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961节


洪州总管府、潭州总管府各州郡,已经被许多官员视作凶险之地,更别说让他们到桂州总管府、广州总管府、交州总管府当官。

广州、交州在汉时就归入中原朝廷治下,尚且被人认为是烟瘴之地,去了形同被流放,而耽罗岛,许多官员之前甚至都没听说过,又有谁愿意去?

可想而知,若是一个心不甘情不愿的官员当了耽罗租界领事,只会认为自己被变相流放,又如何认真履行收集情报,勾连海东各国的重任?

若不提前做准备,将来,又如何能够协助朝廷收复汉四郡?!

豳王宇文温,为市舶司定下的远大目标之一,就是为将来朝廷收复汉四郡做准备,王頍和一众主要官员得知这一规划后,颇为期待。

而朝廷要想收复汉四郡,就得先解决高句丽。

市舶司经过一年多的刺探,搜集了一些高句丽国内的情报,王頍由此知道,高句丽已经不是蕞尔小邦,是块极其难啃的硬骨头,若将来真有辽东之役,他若能参与其中,肯定是建功立业的绝好机会。

所以王頍等市舶司官员的干劲十足,其积极态度不是那些视外洋为不归之地的官员能够具备的,也只有市舶司的官员,才愿意冒险浮海,以耽罗为据点,往来百济、倭国、新罗之间。

也就是说,市舶司的官员,实际上承担着朝廷对海东诸国的外交事务。

百济和新罗,本来结盟一起对抗北面的高句丽,结果如今反目成仇,王頍觉得,若将来朝廷要对高句丽动兵,事前能让这两国冰释前嫌,一致对北,再好不过。

若做不到也没关系,毕竟至少尽过力了。

王頍对于市舶司的未来充满信心,谁能想到,本来只负责海贸事宜的市舶司,竟然会有如此野心呢?

第六十四章 黑潮

艳阳高照,风和日丽,风暴过后,百废待兴,张鱼看着土人们城池(土围子)里一片狼藉的样子,不由得摇了摇头。

妈的,不过是个土围子,请我去住都不住!

想归想,张鱼还是挤出笑容,迎上前去,前方,是一个奇装异服的土人首领,苦着脸向张鱼跑来。

这位土人首领,名为“老崔”。

当然,“老崔”只是张鱼对这土人部落首领的称呼,对方说的是土语,没有汉名,名字只能以读音写成汉字,但这样所得名字太奇怪又不好记,所以张鱼只能根据读音,称呼对方“老崔”。

今日才结束的一场大风暴,把老崔部落定居的城池(土围子)吹得惨不忍睹,如今老崔见着“神人”来了,赶紧跑来诉苦。

借助通事居中“翻译”,张鱼提议,由他组织人手,为老崔的部落修建一座像样的土围...城池,费用好说,意思意思就行了。

对于这个提议,老崔激动不已。

老崔之所以激动,是因为他见着“神人”居住的地方,在这次大暴雨中安然无恙,而自己和部民住的地方,却没有熬过去。

每年的这个季节,南面的海上总会有狂风暴雨不时来袭,各部落世代居住岛上,当然对此已经习以为常,所住的房屋都经过加强,本来不会有事的。

但这次风暴特别厉害,老崔的“祖传大宅”塌了大半,先前用珊瑚等海产从“神人”手中换来的“水晶杯”,碎了,对此,老崔心痛不已。

而张鱼听了之后,当即表示马上送一个。

是送,白送。

老崔对此感激得涕泪横流,因为房屋被毁严重,他便接受“神人”的邀请,带着家眷到对方居住的地方暂住一段时间。

之所以张鱼会被岛上土人视作“神人”,是因为他带来的医生,能治好岛上居民的许多疑难杂症,虽然不能包治百病,但总比岛上那几近于巫术的医术要高明得多。

不仅如此,张鱼带来的医生里还有经验丰富的稳婆,为许多部落的难产妇女接生,保得大小平安,这让各部落首领和部民感激得涕泪横流。

带着医生、稳婆和土人打交道,事半功倍,这是广州总管府和各地俚僚部落打交道时总结的成功经验,也是黄州商贾在岭表经商时的成功经验。

张鱼靠着医生,成功获得这座大海岛上部落首领的初步信任,而随船运来的各种奇珍异宝,晃花了各部落首领的眼睛,让他们对“神人”愈发尊敬起来。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是张鱼能够召唤天雷,轻而易举把岛上最强的部落消灭。

所谓最强部落,那是张鱼的船队抵达这里之前的事,在身披铁甲、拥有轰天雷的军队面前,连皮甲都没几件的所谓最强部落,和稻草人没区别。

施展神威的“天兵”,让其他部落土兵吓得跪地磕头,随之而来的场面,不是大屠杀,而是市舶司的货物展销会。

市舶司提督张鱼,带着船队来到这座大海岛,不是来搞大屠杀,而是来做买卖,作为商人,要是把客人都杀光了,那东西卖给谁?以后还要不要做买卖了?

郎主说过,市舶司船队是商队,不是海寇!

这一点张鱼谨记在心,至于那个所谓“最强部落”,只是因为不识相,妄图使用暴力抢夺“宝物”,才有如此下场。

“最强部落”的城池,如今已经被改建成市舶司的贸易据点,坚固异常,常驻士兵数百,外加市舶司吏员、工匠、驻岛商贾及相关人等的其家属,共计一千余人。

而“以德服人”的张鱼,成功说服岛上各部落首领,聚集人力物力,建起了一座新的码头,以便市舶司的大海船能够较为方便靠岸。

产自中原的布帛、丝绸、瓷器、茶叶、玻璃器皿,让岛上的各部落首领目不暇接,毫不犹豫的拿出金银以及珊瑚等名贵海产来交换。

而来自中原的粟麦,为这农业水平低下的海岛,初步缓解了粮食问题。

当然,粮食得用海产来换,价格好说。

岛上虽然物产贫瘠,只有海产才能让市舶司的船队有赚头,但岛上部落之中,有许多部民擅长航海,对附近海域十分熟悉,这,才是市舶司最需要的“特产”。

张鱼当年在倭国时,得知博多所在筑紫大岛(竹斯国)南端,经常受到“南蛮海寇”的袭击,而现在,他所在的大岛,就是倭国所称“南蛮海寇”的老巢。

岛上的部落靠海吃海,时不时派人乘坐小船,沿着东北方向系列小岛前进,抵达倭国的筑紫大岛南端,登陆后抢劫沿岸村落,故而被对方称为“南蛮海寇”。
首节 上一节 1961/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