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46节

“羽灵姨不用说得这般明白,原本纸坊临淮郡王府就占得大头,在大人下做事,怎么能有逾越心思!”

“那就好,但当着大人面你可不能说起我这番话,道理你也懂得!”

“好了,羽灵姨!正哥哥可不是小孩子了,你怎么老把他当做长不大似的?这些事情我俩之前早有商议,他知道如何决断!”清绮郡主在一旁不乐意了,撅起了小嘴,表达着心不满。

“好好好,我们家郡主这是嫌姨唠叨了,那我就不再言语了好不?这孩子,越大越不听老辈使唤了!”

听着羽灵姨满腔的不情愿,可她的满心喜意掠上了眉梢,眼里都是些爱怜的疼惜。

封师爷却是在侧暗向孙儿封行撇去了一眼,后者心领神会的略作点头,十几年都不曾看到过,郡王府代长公主和这位妇人有如此亲密举动,原来私下里二者间早有密切交流。

看来府事绝非眼睛看到的那种波澜不惊,不为人查知的层面下,还有着这许多蹊跷存在。

历朝历代,王府的建造形制有严格的规定,不得随意违反。

郡王府就是典型的公侯的宅邸布置,王府大门就为五间,正殿为间,后殿五间,寝宫两重,各五间前厅、堂、后堂共间,大门间,梁栋、斗拱、檐角用彩色绘饰,门窗仿柱用黑漆油饰,门上有金漆兽面锡环。

而且这位临淮郡王并非郡王只接受了爵位,而无“国”可就,本身更为当朝省并相的尚书省副职长官左仆射,是超乎一般大臣的贵族阶层。

或许不如亲王那般具有更大进步资格,但能驻守在京都长安城不被发配到异地他乡,也说明他至少目前还是极受朝重用的。

此际郡王王前厅,金漆兽面广亮大门下,就有四人和门前守卫区别开来,如同之前的封师爷一样脸上堆满笑意,但却也没有几步跨上来相迎。

“是我们家四位叔叔,我父王的二弟、弟、五弟、弟,已经是郡王府二代在长安城的所有二代留守了!”清绮郡主一旁低声介绍。

李之祖上虽然一向和郡王本人关系紧密,但像是这样的王公大院也不是随意进出的,他这位代人物还是第一次入得大门里,府里的旁人更是从没见到过。

整个郡王府他也只见过临淮郡王,和一些清绮郡主或她的弟弟李怿李弘致的身边人,此时的府里四位二代长辈,是绝不会对奉邬县李家有丝毫感情的。

这个时候四人居然迎出门来厚待,当然是出于一夜间,自家门庭几乎被朝大员踏破的情形所惊动,再闻之其详情,自然均是满心欢喜。

家主临淮郡王因此事会获得巨大功绩,对他们而言绝对是个天大事情,人人皆知作为皇族外戚的郡王,能做到当前职位已经是顶天了,若没有重大功劳,想再攀升一步已是极难。

不料想就因为远在奉邬县的赐姓李家小辈,居然研制出极品宣纸这样可称之为开拓性壮举,而且他们郡王府会在其占据大股份,其关键可想而知。

临淮郡王有所高升,作为他们也会仕途上获益匪浅,利益上配给更足,名声上突兀提升很多。

“那我该怎样称呼?”李之悄声询问,不是他不知寻常礼数,问向羽灵姨的目的,旨在要和君王本人的思路符合。

若是郡王已有交代,自己擅自称呼,不免会伤及临淮郡王的良苦用心。

果然羽灵姨向他回以意味深长的一撇,“郡王大人说过了,以叔侄相论!”

说过了,还不忘回身向清绮郡主低声笑着,“啧啧啧,你家正哥哥可不简单,心思转得太快了!”

清绮郡主得意的微一扬头,也是忙赶上前去引见。

“二叔,叔,五叔,叔,怎敢劳动您老四位大驾相迎,岂不是折煞了小辈!”李之表现出了诚惶诚恐。

“好一个俊秀小子,这身架骨也高得吓人,果然是一表人才啊!”

说话的是二叔李彦,其他人分别叫做李澈,李成,李侒,为表述轻便,各自字号暂且略去不提。

李之和清绮郡主的感情事,在今日城郊之外被狙击事件宣扬开之前,尚未处于广为人知境地,那时才能看出四人对于二人是怎样一种态度。

“二哥说得极是,久闻小侯爷在奉邬县大名,年轻世家子侄辈里,如此年纪,不辞辛苦,远走西域也算是独一份了!果然这一行收获颇多。”

老李成紧跟着接言说着亲热话,却在李之听来,深刻感受到高门大户世家人,对于他人事不由自主发自骨子里的冷漠。

一路西行,李之前身双亲二老不幸殒命,这几人竟是半句也没有提及。

第四十六章 郡王的震慑手段

不过李之也没有几分在意,自家长辈不久前故去,并不意味着别人时时挂在嘴边,只要不对自己的事横加干涉,他才不在乎郡王府上下的态度。

此际他身后默默跟着夏婆婆和俟老六二人,包括羽灵姨都是杨高澹身边嫡系,近二十年间一直不显山露水,如今忽然公开紧随在李之和清绮郡主身畔左右,这四位府大辈再是反应迟钝,也只其会另有蹊跷了。

因而他们接续和客人寒暄之时,也免不了顺带着向几人点头示意。

别看夏婆婆等人挂的虽是郡王府下人身份,却鲜少在公众面前出现,除了羽灵姨热切熟络性格问题外,令二人也没有表现出特意攀交的热度。

杨高澹其人本就是府里一个相当莫测的人物,更因高超医术救治无数,府上下一直对他恭敬有余,而且临淮郡王有心设置的神秘来由,也起到了相当关键作用。

所以他下几人古怪是有一些,但因从不干涉府里具体事务,也就没人操那份闲心探究。

但郡王府核心族人均知,这几人是有特殊使命的,今天一改之前低调,四位二代叔辈已然意识到了些什么。

当然李之对四人还是极恭敬的,抛开家势不谈,他们在宗正寺、太仆寺、工部各有司职,虽说并不是什么真正实权人物,但也是正二品、品的大员薪俸。

高官坐牢坐牢方知狱吏之贵,在古代官场,“县官不如现管”蔚然成风,包括办理书的小吏、差役及其它办事人员在内的吏,是编制外的、数量几倍甚至几十倍于编制内官员的庞大群体,更不要说品阶还如此之高的世家闲人了。

这等闲人最乐于经小吏、差役生计,有各自的家势依托,来出面承接一些编制内外领奉名额,借以赚取一些贿赂。

后世有些史籍编撰那种官不能制吏,而吏能制官的极不正常官场现象,虽在国古代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一切都建立在主官、属官个人风格怯弱,且没有丝毫坚实根基之上。

像是果真发生胥吏在公堂公然殴打县令等官员的案件普遍性,小吏不但对百性专横,对主官和属官专横常见现象层出不穷那还了得了,你当朝廷、军队是个摆设不成。

李之接下来就要频繁接触那等小吏,也是国无论古代、现代不可回避的现实。
首节 上一节 46/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