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2173节


军校的毕业生,将会进入新军成为骨干军官,而新军的战术,是围绕火炮(野战炮)展开的,要学会如何使用火炮,就得先感受火炮的威力。

学生们会轮流进行实弹射击以及“被实弹射击”,便于更快掌握这种武器的使用方法。

而每一次操作火炮,都让学生们激动万分。

独孤平云跳入战壕,蜷缩着,等着第二轮炮击的开始,和其他人一样,期待着一会到自己后,要好好的“来一炮”。

用火炮对着敌人“来一炮”,看着敌阵在火炮的设计下土崩瓦解,这是军人的浪漫,可比对着乐坊小娘子“来一炮”愉悦多了。

他们是幸运儿,进入军校深造,可以接触到火炮,学习如何用火炮打仗,将来还要率领装备火炮的新军作战,想着形形色色的敌军在火炮面前被击垮,学生们就兴奋。

天子设军校,军校有初等、中等、高等共三级,每一级收的学生,要求不一样,无论是平民、军人还是官宦子弟,都可以报名。

只要达到报名要求并通过入学考核就能就读军校,经过严格的训练和学习,毕业后成为新军中、下级军官。

像独孤平云这样的武勋子弟,因为基础好,弓马娴熟,能读会写,又不同程度有过军旅经验,所以一上来就能在高等学院就读。

但那些就读于初等、中等军校的学生,依旧可以通过认真学习,晋升上一级军校继续深造,毕业后进入新军,踏入仕途。

独孤平云之前没有想到,自己会是以这样的方式从军,而他们,必将走出一条和父辈们不同的道路,待到那时,老头子们的时代就要过去了。

“炮击开始!所有人注意!!”

听着教官的呼喊,听着火炮的轰鸣声,感受着实心炮弹击中地面时的震动,听着炮弹从头顶掠过时的呼啸声,独孤平云的心又砰砰跳起来。

待得哨声响起,他和同学们起身,爬出战壕,继续向前方下一条战壕冲去。

视线里,远处有几个飘在半空的热气球,这是用于战场侦察的热气球,此时是军校生在教官的指挥下学习如何收放,

用热气球进行战场侦查,这同样属于新军战术的一部分,每个军校生,都要掌握这一侦查手段。

新式军队,和现有军队相比,有脱胎换骨般的变化,而独孤平云及同学们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

再看着前方,那一门门火炮越来越近,他心中愉悦无比:未来的战争,是属于新军的,是属于我们年轻人的!

第三十章 时代(续)

上午,襄阳城北,港区,大量旅人拾级而上,离开码头进入城内,又有大量旅人走下台阶,登上不同的船只,前往各自目的地。

襄阳是荆襄重镇,位于汉水南岸,又是交通枢要,四面八方的过客云集,所以人流量很大,毗邻港区的地段,邸店的生意异常红火。

所以这些地段寸土寸金,但凡能在这里开设邸店的东主,都会成为众人羡慕的对象。

繁荣的汉水航运,让襄阳城的外来人口越来越多,大量的人气,带来大量的商机,而襄阳港的规模,早已扩大了许多倍,临港地段的面积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商家在这里开设邸店,获取大量利润。

临港一处食肆,此时人声鼎沸,大量过路旅客在此用餐,然后继续踏上旅途,操着各种口音的客人,吃着不同花样的菜肴,但有共通之处,那就是垂足而坐。

食肆里,都是高脚坐具,有高高的桌子,有高高的椅子、凳子,用餐的客人们,不分男女老幼,都坐在高脚坐具上吃东西,虽然显得有些无礼,但没人在乎。

大家风尘仆仆赶路,只是吃顿饭而已,旁边没有人认得自己,垂足而坐又怎么了?

吃饭时坐着(盘腿坐、正坐),肚子憋得慌,垂足而坐就不会这样,更何况大家都是平民百姓,没那么多讲究,于是高脚坐具在荆襄各大城池的食肆、酒肆、茶肆里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人适应了这样的坐具。

人声鼎沸中,端着菜肴的伙计们,在各饭桌边穿梭,柜台后的掌柜,坐在凳子上打算盘,今日又是一个生意红火的好日子,无论是掌柜还是伙计,脸上都带着笑容。

二楼临街一处厢房,杨智积倚窗而坐,他看着窗外远处的码头,看着江面上宛若过江之卿的船只,看着码头上宛若蚂蚁的旅人,听着楼下大堂传来的喧嚣声,有些恍惚。

作为这家食肆的东主(东家)杨智积实际上没怎么操劳过,他平日里时不时来这里看看,对对账,喝杯茶,和掌柜、伙计们谈谈心,一天就过去了。

春夏秋冬,雷打不动,一年就这么过去了。

看着窗外热闹的街景,杨智积感受着勃勃生机,他和母亲以及弟弟们在襄阳定居一年有余,日子渐渐好起来,心中的忧虑,也渐渐消失。

作为杨家和尉迟家联姻的结果,作为时代的悲剧,杨智积和弟弟们身负双重罪过,他们的大伯杨坚,是大逆不道的罪人,他们的舅舅尉迟惇,同样是大逆不道的罪人。

杨家覆灭,杨智积兄弟有母族庇佑,日子过得还算不错,可当尉迟家覆灭,他和母亲、弟弟,就只能随波逐流。

母子被罚没为奴,给人做牛做马,起早贪黑,累得形销骨立,不过虽然日子过得艰苦,母子倒也没有遭到故意虐待,至少生病还能得到医治。

苦日子过了几年,转机来了:杨智积的表姊夫成了天子,表姊成了皇后。

新君颇有气度,大赦天下,其中就包括杨智积和弟弟杨智明、杨智才,以及母亲尉迟氏。

当然,爵位什么的不可能有,他们这一辈子也不可能得朝廷任用,不过在表姊(皇后)的安排下,杨家母子在繁华的襄阳有了安身之所,还有了几处产业,足以让兄弟几个养家糊口。

杨智积知道,表姊作为尉迟家的女子,处境有些微妙,之所以能这么做,必然得到天子的首肯。

而他家能在这寸土寸金的临港地区获得如此好位置的店面,也多亏了黄州商会的照顾,当然,黄州商会如此帮忙,自然也是天子的意思。

杨智积收回视线,看向手中的账本,这座食肆,每月能给他家带来十余贯的净收入,足以供养一家人的开销,加上其他几处产业,足够让他和弟弟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

他的母亲尉迟氏,不再需要于寒冬腊月给人洗衣物,冻得双手开裂,可以安享晚年,冬天在暖和的房间里看书。

他的弟弟,各自有了妻子,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只是这一辈子都不可能踏入仕途。

但这对于杨智积兄弟来说,已经是莫大的恩典,自己能保住一条命,能够过上平凡的生活,那是他们之前不敢奢望的事情。
首节 上一节 2173/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