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955节


所以,长安至洛阳的铁路是无法全线建设的,宇文温构想中的钢铁动脉,根本就不现实。

而随着长安人口越来越多,超过关中的承受能力之后,粮食问题,始终会困扰长安,困扰朝廷。

一旦关中年景不好,当年歉收,天子率百官及长安百姓至洛阳就食的一幕,就会上演。

这是隋唐之际出现过的情形,“就食洛阳”算是无奈之举,直到安史之乱后,关中人口骤减,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

现在,要解决关中粮食供应紧张问题的方法实际上很简单,那就是迁都,把东京洛阳作为京城就行了,届时,什么三门峡砥柱之险、什么运输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都是浮云。

然而,这不可能。

迁都洛阳,以最简单的方式有效解决粮食问题,这是从经济方面考虑,可行性很高,但从政治上考虑,迁都之事难以实行,因为关陇权贵们,不会愿意朝廷中枢离开关中。

此其一,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虽然仅仅过了一年多时间,洛阳就已经被宇文温经营成近似于自己的地盘。

任何一个脑子清醒的当权者,不会把中枢放到别人的地盘去,哪怕是亲兄弟都不行。

同理,任何一个有想法的实权者,都不会让中枢离开自己牢牢控制的地盘,哪怕是亲兄弟都不行。

“当年”,宋初,赵官家赵匡胤试图迁都洛阳,因为他的弟弟、开封府尹、晋王赵光义(赵匡义),把京城开封经营成了自己的地盘。

而赵光义,自然是不同意迁都的。

涉及到钱,亲兄弟都得明算账,更别说涉及到政治和权力了。

第五十八章 门路

洛阳城一隅,豳王府后院,小院内,杨丽华正与女儿宇文娥英、女婿韦福奖交谈,宇文娥英此次与夫婿韦福奖一起,带着儿子回家探亲,昨日刚到洛阳。

自宇文娥英出嫁后,母女已经数年未见面,此次相见,抱头痛哭,昨天母女俩说话说到深夜,今日一早,母女俩又在一起说话,仿佛有说不完的话。

作为女婿的韦福奖在一旁,就显得有些多余,插不上什么话,索性陪着儿子玩。

杨丽华见着女儿一切安好,自己的小外孙活蹦乱跳,自然很高兴,宇文娥英嫁到长安已经四年有余,母女俩一直靠着书信联系,只是没能见面。

宇文娥英日夜思念母亲,如今终于见着面,激动万分,昨日哭了许久,眼睛都哭肿了,今日稍微好了些,说起话来也不会哭哭啼啼的。

母女俩说着话,一旁,宇文娥英的弟弟宇文维翰、妹妹宇文华英,见着姊姊、姊夫带着小外甥来了,高兴得不得了,拿着各种玩具,陪着小外甥玩耍。

当然,还有一岁多一点的宇文维行,路都走不稳,同样跟着姊夫、小外甥一起玩耍。

宇文维行是杨丽华为宇文温生下的第二个儿子,虽然比小外甥年纪小,但按辈分却是对方的舅舅,这种情况在大家族里很正常。

这年头女子成婚年纪都很早,杨丽华年经轻轻就生了宇文娥英,宇文娥英年经轻轻就成婚有了儿子,所以当杨丽华再次生育有了儿子宇文维行,那么宇文维行比她的外孙年纪小很正常。

祖孙三代人在一起,看上去就像是两代人,三十出头的杨丽华,仿佛是在和二女三子说话一般。

宇文娥英此次回家探亲,带来了许多礼物,有给母亲的,也有给弟弟妹妹的,但和母亲给她的礼物相比,就不算什么了。

虽然礼物只是聊表心意,贵重与否到是其次,但已经成家的宇文娥英,见着母亲送的礼物十分贵重,还是十分激动。

糖票若干,面值五百斤,凭着这糖票,可以在长安的黄州商会支取岭表上等白砂糖五百斤,宇文娥英如今成了持家的主母,知道来自岭表的白砂糖在长安能卖出什么价钱。

长安对于白砂糖的需求很大,可以说是有多少要多少,和无底洞差不多,所以来自岭表的白砂糖,在长安供不应求,一般的有钱人家,即便有钱也不一定想买多少就能买多少。

而宇文娥英的舅公(公公)韦世康,虽然身居要职,却廉洁自律,从不以权谋私,除了赏赐所得白砂糖,不会利用权力来捞取额外好处。

故而家中所用白砂糖不是很多。

那么宇文娥英得了母亲的馈赠,有了这么多白砂糖,自然要把其中一部分孝敬舅姑(公婆),而剩下的除了自家用,还可以让夫君韦福奖拿去做人情。

不需要牟利,因为宇文娥英和夫君暂不缺钱,而把这些白砂糖当做礼物送人,可以让韦福奖和亲朋好友之间的关系愈发密切。

为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宇文娥英成了家有了儿子,所以心思渐渐放到相夫教子这边来,而她的夫君二十出头,还未入仕,所以身为妻子的宇文娥英,自然有些着急。

故而此次回来,除了探亲之外,宇文娥英还有另一层心思,那就是让夫君在继父面前露露脸,看看有没有什么门路。

所谓“门路”,当然指的是入仕的门路,宇文娥英已经不是当初那懵懵懂懂的小女郎,如今成了家,就盼着夫君能有个好前程。

她的继父、豳王宇文温,如今坐镇东京洛阳,经营河南,管着五位总管,又是市舶使、河南道织造使,权力大得不行,比任何权贵都要“权贵”,如果要给女婿一个前程,不费吹灰之力。

虽然正是因为如此,宇文温反倒不好亲自安排韦福奖,以免被人诟病,但宇文娥英觉得,只要继父稍微放出一些口风,那么大把高官会识相的征辟她夫君入仕当官。

宇文娥英如今有了见识,大概清楚官场里的一些“规矩”,所以此次回来,就是想求母亲帮忙说说话,让她的夫君能够有机会出仕。

对此,杨丽华心知肚明,也不打算推脱,因为她摸准了宇文温的脾气,那就是举贤不避亲,只要女婿是真的有能力,那么宇文温不会特意为了避嫌,硬是不给女婿一个机会。

问题在于,女婿韦福奖到底有没有本事呢?

论出身,韦福奖出身京兆韦氏,阀阅当然没问题,杨丽华就不清楚女婿的能力如何,京兆韦氏子弟在军中不乏表现出众者,但韦福奖好像不擅长军务。

弓马娴熟,这是世家子弟必备技艺,而说到上阵打仗....

战场上刀箭无情,杨丽华怕女婿出意外导致女儿家庭不幸,所以希望女婿将来作文官,问题在于若要靠学问出仕,女婿在文学方面的造诣好像很平常。

韦福奖没有在什么名师门下求学,虽然说京兆韦氏的家学也不错,但族中表现出色的子弟也很多,如果没有什么过硬的理由,杨丽华知道宇文温不会破例。
首节 上一节 1955/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