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生意人 第920节
而明王府今日所做决定的针对目标,就是曾围绕在葛林王周边,如今想明哲保身的那一批人。
他们绝大部分就是李姓及附属势力,对于他们的打压不可避免,因为这些人根本没在真心实意为李姓做事。
正如明王方才所言,方向性错误才是高宗对葛林王下手的唯一原因,若仅是因其与自己不合,一代君王再是糊涂,也不会在前景黯淡的局面下,做出这样的不理智行为。
只因一时冲动之举,得到便宜的只会是武后一方,李姓势力同时在骤然萎缩。
这等严峻形势仍无动于衷之辈,还能指望他们在李姓最艰难时期施以援手?与其让他们继续混迹于李姓一系,反不如早早净化了免除隐患。
何况这些人明哲保身的方式,并非单纯地袖手旁观,而是对于李姓利益不作为的同时,还在积极与武后一方加强联系。
李之并不需要证据,就能猜得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因为那些人唯有这样做,才能让外人得知,自己与李之一方不是一条心。
甚至目前李之或明王均不知,针对于葛林王的打压进行到哪一阶段了,包括一直留在广州的弥睿,也不曾得到准确信息。
但高宗安排明王远避西域,显然就是行动的先兆,这两个多月里,想必已经有了结果,因一丝消息没有走漏的另层意义,还在于事件的过于重大!
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被重视的后果
李之一行人是在第二天午后离开的。
盛京零号上的船帆改造,引来源源不断地参观者,也为贝家木器场带去了大批订单。
但他还是要尽快启程,因为杭州也有人在等着,那可是明州、扬州、福州、泉州等当时最大的造船场的一次大聚会。
包括广州船场,均在一月前就赶去了杭州,原本打算一同赶往鄂州,却意外获知李之与船只返回,这才飞鸽传书,请求他尽快赶到。
对于这些造船业的大鳄们,李之当然不会掉以轻心,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新产品设计,但当时整个亚洲、甚至全世界的最先进造船工艺,可都在这些船场掌握着。
那个年代,大唐虽不能说已称霸海洋、垄断海上贸易,造船技术领先各国却是不争的事实。
名声响彻是因数年前与琉璃岛国的一场海战,大唐海军在一系列海上战斗之中,都是取得了胜利。
当时大唐船舶是用松香弥缝的,使用铁钉的数量也远远多于琉璃岛国,双方船只在海战中相撞时,对方船一下就散架了。
而大唐船舶因为坚固,不易散,这样海战之中的具大优势,直接造成了在亚洲地区成为海上霸主。
于是在随后的数年里,琉璃岛国以及其他几个小国家,厚着面皮在大唐大量订制船舶,也使得相关工艺因巨量订单而经验累积,不断改良,形成如今的大好形势。
李之的新船型同样需要这等工艺,所以这一次的造船大鳄的集会,就是借此展开大规模合作的最佳时机。
虽说他们均属于官办船场,工部下派船舶的打造也不需李之自行交涉,但正清文绮堂可是日后船舶的需求量很大,仅靠鄂州三家船场,是远远不够的。
况且他的船帆式风车,早晚会被他们复制出来,能在话语权掌控的时候,谈下来日后合作,会省下大笔费用,还能落得个对先进工艺不保守的好名声。
眼下海上丝绸之路正处于更大发展的初期,丝绸一直是大唐出口的大项,也属于国家的重要收入,因而大唐造船业势必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这时候不与那些人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渠道,仅是工期上的延误就不可预期,没特殊情况,他不想依靠修为能力来强行干涉此事。
海面上两千多里的两地直线距离,在盛京零号特有的速度下,也是花了仅三天三夜的时间。
一大早抵达杭州港,就有江南道节度使李童派去的人等候着了,有他的人引领进入钱塘江专用码头,一路更是畅通无阻。
在盛京航运码头,远远就望见等待的人群,不等李之等人下船,他们已经舷梯爬上来了。
来人中有很多是认识明王的,一些头头脑脑在与他攀谈之际,各自船场的专业人士,已经赶去船帆处观摩。
其中的广州方面之人是早就见过了的,负责具体介绍的就是那几人,李之的船员们目前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
趁一个机会,杭州刺史张宝善凑了上来,此人是关鲁公的一门远亲,盛京航运码头正是在他的关注下建设起来的。
因为定制船只的原因,利用大运河开办的航运业务尚未正式运行,他就是来禀报此事的。
这项行当可是有他的一成股份,闻听可以临时借用盛京零号,开展一次试运营,可是把他高兴坏了。
“李先生请放心,这里的码头部分租给了其他航运船队,往来货主不需要我们再行招呼,只要接货的信息传出去,就会有生意自己找上门来!顺利的话,或许有两天时间就能装满了!”张宝善很是兴奋。
李之同样很满意,这就表示着此人一直对这门生意很上心,能想到租出去码头这个妙招,显然是动了一番心思的。
“我们在鄂州城的定制船只,应该也在赶工期吧?”
鄂州三家船场,有两家一直在为正清文绮堂打造远洋货船,另一家就成为船型小上一半的内河货船的首家船场。
“不出一月,就能出现在这里,而且杭州船场也在一月前开始动工了,一下就是三只的订单,立夏之前,就能形成初步规模!”
李之点点头,“这些船场的人,可知道渤海湾的航道开通后运输,也属于我们盛京航运的独家经营?”
张宝善笑道:“这些人可是个个精明着呢,早通过工部有了内部消息,向我问起可不是那种侧面的打听,而是直接就联系到所需船只的具体数据与数量!”
“你是怎么回答的?”
“还能怎样?一推了之,一切等李先生自西域返回后再说!这些人其实都在算计这事,为何李先生刚刚到了广州,这里就得到了消息?是他们布施的眼线,包括这一次大集会,也可以说是为先生你举办的!”
李之哈哈大笑,“可福州、泉州为何参与进来?他们可是早就得到了我的订单,船场不缺事情做,掺和进来,不是在为他们自己找竞争对手么?”
“李先生有所不知,明州、扬州是目前最大的官办船场,已经通过关系找到朝廷,由他们来给福州、泉州、鄂州三地船场施压,要在接下来的大批订单里统一分配名额!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宝善兄,你但说无妨!”
他们绝大部分就是李姓及附属势力,对于他们的打压不可避免,因为这些人根本没在真心实意为李姓做事。
正如明王方才所言,方向性错误才是高宗对葛林王下手的唯一原因,若仅是因其与自己不合,一代君王再是糊涂,也不会在前景黯淡的局面下,做出这样的不理智行为。
只因一时冲动之举,得到便宜的只会是武后一方,李姓势力同时在骤然萎缩。
这等严峻形势仍无动于衷之辈,还能指望他们在李姓最艰难时期施以援手?与其让他们继续混迹于李姓一系,反不如早早净化了免除隐患。
何况这些人明哲保身的方式,并非单纯地袖手旁观,而是对于李姓利益不作为的同时,还在积极与武后一方加强联系。
李之并不需要证据,就能猜得出他们的所作所为,因为那些人唯有这样做,才能让外人得知,自己与李之一方不是一条心。
甚至目前李之或明王均不知,针对于葛林王的打压进行到哪一阶段了,包括一直留在广州的弥睿,也不曾得到准确信息。
但高宗安排明王远避西域,显然就是行动的先兆,这两个多月里,想必已经有了结果,因一丝消息没有走漏的另层意义,还在于事件的过于重大!
第七百二十八章 不被重视的后果
李之一行人是在第二天午后离开的。
盛京零号上的船帆改造,引来源源不断地参观者,也为贝家木器场带去了大批订单。
但他还是要尽快启程,因为杭州也有人在等着,那可是明州、扬州、福州、泉州等当时最大的造船场的一次大聚会。
包括广州船场,均在一月前就赶去了杭州,原本打算一同赶往鄂州,却意外获知李之与船只返回,这才飞鸽传书,请求他尽快赶到。
对于这些造船业的大鳄们,李之当然不会掉以轻心,尽管他有这样那样的新产品设计,但当时整个亚洲、甚至全世界的最先进造船工艺,可都在这些船场掌握着。
那个年代,大唐虽不能说已称霸海洋、垄断海上贸易,造船技术领先各国却是不争的事实。
名声响彻是因数年前与琉璃岛国的一场海战,大唐海军在一系列海上战斗之中,都是取得了胜利。
当时大唐船舶是用松香弥缝的,使用铁钉的数量也远远多于琉璃岛国,双方船只在海战中相撞时,对方船一下就散架了。
而大唐船舶因为坚固,不易散,这样海战之中的具大优势,直接造成了在亚洲地区成为海上霸主。
于是在随后的数年里,琉璃岛国以及其他几个小国家,厚着面皮在大唐大量订制船舶,也使得相关工艺因巨量订单而经验累积,不断改良,形成如今的大好形势。
李之的新船型同样需要这等工艺,所以这一次的造船大鳄的集会,就是借此展开大规模合作的最佳时机。
虽说他们均属于官办船场,工部下派船舶的打造也不需李之自行交涉,但正清文绮堂可是日后船舶的需求量很大,仅靠鄂州三家船场,是远远不够的。
况且他的船帆式风车,早晚会被他们复制出来,能在话语权掌控的时候,谈下来日后合作,会省下大笔费用,还能落得个对先进工艺不保守的好名声。
眼下海上丝绸之路正处于更大发展的初期,丝绸一直是大唐出口的大项,也属于国家的重要收入,因而大唐造船业势必会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这时候不与那些人建立起良好的交流渠道,仅是工期上的延误就不可预期,没特殊情况,他不想依靠修为能力来强行干涉此事。
海面上两千多里的两地直线距离,在盛京零号特有的速度下,也是花了仅三天三夜的时间。
一大早抵达杭州港,就有江南道节度使李童派去的人等候着了,有他的人引领进入钱塘江专用码头,一路更是畅通无阻。
在盛京航运码头,远远就望见等待的人群,不等李之等人下船,他们已经舷梯爬上来了。
来人中有很多是认识明王的,一些头头脑脑在与他攀谈之际,各自船场的专业人士,已经赶去船帆处观摩。
其中的广州方面之人是早就见过了的,负责具体介绍的就是那几人,李之的船员们目前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
趁一个机会,杭州刺史张宝善凑了上来,此人是关鲁公的一门远亲,盛京航运码头正是在他的关注下建设起来的。
因为定制船只的原因,利用大运河开办的航运业务尚未正式运行,他就是来禀报此事的。
这项行当可是有他的一成股份,闻听可以临时借用盛京零号,开展一次试运营,可是把他高兴坏了。
“李先生请放心,这里的码头部分租给了其他航运船队,往来货主不需要我们再行招呼,只要接货的信息传出去,就会有生意自己找上门来!顺利的话,或许有两天时间就能装满了!”张宝善很是兴奋。
李之同样很满意,这就表示着此人一直对这门生意很上心,能想到租出去码头这个妙招,显然是动了一番心思的。
“我们在鄂州城的定制船只,应该也在赶工期吧?”
鄂州三家船场,有两家一直在为正清文绮堂打造远洋货船,另一家就成为船型小上一半的内河货船的首家船场。
“不出一月,就能出现在这里,而且杭州船场也在一月前开始动工了,一下就是三只的订单,立夏之前,就能形成初步规模!”
李之点点头,“这些船场的人,可知道渤海湾的航道开通后运输,也属于我们盛京航运的独家经营?”
张宝善笑道:“这些人可是个个精明着呢,早通过工部有了内部消息,向我问起可不是那种侧面的打听,而是直接就联系到所需船只的具体数据与数量!”
“你是怎么回答的?”
“还能怎样?一推了之,一切等李先生自西域返回后再说!这些人其实都在算计这事,为何李先生刚刚到了广州,这里就得到了消息?是他们布施的眼线,包括这一次大集会,也可以说是为先生你举办的!”
李之哈哈大笑,“可福州、泉州为何参与进来?他们可是早就得到了我的订单,船场不缺事情做,掺和进来,不是在为他们自己找竞争对手么?”
“李先生有所不知,明州、扬州是目前最大的官办船场,已经通过关系找到朝廷,由他们来给福州、泉州、鄂州三地船场施压,要在接下来的大批订单里统一分配名额!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宝善兄,你但说无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