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936节


。。。。。。

长安,皇宫,距离元日大朝会开始还有一段时间,但文武百官已经陆续抵达皇宫正门-应门外,下了马车,和同僚聚在一起,低声交谈。

顺便整理朝服,做好入宫的准备,其随从则在一旁候着,看看郎主还有何吩咐,至于官员们乘坐的马车,都已集中到制定区域停放,以免拥堵道路。

宇文氏的周国,复古周礼,依周礼所言,王有五门,是为皋门、雉门、库门、应门、路门,故而长安城的皇宫,有五门。

这五门是为露(路)门、应门、崇阳门、肃章门、玄武门。

露门为皇宫之朝门,门外为外朝,而露门之南的应门为皇宫南门,是为皇宫正门,崇阳门为皇宫东门,玄武门为皇宫北门,肃章门为皇宫西门。

聚集在应门外的文武官员,就等着时辰一到,列队入宫。

此时天气寒冷,宫门前积雪已清扫一空,官员们都身着披风,倒也不觉得太冷,如今三五成群,议论着各自感兴趣的话题。

当然,大家最关心的话题,就是今年是否改元。

今年若不改元,那就是乾兴五年,但这年号是天子还在邺城、朝政为尉迟氏把持时所定,后来天子逃离邺城,来到长安之后,就有大臣上书,建议改元。

不过朝廷去年依旧沿用“乾兴”年号,有彰显正统的意味在内,而尉迟氏去年年底走向末路,按说今年可以改元,来个“新年新气象”。

但直到如今,天子似乎都没有改元的念头,看样子对于这个年号很满意。

其中缘故众说纷纭,但百官大概琢磨出天子的想法,那就是乾兴年号虽然是尉迟氏把持朝政时所定,但这个年号对于大周来说,确实很吉利。

乾兴元年(正统八年),杨逆灭亡;乾兴七年末,尉迟逆灭亡,“乾兴”二字,彰显着大周天命所在,注定皇朝大兴,还有现成的事实为佐证,不由得大家不信。

天子屡次遇险,却屡次为忠臣义士相助,每每逢凶化吉,脱离尉迟氏控制,在长安重建朝廷,“乾兴”二字,真是再吉利不过了。

由此,有人又开始琢磨,往深一步想:莫非天子保留‘乾兴’年号,是为了祈祷上天保佑,再度一劫?

这种猜测只能在心里想想,可千万别不能说出来,否则被人听了去,会有杀身之祸,但如今朝中局势,明眼人可以看得出来,曾经被外患遮掩的矛盾,已经渐渐浮现。

随着矛盾浮现,斗争也开始明显,虽然如今斗争双方还只是暗地里较劲,但迟早有一天会激化,到时候百官可就两头为难了。

即便是现在,就有一桩现成的例子。

天子册立梁氏女为后,明摆着就是要引外戚作为助力,结果郕国公马上就薨了,让天子的盘算落空,这件事到底是阴谋,还是及其巧合的意外,大家不得而知。

反正杞王已经亲自到郕国公府吊唁,看样子真是问心无愧,然而朝政的走向大势,明眼人可以看得出来,那么当矛盾激化到那一步时,大家该怎么办呢?

不知道,到时候再说呗。

基于这样的心态,官员们议论时事之际,涉及到那个矛盾,都颇为默契的点到即止,年号的问题,没人延伸讨论。

正议论间,一大列队伍向宫门前进,百官纷纷转头望去,见着队伍打出的旗号,知道是杞王来了。

城门上,鼓吏敲响大鼓,预告入宫的时间即将到来,官员们纷纷列队,再次整理衣冠,等候杞王抵达,然后入宫上朝。

第四十三章 将进酒

元日大朝会,又称元会,自古(汉)以来都是历代朝廷最为重视的排场之一,这也意味着元会的繁文缛节格外多、格外复杂,而仅仅是元日的确定,一开始就与众不同。

秦失其鹿,群雄共逐之,汉高祖于十月定秦,便将十月定为岁首,所以汉初的元日,实际上是在十月,而汉廷所定元会礼制,成了历代元会礼制的基础。

后汉时将岁首定在正月,元会的礼制愈发完善。

首先是天子大朝受贺,时辰到,钟声起,百官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

然后举觞御坐前。司空奉羹,大司农奉饭,奏食举乐,百官受赐宴飨,大作乐。

魏文帝受汉禅之后,修洛阳宫室,暂时以许昌为都,许昌宫殿狭小,魏文帝在元日时于城南立观殿,以青帷为门,设乐飨会。

待得新建宫殿落成,魏国还都洛阳,元会礼制依汉旧事。

晋时,元会的礼制愈发复杂,讲究越来越多,排场越来越奢华,毕竟这个时代以石崇与王恺争豪斗富闻名,世家门阀出身的权贵们生活奢靡,朝廷的元会排场自然不能寒酸。

但到了永嘉之乱后,在建康的晋国朝廷风雨飘摇,加上江左多虞,元会的排场只能降格,不再有晨贺。

至此,天下南北对峙,各国元会之礼大同小异,无非是排场繁简有别,而对于宇文氏的周国来说,既然强调复古周礼,那自然要特别讲究。

但再讲究,流程其实也和晋时差不多,漏未尽十刻,百官齐聚皇宫正门(应门),庭燎起,随后钟声响,宫门开,百官入宫,过露门,直抵太极殿外阶下。

漏未尽七刻,百官于太极殿内分列完毕,漏未尽五刻,礼部奏曰:“群臣就位定”。

漏尽,皇帝出、钟鼓大作,百官皆拜伏,当然,玉阶前有一人只是躬身行礼,不需要拜伏,那就是大冢宰、都督中外诸军事、杞王宇文亮。

杞王宇文亮,匡扶社稷、劳苦功高,受天子殊礼,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可策马入宫,过应门,于露门下马。

至于加九锡和假黄钺之礼,杞王拜谢,坚决不受,上谢表称,古来受此礼者,多为篡逆之臣。

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本来是天子授予臣子的最高殊荣,汉时的萧何、霍光就有殊荣,而加九锡、假黄钺,同样是天子给予臣子的最高礼遇。

但如今这一套殊礼,已经是权臣篡位的标准步骤,权臣有了这五项特权,接下来要做什么,大家可都能猜出来了。

不过“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倒还好,毕竟当年天元皇帝崩、故赵王宇文招亦曾受此殊礼,所以不能说受此三项殊礼就是意图篡位。

否则就是指桑骂槐,说故赵王有篡位之心,连带着把当今天子都骂了。
首节 上一节 1936/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