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767节

第一零二四章 未雨绸缪,人才困境的根源

  “有些事情不能只看眼下,要把目光放得长远一些,现在得不偿失,不代表未来。”

  陈锋摇了摇头,拒绝了郑富真的规劝。

  他能做出这样的决定,肯定不是一时兴起。

  西方一直都是培养高端人才的摇篮,尤其是在商业与科技两方面。

  任何一个大型企业内部,职位越高的管理层,西方留学背景的比例越高。

  至于跨国企业,更是如此.

  几乎任何重要岗位的招聘,都会对留学西方的人才高看一眼。

  以前的西方,在所有人眼里都是发达先进的象征。

  这倒不是单纯的崇洋媚外,而是西方确实有这样的实力。

  最发达的科技,最先进的商业运行模式,最有效率的企业管理方式,几乎全都发源于西方。

  想要获取更多的知识,提升自己的眼界和能力,留学西方是最佳途径。

  就像这次空天母舰的研发竞争,西方的项目团队简直是人才济济,看的陈锋都要流口水。

  除了十二名诺奖级的科学家之外,还有大量极具天赋的青年科学家。

  这些人如果来到东方,每一个都是足以在科研领域挑大梁的存在。

  但在西方,这样的人才并不稀奇。

  全世界的天才都被涌入西方,相互竞争。

  那种感觉就像是县城里的高考状元,进入清北的场景。

  陈锋作为一名史上最成功的企业家,对于人才方面的问题自然看的非常清楚。

  目前为止,西方在教育领域依旧是无可置疑的全球主宰。

  世界排名前一百的大学,超过90%都属于西方或则是西方的盟友。

  毫不夸张地说,西方在吸收全球各地人才的同时,也为全世界输出了大量的人才。

  同时,这些输送到全球各地的人才又在无形中帮助西方扩展了影响力。

  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形成了一个体系闭环。

  全球各地的人才,前往西方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其中最优秀的一部分留下,融入到西方社会。

  没有留下的那部分人才,回流到各自的家乡,用学来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帮助本土经济发展。

  在这么一个各取所需的循环中,西方的影响力也在无声无息中蔓延。

  随着东西方之间的对抗越来越激烈,全面化的矛盾也已经上升为综合实力的抗衡。

  就算陈锋不主动宣布拒绝西方背景的人才,西方也已经开始拒绝东方留学生的签证。

  目前,西方理工科的留学名额几乎不再发放给东方的留学生。

  如果去学什么人文艺术,西方佬肯定是张开双臂,热烈欢迎。

  但科技、金融、经济管理等专业,却早已开始将东方人拒之门外。

  所以,陈锋做出什么样的反应不重要。

  重要的是,双方的人才交流在未来将很快陷入全面停止的状态。

  直到这场对抗分出了输赢,决出了最后的胜利者,才会重启交流。

  既然如此,陈锋倒不如索性主动跳出来,禁止招聘西方背景的人才。

  反正以后不可能继续人才交流了,还不如出一口气来的痛快。

  更重要的是,他有心打破西方在高端教育领域的垄断。

  对于东方来说,这才是一个目前最无解的难题。

  西方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垄断优势太突出了,这可是几百年的底蕴。

  那些世界名校,大都是有数百年的建校历史,诞生了无数的知名人物。

  高等院校和经营企业不同,需要一点点地积累底蕴。

  像龙腾集团不到十年就能从一家小企业成长为全球第一,但一座高校却绝对不可能出现这种崛起的速度。

  通常情况下,一座高校从建立到成为世界名校,起码也要耗费百年之功。

  所以教育界有句箴言:十年育树,百年育人。

  教育是长久之计,不太可能一蹴而就。

  “老婆,你信不信,就算我们放开了招聘,西方背景的人才也会越来越少,如果你关注教育的话就应该能够发现,最近三年以来前往希望的留学生数量呈现断崖式下降。”

  “如果继续细分,把人文艺术专业的留学生排除掉,只看理工科的留学生数量,那几乎已经到了归零的程度,可以说在理工人才交流上,东西方已经处于事实中断的状况。”

  说到这里,陈锋叹了一口气。

  一方面因为西方的环境对留学生越来越不友好,有移民打算的人越来越少。

  另一方面,西方的高等院校早就不愿意再招聘任何东方留学生。

  双方都已经势同水火了,不可能继续以前那种大规模的人才交流。

  “我知道目前东西方的人才交流已经接近中断,但别忘了我们是一家跨国企业,可以在全球各地招聘人才,西方总不能全面终止全世界的留学生吧?”

  “我们龙腾集团在全球范围内都具备相当大的吸引力,只要我们愿意去做,就可以从海外源源不断地补充足够的专业人才。”

  “但现在你在全球媒体前做出了那样的生命,等于是阻断了吸纳高端人才的途径,对我们这种规模的企业来说,意味着很严重的人才流失。”

  郑富真还在继续劝说着,不想因此造成集团的经营困境。

  要知道,现在的龙腾集团处于业务快速扩张期,正在享受着东方崛起的种种红利。

  只要储备人才跟得上,各领域的业务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铺展开来。

  但陈锋的决定,却恰恰戳中了龙腾集团的软肋,那就是人才储备不足。

  说来也高校,正式员工数百万的超级企业,竟然存在人才不足的问题。

  这种看似不可能的问题,偏偏就出现了。

  因为龙腾集团的多元化发展,很多领域都是刚刚进入,还没来得及储备充足的人才。

  像金融和医疗两大产业,更是面临严峻的人才困境.

第一零二五章 不能依赖西方,培养自己的人才

  “我们东方也有高等院校,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毕业生,你所说的人才缺口,完全可以在内部进行消化解决。”

  陈锋面色淡然,缓缓地说道。

  “事实上,我们东方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全球第一,工程师数量世界第一,博士数量同样世界第一,想要招收人才的话,不会招不到。”

  他说的都是实话,却不是完整的实话。

  “东方的高校毕业生是什么质量,什么能力?通过正规渠道留学西方的毕业生是什么能力?这两者完全没有可比性,能力不一样的。”

  “我们是做企业,在招聘人才方面不可能用数量的优势去代替质量上的短缺,尤其是一些专业性特别强的领域,更不能随意放低招聘标准,这是对企业的负责。”

  “尤其是海外业务,目前面临着很严重的人才缺口,从东方招聘人员过去的话,且不说外语是否过关,环境能否适应也是一个问题。”.

  “别忘了,现在这个世界的大部分国家通用西方语言,而我们如果拒绝接纳有西方背景的人才,海外业务要怎么发展?”

  郑富真据理力争,表现出了倔强的一面。

  随着石油贸易结算新体系的成立,龙腾银行和四大行一起合作,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时机。

  只要人才充足的话,完全可以借着这股东风迅速膨胀成一家金融巨头。

  可无奈的是,偏偏在这个关键阶段,陈锋宣布不再招聘具有西方背景的人才。

  要知道,金融行业的精英都集中在西方。

  本来随着西方主动收缩势力范围,金融行业全面衰退,导致华尔街出现了大规模的裁员。

  这些被裁掉的员工,都是在金融机构里工作了多年的精英。

  对于现代金融业务的运作,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郑富真知道了西方金融从业人员被大规模裁撤的事情后,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次好机会。

  恰巧,几家希伯来财团也正在寻求与龙腾集团的秘密接触。

  他们就像是一群候鸟,那里有食物就会飞去那里。

  至于地点是西方还是东方都无所谓,只要有足够的利润。

  所以经过了初次接触后,郑富真顺势提出了一个要求,帮忙在西方招揽足够的金融业人才。

  而希伯来人的主业就是金融,很乐意地答应了这个要求。

  眼看着双方即将达成初次的合作,却被陈锋的一句话给彻底否决了。

  “现在希伯来人已经暂停了和我们的一切接触,我们本可以取长补短,加快企业的发展,不能因为一时意气就将这局面毁于一旦。”

  郑富真坚持己见,不愿意退让。

首节 上一节 767/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