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明新帝国 第833节
只需要容纳一两千人的建筑,卡尔索利看了看皱着眉头的吴中,回答说道:“殿下可否能给小臣一些时间,许多问题,我需要跟吴尚书进行验证之后,才能给殿下一个满意结果。”
“这件事不急,你下去之后好好研究,有什么需要尽管向工部要,孤只要结果。吴尚书,工部这边要好好配合卡尔索利。”
吴中躬身应是,却又说道:“殿下,应天府最大的戏院都能容纳七八百人,挤一下一千人也够坐了。如果只是两千人的大殿,完全不必用西夷那一套,臣都能建起来。”
朱瞻基说道:“孤要建的不是戏院,也不需要戏院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孤建这座大殿,是想作为以后大朝会的场所,让你们这些大臣也都能坐着议事。所以,这个建筑必须要宏伟,坚固,要能彰显皇家气派……”
吴中楞住了,随即鼻翼颤动了几下,眼泪竟然流了出来。
他普通一声就跪在了坚硬的琉璃地面上,俯首大哭:“殿下竟然会……殿下仁慈,爱民如子,老臣……老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突然嚎啕大哭一下子把朱瞻基给搞懵了,再看到几个文臣都跪了下来,皆都称赞朱瞻基仁慈,无不感动至极的模样,他似乎有些明白了过来。
自古以来,帝王为了彰显皇家的优越,无不是在朝议规矩上颇为苛刻。
特别是自唐宋以来,儒家势力逐渐庞大,在唐代,大臣上朝还是跪坐着,到了宋代,有了椅子,反而变成全部站着了。
后世的满清抹黑大明,说大明上朝是跪着上朝,纯粹是诬蔑。
你让六七十岁的大臣跪几个小时试试看,腿还能要吗?
唐代以前,没有椅子,大臣们上朝都是跪坐,跪坐和跪完全不是一回事。
但是,朱瞻基提出给大臣们专门建一座议事大殿,让每个人都能坐着议事。这种概念完全不同了,是把大臣们放在一个平等地位了。
所以吴中这个有些僵化的老臣才会感动如斯,觉得朱瞻基实在太好了。
这个时候,朱瞻基当然不会放过拉拢人心的机会,上前一一扶起了几位老臣。
“奉天殿虽然气派,但是地方有限。大朝会的时候,那些四品以下的大臣只能在大殿外风吹日晒,遇到刮风下雨更是难熬。
孤欲建一座大殿,能让所有京官都能舒舒服服地坐在那里议事,这也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孤还准备,在议事大殿上面建水塔,下面建茅房,不至于为了议事,连茅房都不让上了。”
吴中有些泣不成声,一直低着头不让朱瞻基看见他的眼泪。“殿下此乃仁政,圣举,老臣感激涕零。”
朱瞻基心里却暗笑不已。其实他虽然体贴大臣们站着议事辛苦,但是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推行他的议事法则。
如今的朝堂上,议事法则的实施,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许多人习惯性地站出来反驳大臣的意见。
蹇义作为议长,许多时候也忘记了自己主持的责任,亲自与他人辩论。
建一个这样的议事大殿,除了皇上,就只有议长,还有某一件事的负责人才能上台讲话,就不会扰乱了讲话的秩序。
至于谁在台下闹,到时候自然有锦衣卫来对付他。
什么事都应该讲规矩,但是规矩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用这样的硬件条件限制起来,所有人才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样的程序来走。
第六十六章 安排
太平坊。安国公府。
虽然已经日上三竿,但是这座侯府的主人,却依旧高卧不起。
自从东征东瀛,柳升率领神机营干脆利落地取得了胜利,获封安国公之后,他就变的慵懒了许多。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上升之路已经走到头了。
在陛下决定西征之前,许多人都以为他会是北路军的不二人选,但是他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认为。
如果战事不利,他责任重大,如果战事顺利,他又赏无可赏。
他不像张辅,张辅还年轻,还想为家族打下一片天地。
他如今已经六十了,就想在京城好好过几年舒服日子。
自从太孙殿下扩大了与南洋和东瀛的贸易,如今京城增加了无数的乐子。
周王世子朱有炖接手教坊司以后,每个月都有新戏上映,还都是他喜欢的军旅戏剧。
越来越多的西夷在京城开馆子,各种各样的美食让他百吃不厌。
特别是从西洋和东瀛贩卖来的众多年轻美女,那可是他的最爱。
西夷女子虽然大多有些味道,但是体型丰满,东瀛和朝鲜女子温顺可爱,小巧玲珑,各有各的美。
生活如此美好,他还奢望什么呢?
即便是要奋斗,也该年轻一代好好去奋斗了。如今他将府中大权已经全部交到了儿子柳溥的手中,主要的精力除了训练新兵,就是享受生活。
倒是儿子柳溥想要继承安国公的爵位,整日里闹腾着想要出海建功立业。
光凭这一点,柳升就觉得现在这个逐代递降的封爵制度,比世袭罔替要强的多。
那些公爵世家,除了一个张辅,其他的几乎都是纨绔子弟。
当初的魏国公徐达,英雄盖世。可是如今的子孙呢?除了那个在边军的徐景彦还像个样子,包括现在的定国公徐景昌在内,都不堪一提。
柳升当初继承父亲的爵位也不过是个伯爵,从伯爵到侯爵,到公爵,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这件事不急,你下去之后好好研究,有什么需要尽管向工部要,孤只要结果。吴尚书,工部这边要好好配合卡尔索利。”
吴中躬身应是,却又说道:“殿下,应天府最大的戏院都能容纳七八百人,挤一下一千人也够坐了。如果只是两千人的大殿,完全不必用西夷那一套,臣都能建起来。”
朱瞻基说道:“孤要建的不是戏院,也不需要戏院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孤建这座大殿,是想作为以后大朝会的场所,让你们这些大臣也都能坐着议事。所以,这个建筑必须要宏伟,坚固,要能彰显皇家气派……”
吴中楞住了,随即鼻翼颤动了几下,眼泪竟然流了出来。
他普通一声就跪在了坚硬的琉璃地面上,俯首大哭:“殿下竟然会……殿下仁慈,爱民如子,老臣……老臣定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的突然嚎啕大哭一下子把朱瞻基给搞懵了,再看到几个文臣都跪了下来,皆都称赞朱瞻基仁慈,无不感动至极的模样,他似乎有些明白了过来。
自古以来,帝王为了彰显皇家的优越,无不是在朝议规矩上颇为苛刻。
特别是自唐宋以来,儒家势力逐渐庞大,在唐代,大臣上朝还是跪坐着,到了宋代,有了椅子,反而变成全部站着了。
后世的满清抹黑大明,说大明上朝是跪着上朝,纯粹是诬蔑。
你让六七十岁的大臣跪几个小时试试看,腿还能要吗?
唐代以前,没有椅子,大臣们上朝都是跪坐,跪坐和跪完全不是一回事。
但是,朱瞻基提出给大臣们专门建一座议事大殿,让每个人都能坐着议事。这种概念完全不同了,是把大臣们放在一个平等地位了。
所以吴中这个有些僵化的老臣才会感动如斯,觉得朱瞻基实在太好了。
这个时候,朱瞻基当然不会放过拉拢人心的机会,上前一一扶起了几位老臣。
“奉天殿虽然气派,但是地方有限。大朝会的时候,那些四品以下的大臣只能在大殿外风吹日晒,遇到刮风下雨更是难熬。
孤欲建一座大殿,能让所有京官都能舒舒服服地坐在那里议事,这也是为提高工作效率。孤还准备,在议事大殿上面建水塔,下面建茅房,不至于为了议事,连茅房都不让上了。”
吴中有些泣不成声,一直低着头不让朱瞻基看见他的眼泪。“殿下此乃仁政,圣举,老臣感激涕零。”
朱瞻基心里却暗笑不已。其实他虽然体贴大臣们站着议事辛苦,但是主要原因还是为了推行他的议事法则。
如今的朝堂上,议事法则的实施,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许多人习惯性地站出来反驳大臣的意见。
蹇义作为议长,许多时候也忘记了自己主持的责任,亲自与他人辩论。
建一个这样的议事大殿,除了皇上,就只有议长,还有某一件事的负责人才能上台讲话,就不会扰乱了讲话的秩序。
至于谁在台下闹,到时候自然有锦衣卫来对付他。
什么事都应该讲规矩,但是规矩不是一天建成的。只有用这样的硬件条件限制起来,所有人才知道应该按照什么样的程序来走。
第六十六章 安排
太平坊。安国公府。
虽然已经日上三竿,但是这座侯府的主人,却依旧高卧不起。
自从东征东瀛,柳升率领神机营干脆利落地取得了胜利,获封安国公之后,他就变的慵懒了许多。
因为他很清楚,自己的上升之路已经走到头了。
在陛下决定西征之前,许多人都以为他会是北路军的不二人选,但是他自己从来没有这样认为。
如果战事不利,他责任重大,如果战事顺利,他又赏无可赏。
他不像张辅,张辅还年轻,还想为家族打下一片天地。
他如今已经六十了,就想在京城好好过几年舒服日子。
自从太孙殿下扩大了与南洋和东瀛的贸易,如今京城增加了无数的乐子。
周王世子朱有炖接手教坊司以后,每个月都有新戏上映,还都是他喜欢的军旅戏剧。
越来越多的西夷在京城开馆子,各种各样的美食让他百吃不厌。
特别是从西洋和东瀛贩卖来的众多年轻美女,那可是他的最爱。
西夷女子虽然大多有些味道,但是体型丰满,东瀛和朝鲜女子温顺可爱,小巧玲珑,各有各的美。
生活如此美好,他还奢望什么呢?
即便是要奋斗,也该年轻一代好好去奋斗了。如今他将府中大权已经全部交到了儿子柳溥的手中,主要的精力除了训练新兵,就是享受生活。
倒是儿子柳溥想要继承安国公的爵位,整日里闹腾着想要出海建功立业。
光凭这一点,柳升就觉得现在这个逐代递降的封爵制度,比世袭罔替要强的多。
那些公爵世家,除了一个张辅,其他的几乎都是纨绔子弟。
当初的魏国公徐达,英雄盖世。可是如今的子孙呢?除了那个在边军的徐景彦还像个样子,包括现在的定国公徐景昌在内,都不堪一提。
柳升当初继承父亲的爵位也不过是个伯爵,从伯爵到侯爵,到公爵,都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