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165节

“你这人很可怕!”

“不是我可怕,而是我在皇宫里呆了十八年,便是圣上发病状况也没少见了。近些年里进出上书房之人,瞒得过旁人,瞒不过熟知宫内一草一木的我!不过,我一切内情知晓,会随着下月初五之后人性灵魂消失而一并消弭,不会给那个上官婉儿留下半点!”

“如你这般描述,岂不是我帮了你,就会令你如今灵魂记忆,也令那人获得?”

“这就是前面所说保存我原有良知之法,说起来也简单,我既然清白身子已经交出去,就与那具野狐灵魂意念有所分割。而此时两具灵魂感知目前以我为主,此时将我主意念强加给那具灵魂感知完全没有问题,因为那一缕上古意念未有严格设定。因为你的出现,我就有了一丝良知尚存会,只要能够达成,强加过去的主意念依旧留存。即使不达,良知意念不在,记忆全无,也与你等无碍!”

上官婉儿忽然转过身来,幽怨眼神看向李之,“我此时乃清白之身,甘愿将之奉献于你,既因你身上有一缕灵仙气息与啼儿并无二异;再则你已经足够优秀,可知仅仅是今日一上午,又有多少年轻女子为你而倾倒?我目前仅是一个普通适龄女孩子,更暗了解你一月有余,自能体会到你身上更多无穷男性魅力,你又怎知我不是爱恋与你?短短仅有十日,我就会从此化身为淫恶之体,仓促之下,吐露心事,乃仅余良知甘冒被你啐嫌羞辱之屈。不敢承你心爱戴,更多只为自己有所心安,而令此生无憾而已!下月初五之后,妾身不再清白,心急之下,才有如此唐突之举,还望李先生理解!”

远处厅堂钟声再起,上官婉儿转身疾疾而去,仿似决绝之极,望向那一道清丽消瘦身影,有无端莫名悲戚感,由生李之心底极深处。

心事重重缓步返回,余光瞥见上官婉儿已俨然换做淡然自定神态,对他到来也恍作未觉,自顾自地与身边人聊得正欢。

良久之后,随着更多参考之人走回来,条案后围聚众人也结束了商讨。

尚书省吏部有人出面总了总结性发言,最后还是由庞御史做最后主持:“最终名次将由当今圣上亲自决断,但前十名入选者还是需我等评鉴出来。为保证在场十位士都有相对公平进阶会,暂时不宣布名次,而是由柳翰林一一将十首大作细细解读。”

不同于之前两轮,此时的庞御史语气更加平和而语重心长,众人听了也均是纷纷点头,认可此等人性化方式。

这一解读过程漫长而详缓,足足过去了两个时辰,期间穿插诸位大家给出更详尽见解,才等到前二十九首完毕。

这时俞太尉与关鲁公二人一起走上前来,两位前后位列公老人略作谦让,还是由俞太尉首先说道:“我等私下里还是认定李之李正这首《隋宫》更有希望再夺头名,这也是将之留在最后的原因。当然,我们说了不算,需要圣上我主来做最后评判!”

把《隋宫》完整内容缓缓念出来,他再次出声,“在细细解读之前,我需要先向李先生提一个问题,你怎么来解释紫泉二字来历?”

李之恭声回到,“紫泉即紫渊,因高祖名讳不敢冒犯,为避讳而改动。司马相如《上林赋》描写上林苑‘丹水亘其南,紫渊径其北’,用紫泉宫殿代指隋朝京都长安宫殿。锁烟霞,空有烟云缭绕。而紫渊确指长安之水,即八水绕长安!”

八水绕长安,指的是渭、泾、沣、涝、潏、滈、浐、灞八条河流,它们在西安城四周穿流,均属黄河水系。

西汉学家司马相如,在著名辞赋《上林赋》写道:“荡荡乎八川分流,相背而异态”。描写了汉代上林苑的巨丽之美,以后就有了“八水绕长安”的描述。

条案后众人齐齐发出原来如此的赞叹声,俞太尉也是脸露笑意,“有了此等完美解释,我等就再没有异议了!对于诗我之理解是:长安城闻名隋宫,在烟霞锁闭;却想把遥远扬州,作为帝业基地。若不因天命,玉玺归龙凤之姿高祖李渊,隋炀帝的锦缎龙舟,早该驶遍天际。如今腐草,萤火虫早就绝了踪迹;隋堤上杨柳枝,唯有暮鸦的聒啼。断帝荒淫而亡国,黄泉若遇陈后主,岂敢把亡国名曲后庭花重新提起。诸位在座人,不知我作此理解,有何不当之处啊?”

见众人均是摇头,他才进行段落分析,“首联‘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点题。把长安宫殿与烟霞联系起来,形容它巍峨壮丽,高耸入云。用紫泉代替长安,也是为了选取有色彩的字面与烟霞相映衬,从而烘托长安宫殿的雄伟壮丽。可是,如此巍峨宫殿,空锁于烟霞之,贪图享乐、为所欲为的皇帝更愿意住在芜城,也就是江都。

“、四句‘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诗人以虚拟语气说:如果不是由于皇的玉印落到高祖李渊,杨广不会以游幸江都为满足,他的锦帆,大概一直要飘到天边去吧。据史书记载:杨广不仅开凿了二千余里通济渠,多次到江都去玩;还开凿了八百余里江南河,又拟通龙舟,置驿宫,准备到杭州去玩,只是未成行罢了。”

说到这里,他有请关鲁公再做详解,关鲁公接言:“关键就是归日角字实在是精妙至极,我等几人无不拍叫绝!何为日角?额有龙犀入发,左角日,右角月,王天下也。有一个叫史世良之人,善于给人相面,他告诉高祖说:您的骨骼惊奇,必为一国之主,愿您自爱,不要忘记鄙人说的话。于是,高祖有了远大目标。高祖日角龙庭,实乃帝王之表。李先生将之用在此篇诗,巧妙将高祖不朽功绩彰显出来,才能把贪图享乐、荒淫的隋炀帝不堪之处更鲜明刻画出来,没有极深史料深研,可是做不出如此精妙研琢之辞!”

所有人均在频频点头,不用过多解释,他们都知道自己是做不出如此精妙对比词汇的。

第一百五十六章 礼孝先行,方可固履人根基

接下来俞太尉继续解读,“颈联‘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涉及有关杨广逸游的两个故实,一个是放萤:杨广曾在洛阳景华宫征求萤火虫数,一个是栽柳,此人诏民间有柳一株赏一缣,百姓争献之。又令亲种,帝自种一株,群臣次第种栽毕,帝御写赐垂杨柳姓杨,曰杨柳也。这又是个点睛之!把萤火与腐草、垂杨与暮鸦联系起来,于一有一无鲜明对比感慨今昔,深寓荒淫亡国历史教训。‘于今腐草无萤火,’不仅是说当年放萤之地此时已成废墟,只有腐草而已;更深一层含意是,杨广为放萤夜游,穷搜极捕,弄得萤火虫绝种。‘终古垂杨有暮鸦,’渲染了亡国后的凄凉景象。”

长篇大论,渐感口渴,略饮茶水,再次接续,“上句说于今与无,自然暗示昔日有;下句说终古与有,自然暗示当日无。从前杨广乘兴南游,千帆万马,水陆并进,鼓乐喧天,旌旗蔽空;隋堤垂杨,暮鸦自然不敢栖息。只有在杨广被杀,南游已成陈迹之后,日暮归鸦才敢飞到隋堤垂杨上过夜。这两句今昔对比,但在艺术表现上,却只表现对比的一个方面,让人从这一方面去想象另一方面,既感慨淋漓,又含蓄蕴藉。所以说,这两句诗兴在象外,活极妙极,可谓绝作,乃当之无愧神作。”

关鲁公再次插言,“腐草无萤火同样是有来处的,《礼记·月令》:大业十二年,上于景华宫征求萤火,得数斛,夜出游山放之,光遍岩谷。这句采取夸张法,说炀帝已把萤火虫搜光了。”

俞太尉点头称是,“尾联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用杨广与陈叔宝梦相遇故实,以假设、反诘语气,把批判荒淫亡国主题深刻揭示出来,陈叔宝因荒淫亡国,投降隋朝,与当时隋朝太子杨广很相熟。杨广作了天子,乘龙舟游江都之时,梦与死去陈叔宝及其宠妃张丽华等相遇,请张丽华舞了一曲《玉树后庭花》。这首舞曲是陈叔宝所作。被后人斥为亡国之音。诗人在这里特意提到它,意为杨广目睹了陈叔宝荒淫亡国之事,却不吸取教训,既纵情龙舟之游,又迷恋亡国之音,终于重蹈陈叔宝的覆辙,身死国灭,为天下笑。诗在最后发问:他如果在地下遇见陈叔宝的话,难道还好意思再请张丽华舞一曲《后庭花》吗?问而不答,余味无穷。”

实际上每一首均是这样分析阐解,不同的是,这一次是位当世坛巨匠联解读,就因几乎每一句里都有引经据典痕迹,引据大义,正之经典,得而立论,方成名篇。

这也是此篇诗词华丽,用典周备之处,使得全诗无一议论之语,于风华流美叙述之,暗寓深沉之虑,令人鉴古事而思兴亡。

此诗凸显高度深刻思想意义,唯有缺点就是句句喻用故实,作者自身风格反而淡化了,且内容俗套,说书故事语汇多些,与历来古古诗法律有诸多不契之处。

但他人结语,用在诗腹,也可谓之别以新奇之意作结,杼另出解释,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理解。

作者风格不显,也是此类凭吊固有桎梏,诗主题意在铺叙故实,二者取其轻,也是不可避免之事。

关鲁公做最后陈词:“此诗全以议论驱驾事实,而复出以嵌空玲珑之,运以纵横排宕之气,无一呆写,无一句实砌,斯为咏史怀史之极。李先生此作,纯用衬贴活变之,一气流走,无复排偶之迹。首二句一起一落,上句顿,下句转,紧呼四句。‘不缘’、‘应是’四字,跌宕生动之极。无限逸游,如何铺叙?四只作推算语,便连未有之事,一并托出,不但包括十年事也,此非常敏妙之。结以冷刺作收,含蓄不尽,佥觉味美于回,律诗寓比兴之意,我自认为,此作动荡有情,实乃古今凭吊之绝作!”

他这话并未引起在场人异议,一是此诗的确无句不佳,前半展拓得开,后半发挥得足,真大之作;再有将之视为首名尚未定论,便是某几位心有不同意见者,此刻也无话可说。

俞太尉宣布过十篇入围题目,就此遣散众人,晚间长安城最大酒楼内还有慰席犒宴,那时再彼此加深感情就是了。

李之则被单独留了下来,倒也不用担心此举为众人暗里诟病,众大佬内本就有他未来岳丈,而且他新开店铺近在眼前,且握宣纸来源,旁人是说不出什么的。

十王里有几人道声歉意,尽皆离开,另有十几人也一并跟了去,明王嘴角撇过一抹意味深长:“李先生,留在此间都是真正人,你那店铺层听说只展示纸质品,我等此时过去,会不会会给你生意造成不便?”

李之呵呵乐道:“层暂时为顾客禁足之地,下面再是忙碌也不会启用它!诸位前辈大人是在给我李正脸面,此等添光加彩事,当然不容错过!诸位有请!”

恭让之际,上官婉儿自不远处一晃而过,眼神投来之势里,莹波怏怏,且诸味杂陈。

几位耄耋老者,均有专人相扶,一路虽说不似颤颤巍巍,脚步也是极慢。

“正,你可没见,一整日有几人脸上神色那叫一个郁闷,却又不能表现得过于裸显,神情那是个古怪之极!”临淮郡王低声言及李之也曾预料之事。

“那是他们自找的!”李家老祖李桐就在身侧,酒红面庞在一缕夕阳斜照里笑得很是生动,其上皱纹欢快游动。

“此次大会,令我等深知,你之前所做诗绝非偶然之作,可惜了,好好未来坛巨匠不做,搞劳什子生意,平白将你一颗灵慧心给沾染了!”

此话出自于前面略带蹒跚的俞太尉,语气里颇有些恨铁不成钢之恨意。

“您老与小子我心内所想还不太熟知,我志向不在于此,更想借助大唐经济发达来促进国土平定,国民富足,社会秩序稳定!讲什么报效朝廷那是空话大话,小子只认准一点,国富才可民强,国家拥有雄厚财力物力,才能够集力量办大事,民强则是国家富盛在做保证,相对来说这是我长久策略,也是自己生于当世最远大抱负!”

四处传来几声低叹与喝彩,连那俞太尉脸上暗淡也似乎生动了些:“于国家而言,外设百倍之利,收山泽之税,国富民强,器械完饰,方可蓄积有余;于个人角度,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志。具有宏图之志,才有人生至善境界达成可能。老朽很敬服你小小年纪,居然如此志在高远!稍后我给你题一幅字: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其这个‘止’字,望你能一生谨记!”
首节 上一节 165/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