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968节


正思索间,有吏员入内,带来了刚收到的朝廷公文,乐运接过后仔细一看,愣住了:朝廷同意了豳王的请求,对市舶司进行“改制”。

先前,兼任市舶使的豳王宇文温,上书朝廷,陈述市舶事务及沿海州郡现状,称皇朝海疆万里,却有海无防。

外洋岛夷、邦国船只往来沿海各港口,如入无人之境。

而沿海船只出海,也无任何管理,“走私”的情况渐渐增多,而官府想要“缉私”却有心无力。

与此同时,渔民出海捕鱼,时常被亦渔亦寇的海寇袭击,对此,沿海官府没有太好的解决办法。

更别说沿海岛屿多为海寇所占,这些海寇以海岛为巢穴,四处劫掠沿海村落,这种行为不但危及沿海百姓的安全,也对市舶司船队的安全构成了威胁。

豳王陈述了各种海防隐患,并对市舶司向外洋诸国开展贸易时遇到的种种问题进行了陈述,随后便提出请求。

反正说来说去就两个意思:其一,为了解决有海无防的问题,奏请加强沿海水师,最好有一个官署统一调度;其二,市舶司的职责增加,进行“改制”。

对于这个两个意思,乐运自己的总结更直接:豳王宇文温这是要“扩编”,增设官署,增加官员,增加军队(水师)。

本来只负责管理市舶事务并收税的市舶司,如今开始做海贸,而为了方便市舶司做海贸,朝廷又得增设许多官署、职务。

那么,为了监督、掣肘这些新设的官署、官职,朝廷还得再次增设官署、官职。

更别说如今朝廷内外,通晓市舶事务的人不多,豳王是其中一个,那么加强后的市舶司,主官必然是豳王,问题在于豳王要坐镇洛阳,距离海边太远了。

那么为了方便豳王管理市舶事务,又得增设官署和官职。

这一层层下来,为了一个海贸,得增设多少官署和官职?

官署增加了,官员增加了,吏员自然也跟着多起来,那么朝廷在俸禄上的开支,可想而知也会增加。

想到这里,乐运有些愤懑:豳王之前所说“寡人自有办法”,原来指的是这个?这不是扯谈吗?

为了解决考试选拔带来的冗员问题,竟然选择扩大官署设置、增设官职,这和为了吃一条鱼,不去钓鱼、不去买鱼而是挖池塘养鱼一样,太扯谈了!

乐运想到这里,再也坐不住,他知道豳王和丞相实际上是亲兄弟,丞相既然已经同意了,那就意味着豳王的打算是板上钉钉,但这不是他视若无睹的理由。

无论豳王是处于公心也好、私心也罢,乐云认为这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备马,立刻备马!”

乐运吩咐下属备马,放下手头上的事务向门外走去,他要和豳王论个究竟,尽可能挽回局面,因为各种官署、官职的设立,日后再想要精简,几乎是不可能的。

市舶司的事务,他无权干涉,但涉及到河南地区的人才征辟、举荐,以及官员调任、升迁,包括官署设置和职位设置,他是有权力过问的。

豳王上书前,乐运就知道这件事,他认为朝廷会慎重处理,不会那么快答复,结果如今这么快就定了,那么他要亡羊补牢。

无论如何,都一定要做最后的努力,尽可能让豳王悬崖勒马!

第七十章 肉食者鄙

炮战....舌战,在官署内爆发,豳王宇文温,与巡察副使乐运唇枪舌剑,就市舶司“改制”一事展开了激烈辩论,“战况”之激烈,让在场佐官们噤若寒蝉,谁也不敢参与。

提前五分钟得到“强敌来袭警报”的宇文温,立刻放下手上正在处理的公务,用清水敷脸,然后喝了一杯茶润喉,当乐运抵达并开始“进攻时”,宇文温“火力全开”,当场就开始反击。

乐运是为了海贸相关事宜而来,宇文温一开始就给对方设了个套,质问乐运是不是认为“禁海”最好,身经百战的乐运当然不会上当,避开陷阱,反问宇文温是不是要逼得沿海百姓家破人亡。

“战斗”一开始就进入白热化,宇文温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早有准备,当即命下属抬出一堆堆资料,准备按套路给乐运“洗脑”。

乐运和宇文温打交道两年,对其辩论时的路数了解得一清二楚,依旧没有上钩,而是“避轻就重”发问。

市舶司最初成立的初衷,是为了管理外洋市舶事务,对靠泊中原海港的番邦海船收取“舶税”,说白了就是一个收税的官署。

但到了后来,市舶司不光收税,还主动参与海贸,而为了做海贸,又要对海外番邦动兵,故而下属船队除了商船,还有水师战船,船队里不仅有普通水手,还有水师将士。

与此同时,市舶司在海外岛屿设置“贸易据点”,这需要驻守士兵,任命官员常驻。

为了和外洋番邦诸国打交道,市舶司又承担了外交的职责,如今为了更好的做海贸,还要“改制”,承担起海防、缉私、清剿海寇的职责。

乐运要问宇文温,如此下去,为了一个海贸,设置大量官署和官职,这要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为了防止宇文温装疯卖傻,故意把议题带歪,乐运举了个例子,用的还是耳熟能详的典故。

殷商时,箕子佐政,见纣王进餐必用象箸,感纣甚奢,叹曰:“彼为象箸。必为玉杯,为杯,则必思远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宫室之渐自此始,不可振也”。

这典故,说的是纣王继位初,颇有作为,大家都以为新君是明君,而大臣箕子见纣王进餐时用象牙筷子,不由得忧心忡忡。

箕子认为,用象牙筷子进餐,那么餐具就不能是普通器皿,得用玉器;用了玉器为餐饮用具,那么里面盛放的佳肴美酒,自然要远方珍稀之物,诸如山珍海味等等。

那么为了这些远方珍稀之物,君主必然要求远方人民进贡这些东西,甚至不惜派出军队,去讨伐远方蛮夷,无论是那种,都是劳民伤财。

而吃这么讲究,穿也就会跟着讲究,住也得讲究,那么就得大兴土木,建造华美的宫殿,这同样是劳民伤财。

所以箕子由一双象牙筷子,得出了纣王必然骄奢淫逸的结论,认为往后国家会出现问题,国力从此不振。

乐运的例子,就是把市舶司比作象牙筷子,为了这双筷子用得好,就会有一系列的问题出现,后果就是劳民伤财,冗员剧增,对于皇朝是没有好处的。

宇文温不是傻瓜,当然听得出乐运的意思,对方举例,甚至把他比成用象牙筷子吃饭的纣王。

和千古闻名的暴君纣王相提并论,如此高规格的“待遇”,让宇文温深感“荣幸”,战斗力飙升,当场就反击,用的也是典故: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首节 上一节 1968/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