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176节


北洋贸易公司的武装队伍,如期攻克高句丽的海滨城池,接下来,就要赶在暴风雨来临前,让这处海湾变成船只的避风港。

辽东半岛,原为华夏故地,后来中原纷乱,偏居一隅的高句丽趁机蚕食辽东,于后燕末年,将辽东吞并,其中就包括辽东半岛。

自那时起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两百年,此次周军...北洋公司的武装队伍占据此处,就不会再离开了。

都里,是这处地方现在的名字,而在汉时,中原朝廷于此处设沓县,为辽东的重要海港,故而港区又名沓渚或者沓津。

后汉末年,位于江东的孙吴,派出船队北上,在这里登陆,和盘踞辽东的公孙氏联系。

到了晋时,此处称为马石津,东渡建康的晋国朝廷同样靠海路和辽东的慕容燕国(前燕)联系,使者在建康登船,于广陵下游入海,一路北上,以马石津为重要落脚点,前往燕国国都。

与此同时,数百年来中原海船前往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都是从莱州一带北渡,抵达马石津后折向东面航行,东海各国海船西行前往中原,大多经过马石津。

如今,马石津故地为高句丽窃居将近两百年后,重回中原怀抱,按照朝廷的决定,这里将会改名“旅顺”,有“旅途一帆风顺”的意思。

当然要一帆风顺,这里是贸易船队自莱州出航、渡海北上之后在辽东半岛的落脚点,在此得到“旅途一帆风顺”的祝福之后,才能平平安安前往辽东半岛左翼、右翼,开展“和平、友好”的贸易活动。

至于沿途跳出来打劫的海寇,正义的北洋水师,有责任将其加以铲除。

水师提督熊吉回想着自己在动员大会上的发言,只觉得有些好笑,这种话他自己都不信,可想而知听众们也不会放在心上。

不过该说的话必须说,该表明的态度也得表明,此次军事行动,不是周国对高句丽宣战,而是本着“自由贸易”为宗旨的周国北洋贸易公司,因为海船在高句丽海域被劫,不得已采取的一次武装行动。

没错,北洋贸易公司的商船“青字八十五号”,本来正常航行在莱州沿海地区,后来被风暴吹到辽东海域,遭到不明身份船只的袭击。

总总迹象表明,这是高句丽水师冒充海寇出海打劫。

“青字八十五号”好不容易摆脱了追击,返回莱州港,北洋贸易公司决定向高句丽方面要个说法,于是在市舶司的同意下,派出了北洋水师。

北洋水师战船从莱州出发,沿着大谢岛、龟岛、乌胡岛等一系列海岛北上,不到两日时间就抵达马石津故地外海,向高句丽方面派遣使者,本着“维护两国友好关系”的宗旨,向要个说法。

结果因为高句丽方面突然发难,于是双方爆发冲突,随后冲突升级。

这不是打仗,真的,不是打仗,只是冲突而已。

是利益受损的商社,派人求个公道、要个说法而已,结果事情演变成这样,谁也不想的。

想着想着,熊吉觉得都有些不好意思,这种说辞,当然是用来糊弄人的。

首先是给朝廷一个明面上的交代,免得有清流嚼舌,说北洋贸易公司“擅开边衅”。

如果真有人这么说,熊吉觉得这可真是冤枉了:你说我们一个做海贸的公司,一个个都是清清白白的买卖人,怎么就变成了一群“擅开边衅”的不法之徒呢?

北洋贸易公司向来守法经营,本着睦邻友好的方针和东海各国开展贸易,怎么会一言不合就拔刀呢?

再说了,朝廷真要对高句丽用兵,也轮不到北洋贸易公司这种商社上阵嘛。

这样的说辞,拿来应付清流应该够了。

而朝廷一向宽宏大量,对于高句丽入寇一事暂时不予追究,毕竟有可能是“误会”,也许是有人冒充高句丽军队,佯攻周国的营州柳城,借此挑起两国争端,借此渔翁得利。

所以,朝廷在没有弄清楚事情真相以前,肯定不会贸然兴师问罪,北洋贸易公司的行动,纯属民间行为,是为了给股东们有个交代,和朝廷无关。

将来若有高句丽的使者来求饶,朝廷是不会理的,因为两国之间根本就没有开战,何来停战一说呢?

用这套说辞来对付清流,熊吉觉得效果应该不错,他看着一片忙碌的城池,看着一片忙碌的海湾,又看看风浪渐大的海面,有些担心。

按照沿海气象观测站的报告,东南沿海地区已经出现暴风雨,暴风雨正在向西北方向“移动”,沿途州郡开始下大雨,最迟五日后,辽东半岛南端也会暴雨倾盆。

届时,海船无法航行,旅顺需要独自面对狂风暴雨,以及此后高句丽军可能的反扑。

但熊吉想了想己方的不知,觉得万事俱备,北洋贸易公司为了这一天,准备了很久,他就曾几次乘船抵达外海,远远的观察这里,如今顺利攻下城池,只要站稳了脚跟,接下来的仗,就好打了。

不对,不是打仗,我们只是来要个说法而已!

熊吉如是想,看向东北方向,试图将视线越过高山,看到东北方向的高句丽卑沙城,心中充满了期待。

面对朝野舆论,北洋贸易公司必然一口咬定此次武装行动不是擅开边衅,是派人来向高句丽边将要说法的,只要高句丽方面给出一个让人满意的答复,确保以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北洋贸易公司的武装人员自然就会撤退了。

真的。

第三十三章 腥风血雨

暴雨倾盆,狂风大作,海面上巨浪滔天,拍到岸边礁石化作无数浪花,陆地上树木折倒,密雨成线,天地间白茫茫一片。

大黑山上,一座庞大的石城在狂风暴雨之中巍然不动,由一颗颗质地坚硬的石块砌成的石墙,承受着雨水不断冲击,如同过往百余年那样,坚强的耸立着。

卑沙城位于大黑山上,四面俱为陡坡,易守难攻,坚固的石墙,庇护着城中万余军民,而充足的粮草储备,足以让卑沙城独力支撑许久。

撑到援军抵达。

高句丽经营辽东,在辽东半岛上的重要据点就是卑沙城,自建城以来,卑沙城的规模不断扩大,百余年间,从未被人攻破,而如今强敌渡海而来,卑沙城军民早已做好了准备。

暴风雨来临之前,来犯的周军已经攻占马石津,待得暴风雨过后,对方必然集结重兵攻打位于大黑山上的卑沙城,这是瞎子都能看出来的事实,所以卑沙城已经准备就绪。

年初,高句丽王亲自率军攻打周国营州柳城,未能得手,周国随后必然兴兵报复,高句丽已经做出了相应的布置,辽东诸城严阵以待。

而因为周国水师十分活跃,与其国境隔海相望的辽东半岛必然首当其冲,而卑沙城,肯定是周国必定攻打的目标。
首节 上一节 2176/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