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领主

大明领主 第872节


西班牙的三千多吨的战舰犹如一座小山一样缓缓的靠上了广州府的码头,船身上亮晶晶的反光的铜皮,船上很多地方的钢铁骨架看的人很是炫目,华夏帝国船身主体早就是钢铁制造,但有些地方比如不是很重要的防护和支撑主体部分还是木头的,这是为了最大可能减轻船身重量,或者降低成本,给蒸汽机动力少一些负担。

西班牙的大部分主体还是木头的,但船身还有一些支撑却是铁的,再加上他船身很大,吨位高,比起停泊在远处的军港一角的华夏帝国的南海水师舰队的最大吨位战舰,两千七百多吨的战舰其船身还要庞大一圈,高度还要高七米,这使得西班牙的战舰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姚明一样的大汉面对王治郅那样的大汉,或者是泰森那样的拳王一样,高低,体型等级分明。

第一千零九十四章 放羊入印度

相比英国人善于利用别人的技术,无论是偷盗还是抢劫,西班牙人的脑袋就要愚钝多了,这是因为西班牙处于欧洲大陆上,而英国则是处于欧洲大陆旁边的海上,是海岛国家。

英国人可以无惧于敌人从陆地上来攻,不需要守卫各大关隘和陆地上边界,只需要有强大的战舰,就能守卫本土,一旦海上实力下降,以区区岛屿,是不足以抗衡敌人的,哪怕是陆上兵力不少,战斗力不小,也不能抵抗来自陆上国家的汹涌的陆地士兵的进攻,所以英国人是海军强大,陆军弱小。

而西班牙是陆军强大,海军虽然也不小,实力不弱,可毕竟要分心思和精力照顾陆地上,因此就不如英国人专业。

相比西班牙人,英国人对于陆地的渴望要强大的多。

西班牙人还有本土陆地可以保存,还可以通过陆地上侵袭别人的国土,英国就只能通过殖民地补充岛屿上的物资和人力奇缺。

西班牙的舰队来到东方,当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再次称雄的时候,却发现,他们的战舰已经落后很多了,风帆战舰,华夏帝国海上虽然有,而且不少,可华夏军的主力却已经改为了蒸汽机战舰。

一路行来,不乏冒着黑烟,发出巨大轰鸣声的体型巨大的,可以和他们的风帆战舰相比的华夏帝国海军战舰。

无论从速度上,还是从装甲厚度,还是从火力上,西班牙人发现即便是他们所有的战舰全上,也无法拼过其的两三艘合力,除非偷袭。

也许勉力可以同华夏帝国可以交战的也只有英国的风帆战舰了。

对于蒸汽机,西班牙人不是不知道,而是知道这种新技术在英国和意大利还没有成熟。

如今的西方,要说明和化,以及科技实力最强的还是意大利人,毕竟那是神圣的帝国的源头,还是教廷所在,聚集了不少有名的人和科学家。

潜心钻研科学技术,所有的科学技术的发源地还是意大利,然后是优雅和贵族气氛,名声显赫的法国,英国人就像是乡下人一样,西班牙就是乡下野蛮人,顶多算是一个贵族的骑士。

西班牙人也知道英国人是这几年潜心研究蒸汽机,但没有多大进展,西班牙则生于内乱之,被贵族和王权左右,还被其他的王国和帝国攻伐,虽然也想要振作起来,无奈债务太多,贵族浪费了太多的资源在享乐上了。

西班牙人默默的收起傲慢之气,在华夏帝国悄悄的购买货物,并且探查他们认为一切新奇的事务。

带来的货物脱手之后,兑换了华夏元,对于这种货币,西班牙国内也有人收藏,并且有人拿来交易,也曾经有人动心过,想要仿效,但却成果寥寥,没有人相信这种纸片会比金银更加贵重,或者能用于代替金银。

但在华夏帝国,没有这个却是寸步难行,吃穿用度都需要这个。

习惯了这个,反而对于金银没有多少鉴赏之力,多要托付钱号来解决问题,步骤繁琐,一般人不会收金银的,对于明码标价的华夏元,反而更加放心,人一旦习惯了一种事务,对其他的东西是很难习惯的。

西班牙人在华夏帝国游历一番,然后转去英国印度殖民地,虽然在西方多有龌龊,但在远东,英国人还是能接受西班牙人的,因此他们进入英国的殖民地港口不费一点功夫,没有任何麻烦。

不过在华夏帝国呆了几个月时间,西班牙人进入印度以后诸多不习惯,首先是住处,这里的城市杂乱,肮脏,犹如西方的城市,但在华夏帝国却井然有序,没有那么肮脏,卫生条件很好,而且他们体验了哪里的住宿条件,看过古色古香的华夏帝国明代的房舍,以及内部的装饰和摆设,觉得太美了,太简约了,印度的房子则多高大却肮脏,不卫生不说,还吵杂,而且治安很乱。

这还不算什么,体验了华夏帝国豪华马车的便利,坐过了轰隆隆的火车,享受过平坦的驿道,西班牙人对于印度的道路简直难以忍受。

崎岖不平,窄小弯曲,时常还会蹦出一辆牛车拦路,素质低下,这里的人还畏畏缩缩,满脸灰棕色,看起来萎靡不振,营养不良。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地方,西班牙人也很是热切的期望能拥有一片可以领他们驻扎的地方,因为他们要同华夏帝国贸易,但不可能再去海上抢夺华夏帝国的岛屿,见识过海上擦肩而过的华夏帝国庞大的蒸汽轮船,或者军舰,他们感到他们无法同华夏帝国抗衡,这么上去,无异以卵击石,不能偷盗和抢劫,也只能用普通的,明的贸易来同华夏帝国打交道了。

对于被华夏帝国驱赶出印度洋,太平洋海域,西班牙人还是记忆犹新的,他们连续两次远征,加上前面两任总督都被华夏帝国打的遍体鳞伤,几乎全军覆灭,西班牙人不想再挑战华夏帝国了。

有鉴于此,他们转到来到这里,其实他们是受到了华夏帝国安排的军情部情报人员,一个同他们打交道的商人的引导,来英国的印度殖民地,同这里的总督商量,看能不能分一部分殖民地给他们,哪怕是一个小港口,让他们可以驻扎下来,然后便于同英国殖民地印度做生意,或者同华夏帝国做生意。

哪怕不成,他们也能取得一些主动,让印度总督降低一些税收,这是他们的考量。

当然还有一层,作为在西方双方不和睦的关系,他们有另外一个意思就是看看能不能从英国手抢一块殖民地下来。

在加勒比海,他们同荷兰,同英国人,法国人,甚至意大利人打的不亦乐乎,双方都有盘踞的岛屿,殖民地,这些殖民地数度易手,不是被攻占,就是被转手卖给其他国家的殖民者,或者其他国家的国王,这种交易在西方很普遍。

却不知道这是华夏帝国略施小计,让他们在东方再次争夺,消耗这些欧洲人的实力,从渔利的心思昭然若揭,即便西班牙人看透又怎么样,他们的秉性是改不了的。

华夏帝国已经全面取得陆地上对于英国的印度殖民地的优势,抢占了喜马拉雅山周围的山地,控制了印度从陆地上去往西方欧洲的出口。

就是要让他们这些西方殖民者在印度这片土地上,杀的你来我往,让他们自顾不暇,发挥他们多余的精力,免得他们得陇望蜀,同华夏帝国做生意久了,故态复萌,想要抢占一两个岛屿,或者港口占领华夏帝国的市场。

:

第一千零九十五章 英国人的懊恼

英国人当然不可能让西班牙人上到印度岸上,他们同西班牙人一样都是海上的强盗,知道西班牙人什么德行,和他们一样,坐在人家家里就不会走了,还很有可能鸠占鹊巢,怎么可能平白无故就让自己的同行在自己殖民地里面落脚,如果是英国本土,让你占一会儿,未尝不可,西方大家都是一家,出门在外,如果你还相信咱们都是西方人老乡,帮扶一把,那么不是弱智,就是白痴。

大家都是殖民者,说白了都是强盗,强盗还有理由可以诉说的吗?

直接武力抢占,有理也需要刀把子强硬才行,东方大家谁的刀把子都不如华夏帝国人强硬,虽然英国人经营印度近一个世纪,可他们也不敢给西班牙人开这个口子。

西班牙人可不惧,他们这次东来,可是带足了兵马,五千全副武装的士兵,虽然这些士兵其实都是招募国内那些因为连年战争动乱而流浪在外的散兵游勇,流民乡勇,其不乏连年辗转在各西方国家里面讨食的雇佣兵,也有一些想要建功的家境比较殷实的西方王公贵族的次子,庶子们,或者一些有名望的冒险家。

这些人的装备大半是自己准备,少半是西班牙王室或者王公贵族投资,而战舰则是西班牙王室的王室所有,西班牙这些年来王室欠账越来越多,借新债还旧债,入不敷出,为了偿还巨大的利息,不惜再借巨债打造武备,略次征战其他国家,想要通过战争获得偿还巨债。

这次带来的战舰大都是三级战列舰差不多有二十八艘,还有五艘的二级战列舰,一艘一级战列舰,以及十来艘横帆军舰,这一次可以看成是一次远征,当然他们也不是蠢货,知道华夏帝国强大,略次击败强敌,他们就是来寻找机会的,看看有没有机会同华夏帝国交战,获得一些利益,或者从其他人哪里获得一些利益。

他们这次东来,顺道拔除了几个法国在大西洋上的殖民地据点,袭击了荷兰几艘战舰,获得了不少荷兰的商船和战舰,用来装运物资和人力。

利用这些缴获的物资,加上他们兵船里面带来的贸易物资,在华夏广州府所获不少,但大多获得的是华夏元,华夏现在禁绝金银交易,人们在几十年内都已经习惯使用在这个时代无论如何也难以仿造的和后世差不多的精美绝伦,而且诸多防伪工艺打造的纸币,华夏元。

这些纸币所用的材料,大都是张强和一些征召兵,以及他指点过的工匠们独特秘制的,然后由普通的工匠作坊制造出来,即便是那些人拿了这些材料,俘获一两个工匠也难以制造出一模一样,或者仿真度极高的华夏元纸币,因此这种纸币在现在看来是极具收藏价值,并且本身就既有价值和艺术性的东西,有了价值,就能充当货币的等价物。

对于这些货币,西班牙人虽然不是第一次见,但也感到极为震撼和喜爱,同时也无奈的收下这些纸币,然后寻找地方购买他们需要的物资还有贩卖的商品。
首节 上一节 872/122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三国之无赖兵王

下一篇:策行三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