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479节

说此番话的,就是那位国元钧了,宏炯舰舶修造厂的大东家,也只有半官方或纯民间厂家,才会有大东家这种称谓。

至于为何从军方所属,变为如今性质,李之尚不得知,想必与常年得不到足够官办订单有直接关系。

“正清绮堂要造就造最大的,我这里有图形与结构分解后各尺寸标注,为设计完好的最先进样图,所需特殊钢材质,亦由我来提供。”

这个信息量足够大,也足够震撼,仅是先进设计问题,就是旁人无法想象的出乎预料之外,毕竟是海上漂泊船只,没有极深专业知识,在设计上绝难具有合理性。

李之的信息来处,是得自于前世明代郑成功造船遗址所遗留古战船图纸,关于那一次水下考古发现,李之学校里曾有专门的课程开办。

他是根据记忆一些关键参数,再作了进一步货仓式设计,其关键部件更由精钢所替代,一旦建造成功,绝对会是唐代时候最先进船舶。 因此,等他取出来相关图样,在场的几位造船大师级人物,先是神情一怔,继而良久沉浸,再就是两眼生光的激奋之色了。

唐时造船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时期,如船尾舵、高效率推进工具橹以及风帆的有效利用等等,到了这个阶段得到了充分发展和进一步的完善,而且创造了许多更加先进的造船技术。

无论从船舶的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体现出我国造船事业的高度发展,在当时的全世界都算是极先进船只。

但明朝郑和下西洋船队的主要船舶叫宝船,它采用的是国古代适于远洋航行最优秀船型--福船型。

它高大如楼,底尖面阔,首尾高昂,首尖尾方,两侧有护板,船舱为水密隔舱结构。

底尖利于破浪,吃水深,稳定性好,安全舒适,是航行于南海和西洋航线最先进的海船,也是古代世界最大的木帆船,其先进性与牢固性,已是当时的世界之巅水准。

再经关键构件的钢质加固,难怪那几位造船大师深感震撼,因为它的设计明显已超越现有工艺。

于是,各家大师均面向各自主家频繁使唤眼色,毕竟方目前处在竞争状态,自以为隐秘的提示,引得李之心下暗笑。

况晏早已将建造权许给了国元钧,此刻见那人也是同样望向了自己,他却觉察出李之含笑而不语所暗藏,故而故作做出视而不见。

家管理者无奈围上前去,李之在这一刻发了话:“因工艺标准均为崭新,故边研制边赶进度会导致工期无限延长,而我正清绮堂又急需船只加入运行,因此需要两家同时进行。再则,正清绮堂实乃刚刚运营一年的商家,资金周转上不是很宽裕,只能择其报价最低者,还请诸位谅解。”

人人均知正清绮堂的财力之雄厚,但李之如此堂而皇之的促使家因此而产生激烈竞争,却令他们不敢稍有气氛显露。

人正自面面相觑之时,李之继续解读:“正清绮堂会常年提供订单,至少可保证五年内订单不断,而且样式多,需求量大,所以在价格上要求很苛刻。此次前来实乃兵分两路,扬州城另有一批人马赶去,这就表示着你们家可以商量着来,看看制定出何种统一价格,而不至于相互间撕破脸面。虽说只取其两家,剩余那一家也会得到些零部件产出,另两家一旦有质量不过关者,也好及时替补上。”

作为本地官员,况晏怎么着也要替那些人说两句公道话:“我说正,差不多得了,价格上一定不会高于合理范围,你拿扬州厂家打压价位,就有些不念情分了。”

李之毫不为所动,“商家就求个讨价还价,总不能过于与心理价位差异巨大吧?而且一艘船就数万两银子了,仅是超大型船只就需要十几只,大舅不能嘴巴动动,就影响到近百万两银子的庞大生意。”

他所言看似并为照顾到长辈面子,实则是接到了况晏事先眼神示意,况且李之说的也是实情,动辄百万两银子的调动,便是朝廷一时间也极难凑齐,可见数量之大,骇人听闻,稍加节俭,就能省出一大支出,任何一位商家都会格外关注。

旁人见他面对娘家舅都这般不留情面了,也知此事不容回旋,因他们心底也明白,这种做法实在是由不得以,于是几方人士迅速聚到一起,迅速展开了商议。

李之回头找向李挺,“乐容兄,急着赶路,午饭也错过了,是不是找些吃的来?”

李挺连忙答应着,就要转身外出,孙思邈站起身,“我看府门外就有小吃摊,也别招进来太过麻烦,不如挪步前往自行就餐便是了。”

此举既省去了啰嗦,也显得李之这位朝大员平易近人,当街入食些小商贩的售卖,为当地的官声也会带来好名气。

况晏闻言而知意,哈哈大笑道:“此时距离晚宴还有段时间,而且府尹敏兄正在赶来的路上,趁此时陪着几位吃些路边摊,也好令民众们见识下管府里也不乏廉正行举作为。”

众人皆是含笑附和,跟随者李之等人一同出来府院,早有兵丁早一步外出,另行招引更多商贩,府衙役们也在紧急张罗着桌椅板凳的布置。

不得不说,盏茶之后的官员排坐在府外街边的轰动场面,果然吸引来越来越多地围观民众。

原来还在好奇地在远处指指点点,在混迹其的便衣人员刻意引导下,人们语气的略带嘲讽,就逐渐转为赞叹之声,的确让某些感到不适官员,也逐渐适应到作秀的好处来。

李之与孙思邈却不在乎这些,更专注于当地美食的品尝。

而鄂州城也足以堪当九省通衢之称,身处这般繁华之地,无数的竞争使得小商贩的艺很是有些名堂,武昌鱼,糍粑,进贡粉蒸肉,吃得二人均是喜笑颜开。

尤其是继源道长,好不容易自清苦俭贫解脱出来,更是几乎每一种都要了一份,那等贪婪吃相,好似生怕旁人不知他之前遭受了多少苦难。

便是一种官员也吃得津津有味,平日里偶尔食得些早餐面食,一些地道民间菜系,同样不很熟悉,在经过了早先的略带拘束之后,也逐渐放开了脸面。

第四百四十八章 贝正的惶恐

李腾一行人是在戌时来到的时候,返回了鄂州城。

在此之前,国元钧们也最终商议出解决办法,宏炯舰舶修造厂是第一家参与厂家,李之则确认下另一叫做昌隆的官办造船厂。

具体价格不高不低,胜在保证工期时间断,投入人员多,品质信心十足。

第家实际上李之同样暗许了几只小型快艇,只是相关设计图样还未研制出来。

这让其余两家心底大骂他太过狡猾,为了压低价格,段很是卑劣。

当然这仅是李之悄然探识的结果,在他面前,家负责人是不敢有所表露的。

不过李之一点儿也不在意,这些官本位意识还很浓郁的舰舶修造厂,一时间对于商人的概念尚有些模糊不清,自己也算是给他们提前上了一课,早晚有醒顿过来的那一天。

李腾的到来,也使得晚宴得以正式进行,很明显,这时候的少尹贝正贝泰清,表现出对李之越来越热切地靠近征兆。

广东一样有他们贝家的造船厂家,贝正就是借这个引子,与他开始密切交流:“市舶使首个官办构设立在广州是件大事,而广州港是前朝人和罗马人一起开辟的从广东经南海到天竺、锡兰的海上通道,进入大唐,阿拉伯人又开辟了从西亚到广州港的航线。但此时的广州城大部分官员,仍只重视内陆农耕,看不见海洋贸易的深远影响,他们想不到在广州设置海关。而我们朝廷,也想不到派出朝廷大员来广州专门负责关税,因而对广州的海洋贸易一,直处于放任自流状态。”

李之知道他在暗指,当地商家与朝廷殊然不同的对外贸易政策,于是笑道:“这不,才有的朝廷政策制定,和关税收支全权交给市舶使来把持。这样一来,在广州做官的人可就要肥得流油了。”

他左顾而言他,并没顺着贝正话里意思接续下去,相反刻意提起广州官员的福利。

贝正似乎没明白李之的打算,继续深入引导:“海外各国珍宝皆运至我大唐南海东岸,我国产丝稠,驰名宇内,织成锦绣,光彩夺目,也是外来船只最主要的进口商品。因而广州本地大商家,反而与海外客商间交情极深,就像我们贝家,不仅承揽了外商大部分丝绸采购,还负责对他们的远途船只修缮。”
首节 上一节 479/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