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418节

李之早习惯了她的公主傲娇,“我能够给公主的只有正清绮堂那些东西,大不了随你挑上些。”

太平可是吃过见过的主,皇宫里数不尽的珍宝奇物,哪里会真的惦记他那些商品:“我要的不是这些,譬如以我之名著段诗,但要别人知道我的存在!”

李之哈哈大笑,“殿下怎地忽然间改了性子了?就如此轻拿轻放?你越是这样说,我越觉得心里没底!”

太平佯怒啐道:“真不知好歹!不过你的诗的确可登大雅之堂了,坊市民间仍有你大作在流传,只是这段时间李正只顾得商情诡诈,再无作品出现了!”

说罢,她转过头去与众人道别,脸上表情已变幻为笑意盈盈。

送走这位女大神,李呈上前低声道:“我怎么觉得公主是看上了你?是不是有奸情?”

李之推了他一把,轻斥道:“这话是乱说的?没点分寸!”

“嘁!便是我父亲也不曾对其稍露怠慢,你们之间交流那叫一个随意,却不知我们这些堂兄见到她也是不敢直视的。”

老二李翎上前帮腔,“果真是如此,太平同辈里除了他两位亲哥哥,旁人是不会正眼相待的。她好像近来性子有所转变,肯登门不说,脸上也有笑模样了。”

李昱走过来责怪两句,很是道貌盎然,但转过头来面对李之,却是另一种表情低声求助:“正兄弟,给公主的那种彩钻还没有没?给哥哥我一块,马上要到成郡王府提亲了,你元婉嫂子待我不薄,怎么也要有体面聘礼送到!”

他却不知另两兄弟都在侧耳偷听,闻听此言,均是做出精神振奋状。

“早就给自家人留出来了,兄弟我别的不多,就是不缺玉石钻饰。”知道那二人更意在烘托气氛,李之心情极好。

“大哥,你行啊,有了新的,就忘了另两位嫂夫人。”李翎极少表现出玩笑心态,也就在李之到了明王府后,性情有所改变。

当然这与他所从事的秘密职务密切相关,直到此时,李之依旧不太清楚此人具体在哪一部门,只知并不属于兵部及任何有名号军队里。

而且以他不彰显心迹的显著特性,年仅旬仍未娶亲,这在当时十分少见。

“其他二位嫂子也有!包括哥的夫人,以及二哥未来夫人都人一枚,我只给你们原石,有老明王在,找谭师傅插个队,早些切割出来不是问题。”

老明王李桐李贤辇,现下几乎日日均到兴庆宫外仓,与谭师傅混得极熟,有时候说话比李之张口还管用。

一众人嘻嘻哈哈返回,李之需要先回内院招呼一下老祖宗、羡风,与前院好友仅略作交谈。

谁知羡风人已自行休息去了,老明王却拉住他说起一事:“俞太尉大弟子訾仪訾汉典传来话,古茶树寻根、履源已见成效,古茶树目前已发现并保护八百多株,其约成属于正清绮堂,明日里他会带部分样品送来。”

李之很是惊喜,“刚好我的《茶经》撰写已完成大部,就是因产品的品鉴上尚有认识不足,若将理论落于实际,必须有足够古茶验证,方可称得上天下茶品广采博收,其用于世,亦自其始,一旦编著完全,才可能称之为完整、全面茶学专著。”

贤辇明王兴致大起,“现世独缺一部划时代的茶学专著,一旦成熟,即可当做农学著作,又是一本阐述茶化的综合性论著,会对推动大唐茶化发展,以及将普通茶事升格为一种美妙化艺能作用巨大。正,能不能先给我其部分草撰,你知我除了书法,就是对茶化有偏好!”

第三百八十章 深山茶迹

“那还不简单,忙过这一阵,我就整理出来一部分给您老!汉典兄明日可带来多少茶叶?”

李之很快了老明王话里意思,里有足够茶叶种类,他就要开办正清绮堂品茗茶道,曾邀请其与自己合伙,显然老人家还在惦记着此事。

“应该会不少!据他讲,仅是自巴达山、南糯山就寻到十余种野生古茶树,足有五百多株,十几种茶叶样品都有半斤之数。因每一种均精贵之极,故而一行人严禁另有私藏,除成留作研究之用,剩下的都给你备着呢!”

“半斤也没多少啊!”

“一株茶树上可采撷也就一两不到,你以为是大路货色,呈大面积供以取摘取?一家品茗茶道主要还是依靠寻常茶品,那等几乎如绝品一样的品种,用途旨在提升茶社品级,消费目标仅对某些权贵人物,且一人仅能提供一两量,还是以后的事情。目前能在茶舍内品到其味道就不错了,公开发售根本不可能实现!”

“明王的意思是?”

“现如今对于一般人等,像是北苑贡茶已属于绝品,同样专供皇室茶类有十几种,每一种皆可为关键卖点。至少近段时间内,以那些品类作为主打即可,依我之见,野生古茶属于非卖品,仅有数位特定人物能够享受到,而且会是耸人听闻的天价!”

“您老可有贡茶来源?我倒是也能讨些来,但依靠此类方式并非生意之道,还事需要找到供货源头,才能公开发售。”

“等空闲下来,我给你拉一份单子,上面会有我知所有极品茶名目,以及目前有藏货之人,包括宫内某些王公大臣。其有种可以保证每月几十斤的供给源头,另外一些就需要你自己上门商议了。”

“也就是说,那份名单属于私人收藏者,里面有相关品类来源拥有之人?”

老明王点头笑道:“比如关鲁公,即有北苑贡茶来源,邢幸邢善布有丹汾古茶提供者,五王轩王有绥山茶直接供给等等,这些人都会在名单上。但一家茶社再是品质高尚,也需要寻常可见大陆货色种类,其不乏一品、二品,这些你不用找别人,俞太尉在福建、云南那边有很多渠道提供大批量进购。”

“还是您老对于此道早有深研,《茶经》以您作为首位读者,那是再合适不过了!”李之由衷感叹。

老明王摇摇头,也不做辩解,“这些仅是市面上或私人能看到之物,还有更多不知名,但品质不下于一品茶的山间野物。像是某些修行僧道之人,避世隐居处野生山茶就不曾在外间出现过,这些都是你要考虑的货品来源地!”

李之表示认同,“《茶经》多来自于那位神秘老道讲述,具体来处就有此种源头。而且,真正茶道的重点在于修心,使自己心灵更加纯净,人格日益趋于真善美,修行核心同样是在于修心,使自己的心,慢慢修炼到真善美的极致。因而这些为探索人生宇宙真理,为世人解脱烦恼而默默修行之人,更能在一些山间野物里寻找到更贴近自然气韵的引用物,他们所使用的烹茶艺,才堪称茶道真正核心所在!”

“于是,在他们寻些好品质茶类,需要引起你格外关注。”

他们所言也是确实,茶与山密不可分,茶叶采自茶树,茶树长在茶山上,不同地理区域的气候、湿度、温度、季节情况不一样,所以不同地理区域的茶山上,采摘下来的茶叶品质就各有不同。

不待李之回答,老明王又讲道:“我这里还有一个信息,但也仅是听闻,前段时间我得到一种叫做舒音古茶品类的可能存在,在被称为雍凉之地的豫皖深山,那里常年云雾缭绕,冬季寒冷漫长,春夏界线不分明,夏季短促,气温高,秋季降温快,也就成就了舒音古茶的优良品质。消息来源得自于一名极普通御花园花匠,那是他小时的记忆,距今已有四十几年,所以只能说可能存在。”

“您老特意提起此事,必定另有深意。”李之微笑。

“还真是瞒不过你!根据那人所言,他八、九岁时候随长辈进山,曾在那里见到过仙人。当然了,以他普通人体质,也分不清仙人与现有修炼者之间差别,不过那人会飞是他的最深刻记忆。舒音古茶就是那人问到的,花匠父辈是位猎户,敢带着十岁不到孩子进山,一定不是山间极深处,那人问他父亲可曾见到过舒音古茶,并拿出一截枯黄枝叶。”

“他父亲应该是没有见到过?”

“不,他还真见过类似株类,却是道出那间到处可见凝结成茫茫的云雾,致使峡谷端满山遍野云雾缭绕,山谷内有深不可测莫名深邃。连绵不绝阴雨里有种可腐蚀皮肤的恐怖潮湿,透过一丝丝隐约光亮,可见那人口舒音古茶一些影迹。”

“问完话,那人就振臂飞走?”

“大概如此,他那时还小,只记得这许多。不过此人长大些后,曾好奇问及,被父亲告知,他也仅是到过一次,还是因为山迷失方向,无意经过那里,几次尝试着回去找已经再也寻不见了。”
首节 上一节 418/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