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905节
最让他们服气的是,只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蓝烟就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了纯碱和纯酸,这两种材料的出现,让他们这些化学研究员们整体改变了对化学的看法。
因为蓝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这些原材料的用途,而这些用途,几乎囊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蓝烟用制作出来的几百斤纯碱,拉到马家制作琉璃的作坊,然后用这些纯碱制造出了无色的玻璃,马致德这个沉淫了琉璃行业一辈子的行家,立即将蓝烟视为神人。
这种纯碱制造出来的无色琉璃,几乎比马家现在生产的最高级的琉璃还要纯净,看不到一丝杂质。
这能大大改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功能,让马家的产品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
这些新技术都被蓝烟以下马桥研究院的名义,全部申请了专利,专利期限二十年。
这二十年中,专利的收益方是大明皇室,但是,蓝烟作为专利的发明人,享受百分之五的分红。
不算这些东西,光是那些布料与丝绸的染色剂,都能让蓝烟直接变成大明最富裕的女人。
因为现在可不是他辛辛苦苦来推广,而是全天下数万内监在帮她推广。新技术的发明,不会慢慢扩大影响,而是直接辐射全国。
如果说最开始张氏与孙娴对蓝烟还有一丝怀疑,但是现在,她们真的把蓝烟当做斗姆娘娘转世,要不然的话,她怎么会懂得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这些发明的影响如果说还不能让人惊讶,那么,当她发明了能够储存雷电的电池以后,最少化学研究院的人都将她看做是神了。
朱瞻基对电池的制作也不太懂,但是电池的应用太广泛了。别的不说,今后的军队晚上出动,一个小队一个蓄电池的电筒,就不怕晚上看不见了。
当然,只有电池是不够的,电灯的制造可以说是蓝烟最积极的,但是偏偏进度反而最慢。
这主要是因为,蓝烟只掌握理论知识,而其他方面,只需要遵循分子的配比就能造出来,但是竹丝碳化,却需要她来不停地进行试验。
将绝缘的竹丝,碳化成耐热又导电的灯丝,这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制作出来的。
就像她很清楚用腐烂的甜瓜长霉,可以提供大量的青霉素菌,用玉米溶液,可以调制培养液。
但是想要把青霉素提炼出来,即便是去东洲的舰队现在带回了玉米,没有一两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将青霉素提炼出来。
不要说青霉素,就连磺胺的提纯,蓝烟也无能为力。
磺胺最早被发现,是一种染色剂百浪多息,其实这种染色剂并不罕见,包括她就能配置出来。
但是百浪多息是一种染色剂,磺胺只是其中的一种成分。想要把磺胺从这种染色剂里面提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难度甚至要超过直接提取青霉素。
所以蓝烟干脆放弃了对磺胺的研究,把主要的目标放在了青霉素的研发上面。
但是这些工作目前只能暂时推动起来,化学研究院的人现在对蓝烟视若神人,虽然不理解蓝烟为什么要弄这么多这么多甜瓜放进池子里任由它们腐烂,但是也坚定不移地开动了起来。
现在想做一个无菌的实验室不是那么容易,只能的相对干净,因为其他方面都好办,但是空气净化,根本不是现在的技术手段能达到的。
比如说青霉素的提取池,就是用水泥修建的池子,然后在水泥面上贴上大块的瓷砖,这虽然不能说完全合格,但是基本上已经能达到试验的效果。
朱瞻基最想弄出的还是电报机,但是对无线电,他跟蓝烟都是外行。
他只知道无线电的发展历史,知道莫尔斯密码,也知道电报的原理,但是不懂电报机是如何利用静电来传输信号。
现在电池发明了出来,他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茅山道士济慈,并且让济慈先学会拼音字母。
济慈在这个时代也是个奇人,小时候因为家穷,当了道士。不过他不是那种有正规牌碟的道士,而是一个野道士。
在江湖上,他靠研究磁石学会了一手装神弄鬼的功夫,并且因此混进了茅山。
在茅山,能够阅览众多道经之后,他从《淮南子》《春秋纬》等书中又学会了利用磁力来摩擦生电。
这一套把戏在这个时代,不要说普通人,就的大部分权贵也被忽悠过去了。
朱瞻基当初广招天下豪杰,济慈就自告奋勇找上门来。
朱瞻基虽然看穿了他的把戏,但是却没有揭穿,反而因为他对电学的研究,把他供养了起来。
当发电机被研究出来以后,济慈知道自己的一套把戏其实并没有骗过朱瞻基。他对电力研究院的研究非常入迷,现在成了大明的电力专家。
在电力应用方面,他绝对不如马迪,因为马迪的奇思妙想,包括动手能力,都不是他能比的。
但是在电力原理的研究上,他绝对称得上是现在的专家。
电报的传输,是给26个字母都用点和横杠来代替,长按按键就是横杠,短时间按就是点。
每个字母用四个符号来注释,通过接收点和横杠,就能确定字母。
然后根据符号确定一个个,联系起来形成拼音,这样就能形成一封电文。
这个时候,他庆幸自己弄出了拼音字母,要不然,光是分解汉字,想要弄一套字根出来,又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且错别率更高。
济慈的任务就是如何利用电流的传输以及中断来传输信号。
而朱瞻基只记得一开始的电报机是通过信号传输,在纸上打孔来区分字母。
但是在技术上,他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将原理告诉了济慈,朱瞻基就只能等他研究透彻以后,能用线路进行电报机的试验。
至于无线电传输,那根本是不敢想的。
因为蓝烟给出了各种各样的这些原材料的用途,而这些用途,几乎囊括了生活的各个方面。
当蓝烟用制作出来的几百斤纯碱,拉到马家制作琉璃的作坊,然后用这些纯碱制造出了无色的玻璃,马致德这个沉淫了琉璃行业一辈子的行家,立即将蓝烟视为神人。
这种纯碱制造出来的无色琉璃,几乎比马家现在生产的最高级的琉璃还要纯净,看不到一丝杂质。
这能大大改善望远镜和显微镜的功能,让马家的产品根本没有任何竞争力。
这些新技术都被蓝烟以下马桥研究院的名义,全部申请了专利,专利期限二十年。
这二十年中,专利的收益方是大明皇室,但是,蓝烟作为专利的发明人,享受百分之五的分红。
不算这些东西,光是那些布料与丝绸的染色剂,都能让蓝烟直接变成大明最富裕的女人。
因为现在可不是他辛辛苦苦来推广,而是全天下数万内监在帮她推广。新技术的发明,不会慢慢扩大影响,而是直接辐射全国。
如果说最开始张氏与孙娴对蓝烟还有一丝怀疑,但是现在,她们真的把蓝烟当做斗姆娘娘转世,要不然的话,她怎么会懂得这些稀奇古怪的事情。
这些发明的影响如果说还不能让人惊讶,那么,当她发明了能够储存雷电的电池以后,最少化学研究院的人都将她看做是神了。
朱瞻基对电池的制作也不太懂,但是电池的应用太广泛了。别的不说,今后的军队晚上出动,一个小队一个蓄电池的电筒,就不怕晚上看不见了。
当然,只有电池是不够的,电灯的制造可以说是蓝烟最积极的,但是偏偏进度反而最慢。
这主要是因为,蓝烟只掌握理论知识,而其他方面,只需要遵循分子的配比就能造出来,但是竹丝碳化,却需要她来不停地进行试验。
将绝缘的竹丝,碳化成耐热又导电的灯丝,这绝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制作出来的。
就像她很清楚用腐烂的甜瓜长霉,可以提供大量的青霉素菌,用玉米溶液,可以调制培养液。
但是想要把青霉素提炼出来,即便是去东洲的舰队现在带回了玉米,没有一两年的时间,也不可能将青霉素提炼出来。
不要说青霉素,就连磺胺的提纯,蓝烟也无能为力。
磺胺最早被发现,是一种染色剂百浪多息,其实这种染色剂并不罕见,包括她就能配置出来。
但是百浪多息是一种染色剂,磺胺只是其中的一种成分。想要把磺胺从这种染色剂里面提纯,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难度甚至要超过直接提取青霉素。
所以蓝烟干脆放弃了对磺胺的研究,把主要的目标放在了青霉素的研发上面。
但是这些工作目前只能暂时推动起来,化学研究院的人现在对蓝烟视若神人,虽然不理解蓝烟为什么要弄这么多这么多甜瓜放进池子里任由它们腐烂,但是也坚定不移地开动了起来。
现在想做一个无菌的实验室不是那么容易,只能的相对干净,因为其他方面都好办,但是空气净化,根本不是现在的技术手段能达到的。
比如说青霉素的提取池,就是用水泥修建的池子,然后在水泥面上贴上大块的瓷砖,这虽然不能说完全合格,但是基本上已经能达到试验的效果。
朱瞻基最想弄出的还是电报机,但是对无线电,他跟蓝烟都是外行。
他只知道无线电的发展历史,知道莫尔斯密码,也知道电报的原理,但是不懂电报机是如何利用静电来传输信号。
现在电池发明了出来,他就把这个任务交给了茅山道士济慈,并且让济慈先学会拼音字母。
济慈在这个时代也是个奇人,小时候因为家穷,当了道士。不过他不是那种有正规牌碟的道士,而是一个野道士。
在江湖上,他靠研究磁石学会了一手装神弄鬼的功夫,并且因此混进了茅山。
在茅山,能够阅览众多道经之后,他从《淮南子》《春秋纬》等书中又学会了利用磁力来摩擦生电。
这一套把戏在这个时代,不要说普通人,就的大部分权贵也被忽悠过去了。
朱瞻基当初广招天下豪杰,济慈就自告奋勇找上门来。
朱瞻基虽然看穿了他的把戏,但是却没有揭穿,反而因为他对电学的研究,把他供养了起来。
当发电机被研究出来以后,济慈知道自己的一套把戏其实并没有骗过朱瞻基。他对电力研究院的研究非常入迷,现在成了大明的电力专家。
在电力应用方面,他绝对不如马迪,因为马迪的奇思妙想,包括动手能力,都不是他能比的。
但是在电力原理的研究上,他绝对称得上是现在的专家。
电报的传输,是给26个字母都用点和横杠来代替,长按按键就是横杠,短时间按就是点。
每个字母用四个符号来注释,通过接收点和横杠,就能确定字母。
然后根据符号确定一个个,联系起来形成拼音,这样就能形成一封电文。
这个时候,他庆幸自己弄出了拼音字母,要不然,光是分解汉字,想要弄一套字根出来,又是非常艰巨的任务,而且错别率更高。
济慈的任务就是如何利用电流的传输以及中断来传输信号。
而朱瞻基只记得一开始的电报机是通过信号传输,在纸上打孔来区分字母。
但是在技术上,他是一点忙也帮不上。
将原理告诉了济慈,朱瞻基就只能等他研究透彻以后,能用线路进行电报机的试验。
至于无线电传输,那根本是不敢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