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956节


宇文温的用人原则是“内举不避亲”,但另一个原则是“宁缺毋滥”,有真才实学的人,即便出身卑微,宇文温照样提拔、举荐,而没有本事的人,入不了他的眼。

除非涉及到必要的利益交换,不然宇文温的用人原则就是如此。

一个人有没有本事,不是光靠听说或者看几眼,杨丽华知道,宇文温考核一个人是否有真才实学,一般都会给机会锻炼一下,过一段时间后,看其为人处事如何再下判断。

也就是所谓的“试用”,试用合格了,才会有“转正”的机会。

杨丽华希望女儿一家过上好日子,当然希望女婿有个好前程,但她知道宇文温的“试用”不是走过场,是真的考验一个人的能力。

所以,还是先参加考试比较好。

朝廷已经昭告天下,今年秋天在益州成都、并州晋阳、洛州洛阳、相州邺城、亳州小黄、黄州西阳、潭州长沙、洪州南昌这八处地方举办考试,选拔人才。

中选者有资格到长安,和今年春天已经在长安通过考试的考生一起,参加第二轮考试。

第二轮考试落榜者,依旧有官做,而上榜者,于京城为官历练数载,然后外放做郡守。

参考人员,不限地域,不限籍贯,二十岁以上、六十岁以下年纪者,都可以报名参加考试。

这是一个入仕的大好良机,韦福奖此时来洛阳,就是要为考试做准备。

问题在于此次考试竞争必然激烈,杨丽华对于女婿能否脱颖而出没有信心,因为在今年春天长安举行的考试,女婿就落榜了。

这场考试,考生据说上万,竞争极其激烈,韦福奖落选实际上不能说明才疏学浅,只是没别人出色罢了。

但无论如何,杨丽华觉得女婿这次都要试一试,如果能通过考试中选,那可是堂堂正正入仕,清清白白当官,比起走别的门路,名声要好得多。

既如此,杨丽华也给女婿准备了一份“大礼”,如今命人带上来,沉重异常。

韦福奖定睛一看,却是许多书籍,足足有一大箱,每一本书都很厚,他拿起一本看去,不由得一愣。

只见那书上写着《黄州州学试题汇编(第二百五十六册)》

第五十九章 门路(续)

豳王府,芳兰院内,萧九娘正在看信,信是她母亲张氏写的,在信中,张氏诉说了在长安的生活情况,以及子女们的近况,随后问起她如今的生活如何。

今年年初,萧九娘的兄长、梁国国主萧琮,奉诏入朝,与两百余名文武官员抵达宗主国——周国国都长安,从此滞留长安,没有回江陵。

到了夏初,萧琮和文武官员接受了一个残酷而无奈的事实:江陵为周国的江陵总管完全接管,梁国灭亡,尘埃落定。

四十多年前,侯景之乱爆发,萧梁国势一蹶不振,而侯景之乱刚结束,萧梁宗室自己又内讧,兄弟阋墙,以至于江山分崩离析。

定都江陵的梁元帝萧绎,和坐镇益州的弟弟萧纪水火不容,兄弟火并,萧绎请魏国(西魏)攻蜀,丢了蜀地。

萧绎又攻灭坐镇巴湘的萧誉,坐镇襄阳的萧詧(萧誉亲弟)走投无路,向魏国(西魏)称藩,而萧詧为了复仇,带着魏军南下,最后攻陷江陵。

城破之日,心如死灰的萧绎将十余万卷古今典籍付之一炬,是为一场文学浩劫,萧梁的文治武功,至此消亡殆尽。

萧绎父子遇害,近九成的江陵居民,包括梁国官员及家人,被魏兵押往长安。

时至凛冽寒冬,过半百姓冻死在前往长安的血泪之路上,而萧詧被魏国扶为梁帝,定都残破的江陵,实为傀儡。

江陵陷落的消息传到建康,镇守建康的梁国重臣王僧辩、陈霸先,拥立萧绎之子萧方智为帝,而高氏的齐国趁火打劫,王僧辩迫于压力,改立宗室萧渊明为帝,却因此为陈霸先袭杀。

陈霸先复立萧方智为帝没多久,取而代之建立陈国,至此,萧梁的江山,只剩下都江陵的萧詧梁国这一弹丸之地。

从那以后,萧氏的梁国苟延残喘,传了三代帝王,如今终于走到尽头,宛若卧榻多年、饱受病痛折磨的老人,终于咽气。

对于家人来说,老人走了,虽然大家心中悲痛却不由得松了口气,因为终于有了结果,否则再这样熬下去,大家都难受。

对于萧九娘来说,梁国没了倒无所谓,她最关心的是母亲张氏以及兄弟们的境遇如何。

她的兄长萧琮,如今得授上柱国,封爵莒国公,在长安做官,待遇不错。

她的母亲张氏,自然不再是太后,而是莒国太夫人,同样在长安居住。

萧九娘的叔伯、兄弟们,作为梁国宗室,此时同样定居长安,各有任用,或者赋闲在家,而萧九娘的弟弟萧瑀,因为年纪尚未到二十岁,故而得以“例外”,继续在黄州西阳求学。

萧九娘为了母亲能在长安过得好些,主动承担了母亲日常生活的大半开支,其实她没必要这么做,因为朝廷给张氏的待遇还是不错的,但作为女儿,萧九娘希望能尽孝。

她作为豳王的侧室,负责打理王府的部分产业,不仅有“工资”,甚至还有“分红”,以及宇文温给她的“打赏”,所以腰缠万贯的萧九娘财大气粗,每月都把自己的收入“匀”一些给母亲,补贴家用。

不仅如此,还时不时送一些名贵药材或者山珍海味给母亲,其中既有白砂糖、精制海盐,也有昆布、咸鱼、海参等名贵海产。

萧九娘因为出生于二月,按江南习俗被视为不详,故而自幼就在宫外生活,为舅舅张轲抚养长大,未得父母关爱,甚至空有公主身份,却如同平民女子一般生活,但她从未因此怨恨父母。

父亲去世多年,如今只剩母亲一人,在长安居住,母女难得见面,只能靠书信联系,萧九娘便想以补贴家用的方式来尽孝。

看完信,萧九娘感慨良久,随后提笔写回信。

她如今一切安好,又为宇文温生下一个儿子,如今小家伙一岁有余,健康活泼,已经学会走路,开始咿呀学语。

宇文温对她依旧如往日般好,子女们都健康,所以萧九娘没什么忧虑,只盼母亲在长安平平安安生活,亲人都平平安安。

将信放入信封,刚转交给侍女,萧九娘便得前院来报,说大王刚回府,看了账簿之后好像有些不高兴,说过十五分钟就要“开会”,请她赶紧准备一下。

开会,当然是字面意思,而且宇文温在会上要讲很严肃的事情,搞不好为了对账的事情要发火,萧九娘不敢怠慢,让侍女准备好一提篮资料,匆匆梳洗一番,便到后院书房去了。
首节 上一节 1956/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