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逆水行周

逆水行周 第1122节


“王先生,今日气色不错。”

问候声打断了王頍的思绪,抬头一看,却是书肆掌柜向自己打招呼,他点点头,漫步走进书肆,看着繁忙的店面,王頍笑道:“掌柜的,今日生意依旧红火啊。”

“哪里哪里,这不是托了州学的福么。”掌柜让伙计拿来一本书,那书散着油墨香味,一看就知道是刚印出来不久的新书。

“王先生,上月的月刊已经出版,小店正想着派人送一本到府上,如今王先生刚好路过,真是再巧不过。”

王頍接过书,在掌柜的带领下,到一旁的座位座好,随即细细翻看起来,旁边的座位上,书肆伙计正向各位客人介绍名目繁多的书籍,其中一本,就是他手上同名书籍。

《西阳月刊》,顾名思义,是每月出版的一种‘刊物’,上面的内容,都是前一个月黄州州学辩论会(答疑会)的内容,一经出版,广受各方关注。

黄州州学如今有“二刘”,即刘焯、刘炫,还有另外两个“二刘”,即刘臻、刘讷,还有他这个“王三郎”,每一场辩论会都座无虚席。

这么多经学名家举办辩论会(答疑会),读书人当然是要听的,可会场位置有限,而想听讲的人越来越多,怎么办?

好办,把每个月的会谈其内容记录下来,整理以后按月出版,名为《西阳月刊》,这种书籍一经推出,便被书商们抢购一空,然后在各地热销。

每一场辩论会(答疑会),主讲人都会从中受益:月刊出版之后有“提成”。每个月讲上那么三五场,待得下月出版之后,“提成”便滚滚而来。

别人的“提成”有多少不知道,王頍前个月的“提成”是四十多贯,当然这是所得流通券折算成铜钱后的市价。

四十多贯,足够他一家连同侄子一家一个月的基本开销了,而在州学授课、给书肆校书的收入还没算在内。

王頍仔细看了一遍新出版的《西阳月刊》,对毫无错漏的内容以及精美的印刷十分满意,收好书之后起身离开,跨过书肆门槛,当头看见对面的求学社肆宅。

《西阳月刊》,是如今黄州书肆炙手可热的书籍,为出版商带来滚滚财源,而这却和求学社无关,因为最先提出“月刊”想法的求学社东家宇文温,把出版《西阳月刊》的机会,让给了别家书肆。

这种秘辛外人不知道,王頍是听刘焯说起才了解的,这说明什么?

说明宇文温有想法。

王頍只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所以即便一开始觉得宇文温“言过其实”,但还是在城中四处走走看看听听,两个月下来,所见所闻加上所想,让他察觉到这位看起来似乎“沐猴而冠”的独脚铜人,有隐藏的另一面。

如今周国对陈国大规模用兵,方才在茶肆里听得一番“好消息”,王頍从中现一丝异常:黄州的商贾和大户们,似乎对打仗很兴奋,因为只要西阳王一打仗,他们就有利可图。

而若是打了胜仗,就更加兴奋,因为赚钱的机会就更多了,不光如此,就连寻常百姓也很高兴,因为一打仗,他们就有活干,有工钱拿。

西阳王打仗,连带着黄州上下都能财,所以大家都盼着打仗,这种匪夷所思的局面,是以官府出钱采购大量军需为基础的,确切的说,是以西阳王倒贴钱采购军需为基础的。

宇文温哪来那么多钱?他把这么多钱花出去,想干什么?

答案显而易见,是要收买人心,而这不是简单的收买,是通过“一荣俱荣”的方式收买,宇文温的用意昭然若揭。

‘你有野心,所以一直在演戏,让某些人觉得自己不成气候,对吧。’

这是个好消息,王頍觉得不虚西阳之行,如今的他如同一个捡到宝贝的孩童,欢快的哼起歌来,那是新出的皮影戏中一段唱词:

“看前面黑洞洞.待我赶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第一百五十三章 好消息(再续)

西阳王府正门,数辆马车正在装载物品,前院,王妃尉迟炽繁交代着仆人:“大王在江州领兵作战,你们要服侍好大王,”

“是,主母。”

“天气渐寒,夜里要注意给大王盖好被褥。”

“岭南烟瘴之地,一生病就容易变成大病,大王向来喜欢洗冷水澡,若是身体略有不适,必须马上让医生来看,不得耽误。”

尉迟炽繁一项项交代着,夫君出征在外而军中不带女眷,所以她不能侍奉身边,只能让仆人们多细心些。

眼见着就要过年了,宇文温肯定不能回来与家人团聚,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所以尉迟炽繁准备了许多日用品,安排人带去江州,希望夫君能过一个好年。

战事顺利,好消息不断传来,尉迟炽繁又高兴又担心,因为宇文温平定江州之后,就要翻过大庾岭进入岭南,那可是让人闻之色变的烟瘴之地,

外地人到了岭南很容易生病,生了病就容易不治身亡,尉迟炽繁一想到这里就忧心忡忡,有空就到庙里和观里烧香许愿,

不光是她,出征将士的家眷们,也时常到庙里、观里烧香,大家都在祈祷自家亲人能平平安安从岭南回来。

“主母,如今是秋冬季节,郎主若领兵进入,大概春天就能平定广州及各处州郡,待得夏天烟瘴之气四起之前,定能平安归来。”

管家李三九在一旁劝慰着,尉迟炽繁叹了口气,片刻后想起一件事:

“长安那边的事情如何了?”

“啊,媒人正在侧院等候,主母要不要…”

“让玉竹院自己定吧,嫁妆,就按大王说的,一定要丰厚。”

玉竹院内,洋溢着些许喜气,西阳王宇文温的继女,婚姻大事终于有了着落,从长安归来的媒人,给府里带来了好消息:婚事成了。

宇文温为了继女宇文娥英的婚事,弄得有些焦头烂额,提前患上了‘嫁不出女儿忧郁症’,后来求助于伯父(父亲)宇文亮,终于有了头绪。

宇文亮坐镇关中,是宗室顶梁柱,面子那是大大的有,很快便牵来了一条姻缘:出身京兆韦氏的韦世康,其幼子适逢婚龄,对方愿意和西阳王联姻,来个亲上加亲。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韦世康乃宇文家的女婿,他是故逍遥公韦夐长子,尚周太祖宇文泰之女襄乐公主宇文氏,若按辈分,杞王宇文亮还得称呼襄乐公主为表姑。

又低一辈的宇文温,要称呼襄乐公主为表姑婆,而他的表妹兼继女宇文娥英,也得这么叫,当然前提是身份能公开。
首节 上一节 1122/30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开艘航母去抗日

下一篇:贞观唐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