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743节

盛京零号就停靠在这两只船旁,马赫迪、希沙姆考虑的极为周详,此时船上已有数百名大唐船工的聘用。

李之蛮有兴致的上下打量着两只船,希沙姆在他们国家就统管巴尼基亚港口事务,船舶就来自于他的选调。

夫人们也是好奇,兴奋地在希沙姆引领下,爬上爬下的各处打量,只有瑜然待在留在身边,她说道:

“这两只船,还真比我们的盛京零号大许多呢,它们也会随我们出海吗?”

“留一只在福州港改造,另一只随我们前往。我们在马士革的事情解决了,不会跟随盛京零号继续西下,不然来回要多出好几个月!”

李之给她解释道。

“也改成半军事化的设计?工程岂不是很大?银子可是要花上不少呢?工期也会漫长。”

“花费再多也是值得的,不然它们今后很快就落伍了!等我们返回来,鄂州城那两只船就可以入海了,工期长一些没有关系!”

李之拥有的造船工艺,已经超出这个年代两百年,并没有多少木质机械构件,所以也不怕引起旁人猜疑。

半军事化打造,势必会占用很大一部分舱内与甲板空间,好在负责押送的西域人手里有乾坤袋,不用担心货仓问题。

第六百一十四章 又一条生财之道

唐代杭州也叫作杭余,其经济已取得了巨大发展,城内有夜市,就是从这个年代起开始出现的。

城内外万商云集,商业经济能有如此发展,和许多因素有关,其中它的地理位置是很重要的一点。

杭州地理位置独特,水陆交通便捷,两条重要水道隋代大运河、钱塘江,这两条河对此地经济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钱塘江,则是杭州海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城内nn山麓有一座渡口即柳浦渡,是海内外商船,从钱塘江入杭州的必经之地。

外商可以顺利地沿着钱塘江直达杭州,若因江潮汹涌造成淤塞,在明州经浙东运河过西陵渡抵达柳浦渡。

经由当地看护船舶的府兵介绍,李之突发奇想,这里的大运河可以直达扬州、常州、洛阳等地,南端终点即为钱塘江。

运河北端为幽州,南北两条水路途经十八个主要地区,北运河和南运河会在渔阳会师,又在这里被海河一齐送入渤海湾。

距此仅有六百里的扬州,又是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若是能拿下整个运河船务运输生意,可是对未来的盛京航运颇有益处。

刚好此时杭州刺史率人急匆匆赶来,唐代的杭州并非后世的杭州市,而是辖钱塘、盐官、富阳、新城、余杭、临安、于潜、唐山八县的杭州郡。

李之所在之地就是杭州郡治所所在地钱唐,因避国号讳,改为钱塘。

杭州刺史名曰张宝善,显然熟知李之为何等人物,互道寒暄后,即提起了关鲁公,原来此人曾就任过常熟县尉,张旭现在职位的前几任。

关鲁公的家乡就在常熟古镇唐市,因而他在那一带极有影响力,张宝善、张旭就是通过关鲁公安置的官位。

李之心下暗喜,想什么就来什么,此人亦为古镇唐市人氏,称呼关鲁公叔公,他的父亲与其是没出五服的堂兄弟。

关家本姓就姓张,关姓是后来改的,隋末唐初的将领或为官者,因战时身份保密原因,很多都改了姓氏。

闻听李之讲nn思,张宝善笑道:“采文兄弟就是尚书省尚书令,工部就归他管,自水部讨一个正当运输线路再是简单不过了!”

采文兄弟即为关铭,懿懿公主的亲哥哥。

眼见西域贵客都滞留在船上,李之有机会与之深谈:“这些位b帝国的国宾,你们杭州郡可是要尽力些!”

“没有问题!”张宝善其人属于那种直爽性格,“杭州自古风景秀丽、冠绝东南,同时也是江南重镇。贵客们来到杭州,准保他们会沉缅于此间的湖光山色。早在昨日,就接到朝廷八百里专递,杭州刺史府上下,均深感责任在肩,定会照应周到!”

李之笑着点头,“这我就放心了!正清文绮堂的盛京航运,若是在你的地盘上建立分转站,可有合适的码头与仓库?”

张宝善手指盛京一号、二号所停靠位置:“李先生,这里就符合。原先是水军一处营地,因军务所需,年中已移至柳浦渡,此处尚未来得及征用,刚好适于盛京航运所用!”

李之往手指方向探去,

暮色深处一排军营后的巨大院落里,就有个占地足有数亩的库房,正适合存放货物之用。

“据你所知,大运河水道,可否能容纳下这般巨大船只?”李之问道。

张宝善笑着回答:“最宽阔水面足够两船并行,就是某些渡口或关卡位置,会有一段时间的航道堵塞,不过大部分时间足以保证畅通无阻!”

“我若是将此码头,以及后面一片地购置下来,需要多少银子?”

闻此言,张宝善也没有矫情,深知李之家大业大,日进万银,手边会有足够银两。

于是他马上向身后一人招手:“王师爷,你马上算一下,原水军三部旧址所需银子几何?并尽快与李都督联系上!”

那位王师爷点头哈腰一番,返身招过另一人,围将在一起商议好一会儿,返回来说道:

“回李先生、刺史大人,包括专用水域范围、东南角那一栋军邸旧址在内,整片厂区需要三万四千五百二十三两银子,但相关地契在都督府,我们刺史府对军方用地没有使用权!”

另有一人上前禀报:“都督府会在短时间内赶到,他们与我们接到了一样指令!”

张宝善挥手另二人离开,转身低声介绍道:

“都督府为江南道治所府署,节度使李童李英三为李姓皇室中人,属于四王南江王门下!”

李之微笑道:“也没有外人,我与二位公子是老交情!”
首节 上一节 743/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