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年代:开局退伍回家 第9节

第18章 表妹堂妹都不漂亮

  好在大姑没多久也到了,省的罗成一直跟小姑尬聊。大姑罗娟,也变年轻了,但跟印象里的模样也变了很多,个子都好像稍微矮了几分,人也是瘦弱,脸色蜡黄。

  而且大姑家竟然也有四个孩子,这是罗成没想到的,在罗成的记忆里,大姑就两小孩,一女儿一儿子。大姑的女儿王月和儿子王恒,罗成都是认识的,王月倒还好,有些变样还认的出。而大姑的儿子王恒在后世可是一个小胖子,一顿要吃三碗饭,还得压实了的那种。

  可现在大姑两个儿子,都是瘦瘦的,哪有小胖子的身影。

  大姑一来,自然看见自己的妹妹罗红了,而她身边穿着退伍军服的年轻人,虽然几年没见,但一眼就认出来了。比去部队的时候说不上壮实,但有肉了不少,不像这时代的其他人,大多都是瘦巴巴的。

  罗成是立刻上前招呼,让罗诗诗给大姑带来的小孩也都分瓜子。而王月,跟诗诗差不多年龄,立刻走到一起有说有笑的。

  闲聊了几句,大姑就和大姑父先进屋去跟父母打招呼了,而且还有奶奶这个长辈在,来了不立刻去打招呼,没礼数。甚至几个小孩也都被喊了过去,小姑刚来的时候,也是带着小孩去跟父母和奶奶打招呼了的。

  而大姑打完招呼后,大姑爷也留在房间里跟父亲闲聊起来。凳子还是他们自己家带来的,和小姑家一样,都是带了两凳子来。

  时辰还早,主要是看太阳的方位,再简单点,就是看影子的方向。都能大致看的出什么时间。

  大姑来这里,也是主动的找到罗成说话。而问的内容也都跟小姑差不多,主要是这年头关心的事情也就是工作和生活了,罗成没结婚,自然也就是问对象的事情。

  而不客气的说,方圆十里,罗成这样的条件,要找对象在大姑小姑她们眼里还真的是随便挑。主要是方圆十里也都是乡村,按说罗成有文化有技术,还会开车修车,要是镇里镇长有合适婚龄的女儿,她们都感觉配的上。

  也就是她们感觉罗成太优秀了,反而没给介绍对象。否则罗成这年龄,在乡镇里没结婚就算是大龄了。

  跟小姑她们聊天,罗成也只能聊一些‘部队’里的事情了,都是后世电视剧里看来的。如何训练的(许三多~士兵突袭),部队的伙食(炊事班的故事),而他属于通信与运输的,属于后期或者文职兵。

  然后就是部队里没有女兵,有女兵也基本是医务兵或者文艺兵之类的。反正就是瞎扯,不但大姑小姑听的觉得很有意思,几个表弟表妹都也站罗成身边听他吹嘘着,不少人脸上还露出崇拜的表情。

  好在没多久,大叔小叔(二叔)他们也来了。都是带着一大家子,屋门口都热闹了起来。在跟罗成打了

  招呼后,也都先进屋去看奶奶了,而这些人都算是自家人,也没啥客气的。

  人都来了,厨房里也忙碌了起来,婶子和姑姑也都被喊去帮忙了。她们见到老妈都得喊大嫂,在这里可得听老妈的指挥。真当是客人呀,来了等吃不成。

  不过也不炒菜,就是煮红薯大米粥而已,不过大的小的,加罗成自己家的人,都三十人左右了。而一锅粥肯定是不够的,只能先把大米和小米煮一锅,煮熟来。然后再分开分几次加水加红薯进去煮。红薯这东西容易煮烂糊。

  煮好一锅就用盆装起来,直接一盆放到桌上让大家盛,锅里再接着煮就是了。而且还算好人数,用棒子面一人蒸一个窝窝头。

  就这样,年龄小点的,应该能吃的差不多,但在发育长身体的,或者跟罗兵这样的年轻人,肯定不可能吃饱来。

  真要放开了造,那今天罗成一家粮食可要去了多了,这后面的日子还过不过呀。

  婶子姑姑他们在厨房忙乎,大老爷们坐在客厅里闲聊着。而大叔小叔的儿子,却没的清闲,大叔的儿子就比罗成小二岁多,小叔的大儿子也十六了,小伙子一个。都去帮罗兵挑水了。今天这用水可会比较多,这上门来吃饭,不能没点眼力劲。

  也就大姑小姑的小孩小,否则表兄弟也一样使唤。

  至于罗成,没人使唤他,他的地位在罗家,甚至这些亲戚人的眼里,有些超然。因此,他在屋外一直跟表妹堂妹他们待在一起,至于更小的小屁孩,拿了点罗诗诗分的瓜子,在附近玩去了。

  这也导致画面有点怪异,罗成身边都是小女生了。大人在聊事情,年轻男人在劈柴挑水,妇人在厨房忙碌。就罗成一个秀气的男生,穿着退伍军服,飒气的在一堆女生中说着笑着。

  好在不是表妹就是堂妹,甚至还有亲妹妹在里面。没这亲戚关系,别人看见起码要用上风流二字。

  但罗成其实也不想这样,不跟这些小女生在一起,就等去跟叔叔和姑父他们无聊的吹嘘。可问题是,这些堂妹和表妹就没有好看的,农村人不是说没有肤色天生白净一些的,但那真是少,罗成的这些堂妹表妹里就没有一个肤白的,自己的两个妹妹也是如此。

  另外都是太瘦了,太‘骨感’了,最后就是身高了。身高是跟遗传有关系没有错,但在发育期间吃不饱吃不好,都会影响一点身高。在后世国内平均身高不断提升也是这道理。

  这也是为什么说别人一看见罗成就觉得十分秀气的原因,其实罗成的长相,在后世,只能算的上是中上。后世的一些男生都开始化妆保养了,有些精致的男人,女人都比不过。

  在这时代,罗成一米七八的身材,配上白净点的长相,以前没有所谓的气质,但那是跟谁比,站在一起大字都不识几个,说话都是方言的一群黑矮瘦里,这气质就自然的突显出来。一看罗成呀,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而这年代有文化的人就是了不得的人。

  今天的月票和推荐票很不理想,但现在字数少,我也不好说什么。今天已经是星期天了,凌晨12点半,我也不奢望什么,后天,也就是星期二,现在起点上推荐都看星期二的成绩的。那一天,养书的兄弟,有票的兄弟,帮忙给一下。平时养着二天三天看一下没关系,但关键时候请帮忙。

第19章 回购粮

  房间里的父亲罗文,也没光闲聊,首先就是分花生,一小盘子花生,那真不是你想吃就可以伸手去拿的。吃的话都想吃,比手速比吃的快慢嘛。

  “来来来,今天我们这些人也是难得的聚一聚,这两年过年都没有这样热闹了。小孩他们有瓜子吃,我们就吃这花生,你们可别小看这花生,这可跟我们以前自己炒的花生不一样,是成子在部队里带来的,一般人可吃不到这样的花生。”

  罗文露着笑容说道,也是在显摆自己的儿子能耐。花生他直接一人分了二十颗,那是真的当着罗成的叔叔和姑爷的面一个个数出来的。而其他人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又没有多到可以随便吃的地步,数着分,不丢人。

  而他们聊天的内容,先是这两年地里收成的问题,都是大吐苦水,收成不好,上面还要求支援北方,公粮上交的并没有减少什么。

  然后聊到的就是罗成了,这次聚在一起,本来就是以罗成从部队回来了这个名义聚一下的。这聊到自己的儿子,罗文也是满足了一下虚荣心,当叔叔的和姑父的都是一个夸,而因为没有文化,来来去去也总是那么几句,出息了,了不得了,主要是那说话的语气和神色,那叫一个诚恳和认真,可不是客套的奉承几句的样子,让罗文这个当父亲的比什么都满足。

  “全国粮票,你们没见过吧,这东西可了不得,比钱还值钱呀。这在城里都是稀罕货,城里人吃的是商品粮,伱们知道的吧,他们每个月都有定量。每个月能领多少细粮多少粗粮。但那也是规定死了的,而这全国粮票是想怎么买就怎么买。你们猜,五十斤的全国粮票能买多少粮。”

  这聊完罗成,自然要回归今天的最终主题——粮食。但说这粮食,上午发生的事情实在是让罗文震惊,说实话,活这样大,以前小的时候还没解放,买粮也没这个粮票啥的。

  实行粮票后,其实农民很难获得这个,农民自身种粮的,却没有粮票,就是这年代的现状。所以说实话,今天的买粮,还是罗文第一次去粮站买粮的,以往家里缺粮了,去亲戚家借,或者大队里赊点。

  以往收成好的时候,年底还能发点钱,这钱他们也能买粮,每个人都有一个标准,量不多,要到大队里登记。这种他们能买的粮叫回购粮,也就是在收成可以的时候才有。

  收成可以的话,大家偶尔发点钱,还要买日用品,盐和油,怎么可能去买回购粮。但现在收成不好了,又没回购粮这一说,加上农民家里也留不住钱。有钱的也去鸽子市买点高价粮了。

  回购粮这东西,实行过政策,但真正用的上的农民没几个。这东西就算你有标准还得去申请的,而这年底的农民,大字不识,还得提前申请

  ,导致的结果就是哪怕村长或者大队里的人说过,也没人记得,听到回购粮也不知道操作。

  但你说这回购粮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嘛,那就又错了,哪怕是收成好的时候,农村人最多能吃上点干巴的粮食,不存在放开肚皮吃的情况。

  以后要是收成好,就拿罗成来做比方,他有现金,就可以让家里人到大队里去申请回购粮,虽然不多,但那也是不要粮票的粮食。

  特别是罗成以后真的参加工作了,粮食收成好,在南方每年可以买上两次回购粮呢。这城里人也不可能天天吃细粮,但有回购粮,别人舍不得吃,罗成舍得呀。

  父亲罗文在卖着关子,其他人也配合,主要是的确想知道五十斤的全国粮票能换多少粮食。粮票这东西,他们都知道很重要,但太难获得了,镇里有早餐铺,你有钱没票都买不到,能在早餐铺吃个早餐都够吹嘘的了。更别说这五十斤的粮票了。

  一百五十斤的红薯,一百斤的棒子面,剩下的还买了一些其他类型的粮食。

  棒子面已经倒进缸里了,罗成家有一个大米缸,还是爷爷在世的时候传下来的,别看旧,厚实的很,实用。就是这两年就没装满过,大队里发粮,也不可能单纯的发一种粮。

  所以就算是发粮的时候,罗成家的米缸也没满过。总不能各种粮食混装。

  红薯放在罗兵住的柴房里,就算等下给叔叔姑姑们分去一半多,这红薯也打算放那,晚上罗兵就谁那,安全。放柴房也不怕老鼠什么的。当然不是说不怕老鼠啃,要是真有老鼠,罗兵还要兴奋呢,说不定能开一次荤了。

  听到罗文说的数字,虽然红薯这东西不扛饿,水分也多,但在这时候也是救命粮呀。总共能有二百五十来斤,看大哥这意思,会拿出不少来分给他们,救济他们。

  虽然没明说,但罗兵喊他们来的时候,都让他们带上布袋子,所以这还需要直接说嘛。只是一个布袋才多大,能装多少,看样子大哥也就每家意思一下吧。

  “买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能买这样多,我们今天去的时候,还只带了几个小布袋过去。等会吃过饭,我跟你们嫂子商量好了,你们一人带十斤棒子面和二十斤红薯去。这样你们的日子也能好过点,这可都是你们侄子和外甥的功劳,这点你们可得记着。”

  “大哥你这话说的,罗成可是的亲侄子和外甥,今天就算没这出,他要是有事找上我们,还不是一句话的事情。”

  听到罗文的话,大叔罗武回应到,这也是实话,这年月的亲戚关系比后世看重的多。人性也淳朴,要是亲侄子有困难寻求帮助,没能力帮是一回事,有能力帮而不帮,真的会被人背后戳脊梁骨。

  说句很残酷的话,在这饥荒年,也就是这样的淳朴害死了很多人。在饥荒之前,总有一些人稍微富裕点,有点存粮。但就是因为帮衬,导致别人也没有帮起来,自家也陷入粮食不够吃的情况。

  这到最后,很有可能不帮衬亲人,自家勉强能撑下的。而因为帮助了亲人,可亲人吃完粮后,饥荒还在继续,然后来个团灭全部饿死。

  一天两章,准时送上,可兄弟们的推荐票和月票越来越吝啬了。别催更新,周二需要追读数据,留着那天加更。存稿也是边写边发,偶尔存一点点。

第20章 特殊时期吃饭的规矩

  这年代的一些情怀真的很难评判,亲人们特别的团结,有事也是一起上。谁被欺负了,真的可能会因为年轻辈的人一个小小的斗殴,起因家族之间的团战。当然了,也存在一些自私自利的人,就算是打仗期间还有汉奸呢。不过毕竟是少数。

  这年代虽然讲理,但在农村,很多争斗就是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清官都难断是非,一起争斗,家族人口单薄的人,就会处于弱势。

  一人可以分十斤棒子面,二十斤红薯,大家对罗文这当大哥的自然没话说。本来就是大哥自家的东西,大哥还要照顾岁数大的老妈,这一下分出去一半了。特别是大姑爷和小姑爷,他们的身份可没两个当叔叔的关系亲。

  这嫁出去的女儿就是泼出去的水,虽然现实里没话说的那么无情。但真实情况就是女儿不如儿子,有能力的父母要救济小孩,也是先紧着儿子来的。

  罗文的做法说明他们可没把自家妹子嫁出去就当外人看,这要是敢对她们不好,就得掂量掂量了。

  罗家人,包含罗成家一些更远房的亲戚,在龙阳镇的人口算不上很多。但也算过的去,可现在出了罗成这样一号人,要是跟罗家人起争执,就算镇里或者村里大姓(人多)的,也要考虑了。

  几人带来的布袋都不大,带能装棒子面就够了,红薯这东西,一人抱几个,二十来斤其实也没多少,今天来这里的,哪家没四五个人的。

  子女齐聚一堂,孙子孙女,甚至曾孙都有了,今天最开心的其实是罗成的奶奶。昨天晚上吃了馒头,今天早上又吃了几个素包子,这身体的体能至少是恢复了不少,走起路来看上明显有劲些,但这也是体能上的恢复。真正要身子骨变化,还得吃些营养类的东西,慢慢的调养。

  一大盆红薯粥,就在男人们闲聊的时候端了上来,但没到开吃的时候。一锅红薯粥不只一盆,剩下的在厨房另外一个盆子装着。得等第二锅煮好了才好开吃,否则这样多人,总不能才吃个一二碗,又放下碗筷闲聊等第二锅吧。

  桌上放着一盆热腾腾的红薯粥,里面可是放了细粮大米的,罗成说小米有营养,奶奶喝了好,又放进小米混着煮。

  平时在家里都喝的稀的,那稀的程度都可以直接看见碗底。今天别看一大锅一大锅的煮,要知道小米大米这东西,本来煮粥的话,一斤就能煮一锅比较浓的粥,虽然今天是准备分三锅煮,但红薯的量可没少放。

  看着不能立刻吃,几个闲聊的大老爷们都把凳子搬出来坐走廊上聊天了。这也看见罗成跟着表妹堂妹混一起,而他们的儿子,年龄小的又待在一边找虫子玩,年龄大的,在帮忙干活。

  就这画面,竟然没有一个人觉得违和。这要把罗成

  换成一个堂弟表弟试试,保证第一眼看见就想揍一顿,不像话,人家在忙,你一个男的待在女娃堆里混,像什么样。

  粥煮的比较快,又是第二锅,大米小米都是在一开始煮好了的。也就是十来分钟,大姑就出来喊吃饭了。

  这吃饭,先盛锅里的,因为锅还要空出来,煮第三锅。盛好后,也不是立刻就开吃的,否则别说这是粥了,就算是干米饭,这些能吃的,也能几口子给你咽进肚子里去。

  这吃食,得讲规矩,你多吃一碗,别人平均下来就要少吃一口。第一碗,每人都有,家里碗筷不够,都让他们带碗来的,这年月碗的大小也比较统一,不存在谁带来的碗大碗小的。

  家里有年龄比较小的小孩的,像小姑和大姑家,都有十岁左右的。虽然不用喂,但起码得帮他们盛好,还有大叔家的儿子都有小孩了,儿媳妇也是带来了的,也得照顾好。

  反正就是该盛的盛,吃饭要有眼里劲,吃完了就得等着,等大家都第一碗干的差不多了,自然会有人带头去盛第二碗,那时候大家都可以跟上了。

  这是在农村,在城市里如今也是有规矩的,只不要稍微好一点,但哪怕是亲人间的走动吃个饭,又或者是同事间聚聚。这吃饭还都要记得给饭票招待的人,到人家家里去吃饭,伱这钱可以不给,要是不给饭票,人家可能就要努力的省出你这一口来。谁的定量都是有数的,甚至在城里,谁当家,其他人,哪怕是父子之间都要交饭票。

  姑姑婶子她们也不上桌,别说她们了,就那么一张桌子,能坐几个人,干脆也就罗成的父亲和叔叔姑爷他们坐着,本来是让奶奶也去坐着的,但奶奶不愿意,她愿意到厨房里站着跟老妈她们一起吃。

  除了奶奶,吃饭没限制,其他人都得按照规矩来。不懂规矩的,在厨房里你摸不到锅铲,在客厅里,几个大老爷们会直接让你明白什么是规矩。

  所以罗成这一辈的,或者说这辈份以下的,都是端着碗在外面站着吃。觉得站的累的,可以随便找个土块石块的当凳子坐。

  在厨房的罗成老妈会在大家第一碗吃的差不多的时候,去客厅看看,要是客厅里大老爷们都吃完了,就会开始招呼第二轮。而第二轮,又有规矩了,年龄太小的小孩,基本上没机会进入第三轮,也就是十岁以下的。

  另外就是没结婚的女生,也基本是就给吃两碗,有点重男轻女的思想意思。说是说女娃本就应该没男娃能吃,但这都是没油水的年代,吃干饭女生一样能吃三碗,稀的怎么可能就吃不了了。

  不过这一轮对女生也会有点照应,会尽量多捞点红薯给她们。

首节 上一节 9/1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长得太凶,开局吓哭女主播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