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868节


继续“放”米,放到第二十格时,已经需要放进去五十二万四千二百八十八粒米,折算成重量,大概有六斗左右,而摆弄算筹的宦官为了算数忙得团团转。

“放”到第二十五格时,要放的米粒,折算成重量大概是十九斛;“放”到第三十五格时,米粒的重量大概有两万斛。

“放”到第四十格时,米粒重量大概有六十余万斛;“放”到第四十五格时,米的重量大概接近两千万斛。

“放”到第五十格时...好像全天下的粮食都不够放了。

宇文乾铿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此时的棋盘,距离“放”满还早着呢。

“这是...这是怎么回事?怎么会要如此多的米?”

千金公主示意宦官收好东西,拿着那记载着惊人数字的纸,向弟弟解释何为高利贷:“陛下,高利贷的利滚利,就是类似的情况。”

“借贷的人,觉得自己借的本金不多,利息好像也高不到哪里去,于是就借了,结果这一借,利滚利下来,根本就无力偿还,然而欠债还钱天经地义,那该如何是好?”

宇文乾铿问:“对,那该如何是好?”

“借新债还旧债,越借就欠得越多,利滚利下来,不出一年功夫,一个人欠下的债,子子孙孙都还不完,就像往这棋盘格子里放米一般。”

千金公主用宇文温在信里教她的方法,演示了一遍给天子看,借着这浅显易懂的演示,让弟弟体会一下高利贷的“利滚利”是如何让借债者家破人亡。

“原来如此...”宇文乾铿喃喃说着,深受震撼,他没怎么体会过民间疾苦,但他不是傻瓜,看着这棋盘放米粒得出的结果,总算知道西阳王为何在奏章中,把高利贷说成是祸国殃民。

朝廷要依靠各州郡征收说得租调、贡赋,才能满足各项巨额日常开支,才能养活军队,才能给文武百官发放俸禄(实物,粮食、布帛等),而这些租调、贡赋,都来自于农户。

如果这些农户被高利贷搞得家破人亡,土地被放贷者兼并,直接的后果就是租调锐减,朝廷收入萎缩,无法赈灾,无法养兵抵御外敌、平定叛乱,最后就轰然倒塌,改朝换代。

想到这里,宇文乾铿脱口而出:“高利贷真的可恶至极!”

第二百七十五章 尊贵客户

暖阁内,香炉散发着热气和香气,炉里所烧是来自海外的香药——檀香,芬芳气味,让人闻了心旷神怡,天子宇文乾铿此时坐在香炉不远处,向姊姊千金公主了解日兴昌柜坊的盈利内幕。

宇文乾铿不太清楚日兴昌柜坊如何实现盈利,但他得知西阳王想要在河南各地放青苗贷后,实际上心中有个忧虑:莫非日兴昌柜坊实力雄厚、富可敌国,那万一西阳王...

即便宇文乾铿对宇文温很信赖,但一个手握强兵、骁勇善战的宗室藩王,若还坐拥富可敌国的财产,这就意味着对皇权的严重威胁。

他不敢深想,但心中不安,如今听了千金公主的介绍,才对日兴昌柜坊的盈利方式有个大概了解。

日兴昌柜坊是西阳王大力扶植的产业,以支付利息为甜头,吸纳民间的闲散钱粮,然后拿来放贷,主要贷给兴办实业或者扩大产业规模的作坊主,因为黄州实业兴盛,所以作坊主基本上能盈利。

盈利的作坊主,就有能力偿还柜坊贷给他们的本金,同时支付利息,日兴昌收回了本利,就能实现盈利,将利润的一部分兑现给储户或者投资者。

这是日兴昌柜坊的基本盈利手段,而之前,日兴昌柜坊就试行过青苗贷,效果不错,于是西阳王才有底气在河南推行青苗贷。

但要在河南放青苗贷,需要巨额本金,日兴昌柜坊没有那么雄厚的财力,于是把目光投向山南荆襄各地大户,许以二分二厘的回报利率,以此吸纳大户或者大小柜坊的资金(钱粮)。

所以,日兴昌柜坊实际上只是这笔巨额资金的经手人而已。

听到这里,宇文乾铿心中的不安烟消云散,因为他终于知道日兴昌柜坊本身财力说不上富可敌国,需要吸纳民间闲散钱粮,才能在河南各地放青苗贷。

日兴昌柜坊的主要“客户”,大多散布在黄州及周边州郡,再远一些的州郡,日兴昌需要靠着当地的柜坊才能实现“融资”。

所以若没有山南各地近几年涌现出来的大小柜坊,日兴昌根本就无力吸纳这么多的资金,之所以现在能掌握如此巨额资金,实际是“聚腋成裘”的结果。

宇文乾铿觉得姊姊举的例子很妥当,即日兴昌柜坊只是“掌柜”,将大小东家们交到手上的钱拿去放贷生利,从中赚取一些利润。

与其说西阳王靠着日兴昌在河南推行青苗贷,不如说是靠着日兴昌筹集山南荆襄各地的闲散钱粮,才能有本金在河南放青苗贷。

若没有各地大小柜坊帮忙,日兴昌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中的巧妇,并不是凭空变出财富的聚宝盆。

但日兴昌柜坊在河南各地发放的青苗贷利息很低,那么要如何弥补低息造成的巨大盈利缺口呢?

宇文乾铿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百思不得其解,于是急于知道答案,而千金公主正好知道答案。

作为日兴昌柜坊的“尊贵客户”,千金公主手里有一本日兴昌送来的小册子,上面列着日兴昌柜坊最近推出的一系列“理财项目”及详细说明。

小册子的内容很多,里面的“理财项目”除了青苗贷,还有其他几种。

日兴昌靠青苗贷肯定收不回本,更别说兑现利润,所以要靠这些“理财项目”来盈利,填补青苗贷的利润缺口。

譬如从中原贩冰到岭表交广出售。

宇文乾铿看着这个“理财项目”的说明,内容很详细,只是看了一会,就觉得很有意思。

在中原,冬天存冰于冰窖、夏天将冰取出来消暑,对于许多人家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对于气候炎热的岭表来说却是奇闻异事。

因为岭表绝大部分地区的冬天都不会下雪,那就意味着冰在岭表是极其罕见之物,正所谓物以稀为贵,从中原贩冰到岭表交广出售,确实有利可图。

但前提是走海路贩冰,不然走陆路贩冰绝对会亏。

日兴昌能想出这种赚钱的“理财项目”,当然是因为官军收复淮北,有了淮口附近的海港,海运才成为可能,西阳王见识了淮口附近聚集的海船规模,才敢规划如此买卖。

但海运的风险很大,据西阳王说,淮北沿海船民出海前,都要和家人诀别,可见航海的风险之大,即便南下的沿海航线已经很成熟,但海船发生海难的概率不低于三成。

也就是每三艘海船出海,回来时很可能少一艘。

所以海运十分危险,需要花费重金才能雇佣海船运冰南下,但即便如此,贩冰到岭表依旧有可观的利润,所以日兴昌承诺给投资者一分五厘的回报。
首节 上一节 1868/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