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161节

关鲁公不仅与临淮郡王交好,东诸山也是他每年盛夏必到之处,山顶一处如寺庙狭小院子,就是他每一年避暑之地。

这样的渊源,自然也知道了瑜然郡主与李之之间微妙关系,才会有如此讲来一番。

临淮郡王笑着作答:“还是我家清绮有眼光,好在做父亲的心痛闺女,没狠心做出强行拆散之意。”

“那是我自小就与清绮郡主结伴长起来缘故,我家与郡王府又是故交,您老也是有些舍不得!”李之一旁营造气氛。

众人大笑之余,关铭面向李之言及,“长安城各世家代里,也偶闻你与郡主间交好一事,但那时可无人猜想到,儿时玩伴,居然真能有所成就,毕竟门户上有差异!”

正如关鲁公耿性为人,关铭讲起话来也是从不做绕绕弯弯,话意直来直去。

李之已与其有过短暂交流,尽知其讲话方式,倒也早有深刻体会:“采兄说得在理,不然也不会遭受到城郊那一场祸事,好在郡王大人体念小辈们那时窘迫境地,早有提前准备!”

“什么体谅一说,那都是骗人的,没有消息提前知晓,谁人胆敢擅自调动军方力量!”临淮郡王乐道,“十王宅里有人善意提醒,怪只怪那位泽王府德元子,行此阴损之事,还跋扈得几乎尽人皆知,以我远低于十王身份,不抓他个现行,又能去哪里讲理?”

关鲁公捋须微笑,“但就是你这一,从此改变了长安城旧有秩序,更随李先生从此不再隐藏实力,目前城内可是被你翁婿二人搅得那叫一个尘土飞扬!”

“关键还是正自己有能力,就是我这看着他长起来的长辈,也绝不知这小子两年西行归来,居然凭空多出来一身本事,直到此时我还迷糊着呢!”

他这话半真半假,带给旁人听却是如发乎于心。

“长安城家院、市井都言,李先生两年西行路上必然奇遇无数,但在我看来也只是璞玉深埋,两年感悟,一朝迸发,才从此由生一代奇才心性被激活。有些常理不可循规推衍之事,往往就会伴生神奇事物接踵,李先生应该算是此种不可知事物,没有必要深究其间,那只会是对玄奥事理的一种亵渎!”关鲁公寓意深远。

“小子我可没你老人家口这般神奇来历,您老也别李先生这样称呼,我只听得浑身不自在!”李之面色很恭谨。

关鲁公摆大笑,“你可莫要谦虚,据说明王、淞王几人也是这般称呼与你,我一个闲散半退隐老家伙又有何自持的?李先生,我可是听闻,你将我那顽劣小徒给降服了?哈哈,要我看来,这事比之创作出《终南山》那等名篇还要难上几分!”

“哪里来的降服一说,肯定是您家懿懿公主乱嚼舌头!老爷子,咱实话实说,那张旭可不是位简单人物,将来会在草书上有开门立派能力,对于这点我深信不疑!因此也就意味着,无人能将他降服,我只是暂时用宣纸与高度酒来引诱他罢了,这小子现在还年轻,再过得几年,怕是就成一匹脱了缰野马了!当然,我所说野性是来自于他在草书之道上的肆意驰骋,此人性格豪放,洒脱不羁,更是才华横溢,学识渊博,您说您自己都降不服他,我这外人更无能为力了。”

李之之所以竭力凸显张旭未来之能,就是深知此人将来的伟大之处,甚至此人还培养出颜真卿那样创立“颜体”楷书更恐怖存在。

而且颜氏家族,是长安城除皇亲国戚大世家之外的最大异姓大家族,其祖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在后世家庭教育发展史上,仍具有重要影响。

第一百五十二章 关氏父子

关铭点头应和,“伯高兄弟的确不是容易被臣服之辈,他善草书,性好酒,有人说他粗鲁,给他取了个张癫名号,在我观其内在,另有性情慷慨,豁达大度真性情!就是我们关家大部分人,也没有几位真的厌了他,不然屡屡侵犯我父亲书房,怎会无人找他麻烦?就因为他是一位纯粹艺术家秉性,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引得人人敬仰。”

李之鼓掌赞同,“就该如此认为!此人此时书法之功力已经极为深厚,并以精能之至法与豪放不羁性情,必将是未来开创狂草书风格之典范,对于此点,我深以为然!”

“咱们就不言他了,李先生,之前你那首《庚辰西域清明》我也有幸拜读,那时就觉你这人不同一般,只是我倚老卖老,借此会有一句进言。那就是你书法上还有颇多漏洞,显是未曾有高人名家指点,法度严谨,力险峻虽已有初具,但相当缺乏个人风骨与字义理解,此时你年纪尚轻或许不显,但再无专门深研,怕是等你个性字体一经久固下来,再想改良可是极难了!”

李之躬身向关鲁公拱致谢,“这也是我没有时间缘故,再加上书法上感知悟性太过低下,才导致此方面短缺!您老人家提醒的是,小子我一定会在此方面狠下苦功!”

临淮郡王此时给关鲁公递过一物,“这是正一月前所写,您老再对比一下今日所书。”

那一页硬黄纸,正是李之之前所书《庚辰西域清明》,细观之下,关鲁公惊讶地起身直立:“你小子果然深藏不露,这一月前书法,在我看来较之稚儿涂鸦也强不过两分,但一月后你就有如此大幅度提升?是你自己临摹所致?无高人指点?”

“怎么,父亲看走眼了!”关铭突兀冒出来耿直一句,引得现场哄堂大笑。

“何止是走眼,为父是眼瞎了才是!”关鲁公也是呵呵生笑,“其实他今日所书里已有汉魏风,更有几丝书圣王羲之行书痕迹,虽具有规矩模仿意,但严重缺乏自成一家势。博采众长自然无错,也只是相对于寻常人等而言,但与你自身字造诣结合起来,就显得有些浮漂而无根基。不过,你自身有你自成一路成长轨迹,原本我想为你介绍一位书法大家,但真若如此,反而会对你自行摸索多些羁绊!这样一分析,我不是眼瞎,又是什么?”

他摆制止了李之的谦辞,“昔日书圣王羲之喜好养鹅,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情操,还能从鹅某些体态姿势上领悟到书法执,运道理。对照你之前所书,我忽然发现一点,你领悟书法来源出自于某种自然顺反、阴阳之理,是不是你对道家法术有所涉及?当然,有不便之处,不需回答!”

李之扬起大指赞道:“关鲁公果然一代名师,我体内已然生得一缕内家真气,这等真气就是得自于天地自然精粹之气。实际上我对书法并无更多深研,之前所讲没有时间也是实情,但运之时,令自身体内真气灌注掌与端,也的确能令其深浸意。只是我此时道家内修之术修为尚浅,还不能做到脱离所处环境态势,全身心融入真气那种道法自然规律当!”

“这就是了!”关鲁公一拍大腿,“什么名师指点,也不如发乎由心的那种任其自然,故而至一天地之道,包括书圣王羲之!道以虚无为体,自然为性,自然而然,不可勉强。你若另投名师就是某种勉强枷锢!心与神处,形与性调,静而体德,动而理通,随自然之性而缘不得已之化,这是上千年来无数书法大家心目最理想书法境界,但从未有人达到其一二!洞然无为而天下自和,淡然无欲而民自朴,既是为人治世之道,亦为书法最至高境界。李先生,今后不需任何人教化与你,你体内真气就是良师,自然守道而行,万物皆得其所矣,是你所专有书法进阶独有方式。我深信几十年后的某一日,你的书法修为会超过任何所谓大家!”

闻听者无不悚然动容,关鲁公一番话无疑超越了所有人认知,但无人能从其找出他言语里有何不当之处。

只因一切书法极高深意里,都具有诸如飞鸟鶱腾之势,清流激湍为流觞曲水之势,隆冬枯树疏瘦之势等等,均蕴含有浓烈自然流转气息,那才是极尽用使锋之妙显现。

而书圣王羲之究其书法大成成因,与他信奉道教,崇尚与道合一有很大关系,而在书写过程,不知不觉地受到道教化潜移默化影响。

因此他是修身养性,既精通道法,又能挥毫泼墨,落成体方面的典型代表,已将修道与书法艺术相互契合,相得益彰,因而才会令他作品产生具大艺术魅力。

但再是熟读道法,精晓其理,也无法与真正修行之人相提并论,李之既然通过修行而得到体内真气,更不是普通修行者能够比拟。

再往深处思量,这些人当然被李之无限发展可能深深震撼,这才是他们悚然动容原因之所在。

&nsp; 李之却是对这种推理看得相当淡然,“一切仅存在于理论当,不为道法修行者,不知其所修之艰难,如登山涉水于天崭!我也认同关鲁公之论断,但寄托于道法修为难如登天。”

关鲁公展颜一笑,“理论就是思想,是关于事物知识理解与论述,而它与实践是统一平行状态,对于你而言就是自然现象演绎推理。换句话说,你的出发点远超常人,身具诸般所长也意味着你身上有莫大气运加身,道法修行与书法合而融一,或许不仅只你在摸索,但毫无疑问,你是最接近者!成功与否旁人帮衬不上,身体力行为你唯一选择,如何取舍,也只有你心自有决断!”

旁人或许对他此言有颇多不理解,但在李之看来,这位老人思想之智睿,竟是洞彻自己心所想。

夏婆婆等人此时却是端着饭菜过来,临淮郡王笑言:“即使我家女婿将来可成就半仙之体,在此之前也离不开五谷杂粮!我们还是尽快进餐,未时一到还要就座枯想半日时间!”

关鲁公笑应,“所谓监考也的确是难熬,大气不敢出,又不能与人作更深交流,而且这些人里又多位年高体弱之辈,与枯想冥想也无二异!李先生,哪一日还请你给老头子我诊断一下身子骨,我看临淮兄弟可是红光满面呀!”

一边给众人端送碗筷,李之一边回道:“那是自然,我也好有会向您老讨教一番!况且我与采兄脾性相投,虽他言谈偶尔会给人带来出其不意的难堪!”

关铭乐道:“愚兄就当你是在赞扬我的耿直了!这一点我随父亲,所有灵气都跑到我小妹身上了,疏于交际仅是借口,特意躲避才是实在话,我知道自己讲话很容易得罪人的!”

“我看你适合生存在明王府那等环境,新老明王我没资格评论,但相比明王府那些同辈们,我参与其间就像是言吐格外琐碎一般,包括效晟兄与方伦兄,多数时间都是在倾听,极少发表意见的,古板得很!”

“我与方伦兄有更多交流,你可不能怪罪他们,再是同辈人,再是思想开明,毕竟人家年岁摆在那里,比我都要大上十几岁,无形代沟还是存在的!”

耳听着两人间交流,关鲁公低声对临淮郡王讨论着:“我这痴儿一向少言寡语,居然与李先生有问有答,实在稀罕之极。”
首节 上一节 161/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