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181节


宇文温没有吭声,走到一旁,扶着栏杆继续看着运河边上的风景。

马蹄声声,运河两岸有大量骑兵随着船队前进,成日里闷在长安的禁军们,终于有机会出来透透气,将士们一个个策马疾驰,惬意至极。

看着前后船只,对于自己这支外貌有些普通的船队,宇文温不以为意,他身为天子,不需要靠铺张浪费来彰显自己的帝王之威。

天子的脸面是什么?

廉洁高效的官吏,兵强马壮的军队,安居乐业的百姓,堆满钱粮布帛的仓库。

以及便利的交通网,让中枢政令能通畅无阻的抵达各个州郡。

无论是南中、岭表交广还是辽东,都被四通八达的交通网“拴”起来,和中原紧紧连接在一起,永远也分不开。

想着想着,宇文温看着运河的前方,看着东北方向那遥远的幽燕之地,不仅想看到幽州,还想看到辽东。

中原纷乱数百年,所以才给高句丽以机会侵占辽东,现在,离家近两百年的孩子该回来了。

他下令开挖的永济渠,不仅要改善河北的交通运输,还要永济辽东。

这条运河,会是一根坚韧的脐带,重新让辽东这个孤儿和中原母体连接起来,让辽东从母体里尽情汲取丰富的营养,茁壮成长。

无数中原百姓,要在辽东开辟自己的新天地,数十年、数百年后,什么渤海国、辽国、金国,再也不会有了!

第三十七章 钓鱼工程

午后,运河岸边,洹水城外,一棵大树下,一场讨论正在热烈进行,宇文温坐在胡床上,看着手中一张舆图,听着面前官员们众说纷纭,只觉头有些胀。

这是永济渠工程的现场会,参与开挖永济渠的官员、治水能手,此时在向天子汇报工程进度,以及工程开始以来发现的一些问题。

宇文温听着听着,觉得自己就像学渣参加学术研讨会,听着学霸们侃侃而谈自己却听不懂那样。

他的见识和知识,不是这个时代的人能够比的,但术业有专攻,宇文温不是水利专业出身,对于如何治水虽然有一些经验,但不是很精通。

现在,永济渠一路过去勾连许多河流,是个牵一发动全身的水利工程,许多人提到的大小河流、陂塘湖泊,他是记不住的,只能靠着看舆图,才能勉强跟上对方的思路。

所以他只能做胸有成竹状,假装自己正在思索专家们的建议到底合不合适,结果听着听着,他觉得自己好像被骗了。

今日宇文温召集大家开永济渠的现场会,主要是想听听大家对于这项工程的意见,看看已经开通的河段,经过这段时间的运行,是不是有什么隐患。

其实宇文温不觉得会有什么隐患,毕竟这个工程开工前,有“水利专家”现场勘查,经过论证后才定下方案,如此充足的准备下,还没全线通航的运河,哪里会有大问题。

结果开会开到一半,专家们的意见汇总之后,宇文温发现永济渠还真出问题了。

他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想发飙,恼火之余差点脱口而出:艾姆安格瑞!

但生气归生气,总要先搞清楚问题性质是什么才好发飙。

而问题就是治水时常见的泥沙淤积。

据官员们汇报,永济渠起点河段,其泥沙淤积的速度很快,比开工前预计的速度要快很多,这样下去,未等永济渠全线通航,永济渠前端的河道,怕是就要清淤才能通航。

一项大工程,还没竣工就有大毛病,宇文温当然很恼火,他为了修这运河可是费尽心机筹钱粮,不求做出个精品工程,但这工程好歹要合格。

宇文温觉得自己是不是看起来很蠢,所以这帮专家才敢事前忽悠,骗他上马工程,然后这帮“狗官”再把该工程变成“钓鱼工程”。

所谓“钓鱼工程”,是指在决策阶段将某工程的造价说得很低,但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建设方不断追加资金预算,迫使投资方不断追加投资,最终造价大大超出原先计划的那些工程。

好端端的一项大型工程,被人搞成了“钓鱼工程”,要不是宇文温脾气好,当场就要砍人了。

他耐着性子听解释,听了许久,好歹弄清楚泥沙淤积的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也没那么复杂,就是当前这种“低下”的科技水平,让相关人员低估了运河泥沙淤积问题的严重性。

这得从永济渠的水源——沁水说起。

沁水发源于太行山脉,然后向东南流淌,于武陟地界入黄河。

永济渠的起点,在沁水河段,距离沁水入黄河的河口——沁口不远,大概数里左右。

如此选址,首先是为了方便船只往返于黄河及永济渠之间,其次,就是为了确保永济渠有充沛且相对含沙量较小的水源。

这时的黄河水,虽然还没到后世那种“一碗水、半碗沙”的地步,但终究含沙量较大,所以永济渠要以沁水为水源,避免河床过快淤积。

如今采用的施工方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确保永济渠的起点河段不会那么快淤积,宇文温对于这个问题很重视,方案出来之后自己琢磨了几日,也觉得没问题。

但问题还是出现了,那就是沁水的含沙量其实也不小。

沁水在雨季时流量很大,经常发大水,河水一路呼啸而下,裹挟着大量泥沙抵达下游,进入永济渠,然后淤积。

加上沁水入河口处两股水流冲撞,形成“回流”,而永济渠的入口距离河口不算远,于是回流的河水带着大量泥沙流入永济渠。

日积月累下来,这些泥沙足以让永济渠前端河段渐渐淤塞。

已经试航的永济渠前端河段,治水官员们经过不断观察、“取样”,发现河道里泥沙淤积得很快,如今天子正好来视察运河,于是大家赶紧上报。

大概弄清楚了问题发生的原因和性质,宇文温没那么恼火,但问题总得解决。

如何解决,他自然是不懂的,所以反问在场诸位官员有何良策。
首节 上一节 2181/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