人蕃部,他决定按“套路”来。

双方存在巨大的文化差异,交谈时引经据典没有意义,杨济认为双方要短时间内建立起最基本的信任,就得靠实际行动来促成双方的“互信”。

实际行动是什么?

展示实力,但光展示武力不能解决问题,还要展示另一种力量,那就是“衣食住行”方面,杨济要让靺鞨部落知道投奔周国会有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

最重要的是“住”,只有住得好,人心才能安定。

住得好指的是靺鞨部落在新的宿营地能够有效御寒,这个问题解决起来有些麻烦,因为如今就是严寒时节,没那么多时间来建房。

营州官府为这些来客搭起木屋,靺鞨部民一家老小住在木屋总算是有了个像样的家,但要靠这种应急搭建的木屋渡过漫长的寒冬有些困难。

于是靺鞨部民们按照自己的生活习俗,将住处进行了“修改”。

在木屋里增加了火炕。

靺鞨各部生活在营州以北的广阔地区,每年冬天,各地的气候比营州更寒冷,而靺鞨人既然能够在如此寒冷的地区生存下来,自然有独到的取暖手段,那就是火炕。

当然,靺鞨人的火炕实际上是火炕的雏形,不过取暖的原理差不多,搭建起来也很方便。

这么一改造,周国官员有些哭笑不得,因为柳城已经普及了火炕,城内军民所使用的火炕,比起靺鞨人的“原始火炕”取暖效果好得多。

周国为靺鞨部落搭建的木屋,事后还会补上火炕,只是因为沟通的问题,出现了些许误会,靺鞨人自己就把火炕弄出来了,但效果比起真正的火炕来说差了些。
首节 上一节 2246/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