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唐朝生意人

唐朝生意人 第1024节

此人的言辞其实并无多少阿谀奉承之意,所说的也是实情,至少在军事、民生上都有巨大正面作用。

王谅补充道:“不止是张东家有此气魄,我也打算大笔投入,不敢瞒着公主殿下与李先生,我们的货物里,就有大批现银!”

这一点可瞒不住李之,正因他早有探知,才会有这方面的主动提及,便是太平也不知他的心思。

“这么说蔬菜销路没有问题?粮食方面呢?”李之问道。

张隆维答:“粮食也有很大缺口,不然关内的运粮车队也不会这么拥挤,导致官道都无法正常修缮!”

王谅也是如此作答:“这一次我还打算多运些粮食回去,据我所知,目前小兴安岭一带已出现粮荒了!”

李之很高兴,是为了他的航道开通,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见成效:“目前登州方面应该已组织起来民间的货运通道,你们东北也应该提早有个具体章程,下手要趁早,几家联合起来共同出资,在今后货物北运上就能占得先机,这也是一条生财之道,运营好了并不比货物倒卖挣得少!”

“李先生难道没有这方面的打算?”张隆维反问道,这也是客商们之前商议过的。

因他们的头脑,当然能看出其中商机,但都在担心李之有心涉足其中。

李之摇头笑道:“我的生意涉及仅到三山浦码头截止,目前以及今后也绝不会有心向北发展,这一点你们不用担心!”

见有人很隐晦的松了一口气,李之暗笑,他即使不知道几年后东北地区形势就要大乱,也不打算向北扩展,一来没有那份精力,二来他深知一家独大的弊端。

不仅他不想参与,反而主动给他们提供帮助:“今日里我刚刚在鹤衍宗返回,更北边的玄武门、六品堂也有人赶到了,整整喝了两日的大酒!以后你们若在民间遇到麻烦,可凭我的书信找他们从中说和一下!”

“玄武门、六品堂?那可是东北最大的两个门派,连极北的老毛子军队都不敢招惹,李先生与他们关系很好?”无疑,李之的话带给他们更大震惊,王谅更是惊得站起身来。

太平一撇嘴:“玄武门的门主姚子安、大长老叶瑞,六品堂的堂主竺翰池、副堂主台永宁,都与李先生以兄弟相称,其中敬重多过了交情!”

她这话还是往客气了说,当时可是其亲眼所见,那一众人眼神中的敬畏之意更浓些。

客商们均是心中暗道一声,好家伙,居然个个都是两个门派里的头面人物,看来李之此人的修炼界中地位同样极高。

李之却是在暗笑太平公主语气里的江湖口气,他没想到堂堂皇女公主,仅是跟随自己在东北一角转悠了数日,就懂得利用混迹江湖的心理了。

“有李先生这句话,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到时候若有需要,一定会劳烦先生给带句话!”张隆维很善于把握时机。

李之正色道:“照理说,诸位都是老生意人,不容我在其间乱出些主意,不过我只是想提醒大家!航道开通的意义远不止山东地界的交易,南方也会有大批日用品直接发往登州!比如杭州的丝绸,布匹,广州的饰品、日用杂货,登州港会在固定的日期有专用船只转售此类用品,也省得你们在远途跋涉赶往南方了!”

盛京航运今后会有稍小一些的船舶,在广州与登州之间的海岸线运营,他这是在提前给自己打广告。

但在这些东北客商们看来,却是有一个生财之道,也的确省却了他们的长途贩运,即使价格上更高一些,也是极乐意接受的。

张隆维不由自主地叹道:“李先生,可别这么说,在我们看来,先生的生意头脑远比我等要精明太多,更关键的是,整个大唐也只有你才有这样的实力!”

他可是知道盛京海运已经开始了跨洋的西域、欧洲之行,再加上国内的各航线所用船只,仅这些的投入就会是笔骇人听闻的天文数字,他这般感叹也是事实。

太平得意地插言:

“这话倒是不假,李先生仅是长安城的生意所得,就抵得上整个大唐一年的税收数倍了!知道为什么朝廷没出面干涉吗?因为他向国家无偿奉献了新型火药配方、新型造船工艺,以及可惠及前天下人获益的农耕、水利机械设计!不知不觉间,我们大唐的开明程度,在两年里跃进了一大步,而且是全方面的,我的意思你们懂得吗?”

尽管有些已经不是秘密,但此时这般完整的听来,还是让众人对李之越发高看了。

太平言外之意也显而易见,那就是朝廷无论如何也不会做些卸磨杀驴之事,紧跟着李之身后做生意,只会更长远。

因为朝廷知道他所奉献的任何一类,都比辛辛苦苦经商要省心很多,他完全可以依托那些舒舒服服的做个富家翁,安守太平,尽情享受。

但他却没有这样做,而是通过生意将经营理念扩散到大江南北,虽说同样赚取了巨额利益,却带动起来的商业氛围,更是直接影响到大唐国力,这份无形贡献同样让朝廷深有体会。

若非其在经济上的贡献,不然武后怎会安于对长安城长时间的不做过多干涉?

说着话,船上的大厨们已经把伙食呈上来,李之也将身边人尽数招进来,正事也就此告一段落。

东北人饮酒很凶,但伏辰等人不仅好酒,还是修行之体,应付他们还是很容易的,于是现场气氛很快就火热起来。

正文 第八百零三章 屠戮再起

有山里新打来的各类山珍,又有船员们打捞的海货,这一顿酒宴可是丰盛之极。

便是奥斯、伯哈义、法立德三人位异教徒,都抵御不了绝香气的引诱,舔着脸凑上前来,只要挑拣些桌面上可食用的就是了。

此刻船行已近半途,内环沿陆码头是不需要一一探航的,那里日常早有船只通往,何况目前仍有营州等几个小码头处有轻微冰冻。

船到登州,即刻有登州府官员前来,包括三姓士族中人,而且他们的陆地货运门店已经铺展开。

虽说盛京零号尚未正式通航,港口外竟是已有不少装卸工人,以及货运车马在等着生意上门了,可见士族家态度很积极,当地人也极看好之前半死不活的港口吞吐。

不同于李之曾去过的那几个大型港口,登州港还有装备完好的海防设施,并有官兵驻点守备,所以港口内不是有前来船舶停靠,是不容许工人们进入的。

但盛京零号上传来有货物来到后,尚显业务冷清的宽大货场上立刻喧闹起来。

那些工人们多属于零工性质,即使明知盛京号还未开始运营,就早早在此间干等着,就是为了提前占下将来的生计机会。

他们大多是凌晨就来到了,那时候是渔船靠岸的时辰,每日里的海鲜鱼类正是那个钟点开市,往往天色大亮就会闭市。

等到鱼贩子们装货离开,这些人就继续等在这里,他们家里没有田地,只能靠在码头上卖些苦力讨生活。

东北客商还是首次来到登州港,之前他们的货物是通过陆路,均是自幽州、渔阳那边绕行,最东边也只是到沧州截止。

但他们对这里的服务还是很满意的,并不像来时的三山浦,货物运到后入库还好说,装船时还要到处去找人。
首节 上一节 1024/116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之血染长空

下一篇:万历159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