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738节

  以前的挫败,全都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变得无足轻重起来。

  就连街边的流浪汉,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都在表达对未来的乐观。

  恍惚中,西方好像一下子又回到了从前。

  回到了那个西方至上,统领全球,莫敢不从的年代。

  他们的心态转变之所以这么大,完全是出于对自身实力的错误估量。

  在西方人的心里,他们占据了一切优势,本该轻松赢下这场竞争。

  目前之所以处于下风,肯定是因为一些意外的原因所导致的,拼硬实力的话,西方绝对不会输。

  这种骄傲自大的性格,是如此的根深蒂固。

  当失败来临的时候,他们才迫切地需要一个合适的借口,一个听上去完美的借口。

  奥尔顿的新闻发言,恰恰满足了这一需求。

  他的这一份发言稿,那可是经过传媒精英共同打造而成。

  传媒界的那些精英,太清楚现在西方人想听到什么了。

  所以,他们选择说出观众喜欢听的话,而非实话。

  西方观众果然很吃这一套,对奥尔顿博士开始歌功颂德,不断地提起他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履历。

  仿佛他的科研地位,足以证明这番话的可信度。

  积郁在心头已久的颓丧,在瞬间一扫而空,所有人都重新变得趾高气昂起来。

  西方的媒体也趁热打铁,接连推出了几档节目。

  节目还是老套的形式,找几位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嘉宾,对奥尔顿的发言进行一系列的解读。

  “奥尔顿博士的发言,我已经反复观看过三遍,站在专业素养的角度,我认为他说的没有任何问题,完全做到了实事求是。”

  “尽管现在我们面对的实际情况是研发进度落后,似乎东方开始逐渐占据科技领先,但事实上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不像表面上看起来那么简单。”

  “大家要清楚一件事,这次的科技研发竞赛是东方人陈锋率先挑起来的,谁主动发起,谁就在时间上拥有了更多的主动权。”

  “可以预料的是,在公布空天母舰研发计划之前,陈锋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准备工作,因为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项目,超级科研工程。”

  “而我们西方属于被动回应,从筹集资金到招纳足够的研发人才,这一系列过程都进行的非常仓促,甚至可以用艰难来形容。”

  “为了六万亿米元的研发资金,我们发行了债券,但这远远不够,接着又让盟友分担了一部分,还强迫东方裔缴纳了一半的财产。”

  “历经了千辛万苦,我们终于筹集到了足够的资金,匆匆忙忙地正式启动了诺亚方舟项目,并且召集了最优秀的科学家,最顶级的研发人才。”

  “当我们的项目正式开启的时候,东方的空天母舰项目早已经步入了正轨,加快了研发的脚步,所以从一开始我们就是落后的状态,这一点必须承认现实。”

  “在这里我不得不赞叹一句,陈锋不像是一名科学家,更像是一个战略大师,他很清楚自己的研发团队绝对比不上我们西方,暂时领先的研发进度会很快被赶超。”

  “所以他再次施展了阴谋诡计,推出了成果展览会,用这种实际行动对西方发起了挑衅,刺激我们的情绪,迫使我们做出错误的选择。”

  “很遗憾,当时的项目总负责人埃米尔先生上当了,他不顾实际情况,用不容商议的态度强迫奥尔顿博士等人必须做出回应。”

  “这种做法彻底打乱了我们西方研发的节奏,让奥尔顿博士等顶级科学家都无可奈何,只能遵守埃米尔先生的指令,举办了一次成果展示会。”

  “这种种的迹象,早已经为那次试飞埋下了失败的种子,仓促之间我们的研发人员放弃了手上的工作,集中精神投入到新成果展示上。”

  “但埃米尔先生只给了一个月的时间,这个期限是非常荒谬的,即便是造一艘游艇都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完成,更不要说让万吨大家伙升空了。”

  “虽然失败后很多人都在痛批诺亚方舟研发团队,但我恰恰认为这并不是一场失败的试飞,反而充分体现出了我们西方强大的研发能力和深厚的科技底蕴。”

  “试想一下,假如情况反转,东方人有能力在一个月内让万吨邮轮升空吗?恐怕他们连想都不敢想吧,但我们却完成了这一壮举。”

  “如果不是因为湍流现象的影响,那将是一次完美的试飞展示,我们用最硬核的研发实力,给予了陈锋狠狠的回击。”

  “直到现在我依旧坚持观点,诺亚方舟研发团队在那次试飞的过程中表现的非常完美,甚至可以说超过了预期的成功,他们用一个月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务,这是科学史上的一次壮举。”.

第九八一章 试探反击,一切都是宣传效果

  “新闻发布会上,奥尔顿博士亲口证实,在那场试飞事故发生后,由于埃米尔先生的不幸遇难,导致整个项目团队变得无所适从。”

  “对于这一点,相信大家都可以理解,就像是你进入了一家公司,刚开始工作几个月,公司就遭遇到业务上的挫折,创始人也不幸去世,相信在这个时候没有人可以安心工作。”

  “所以我可以断定的是,陈锋的阴谋诡计再一次得逞了,他是一个优秀的战略家,用各种外部的条件为我们设置了一个陷阱。”.

  “可惜的是,我们直到现在才发现这个陷阱的可怕之处,甚至在试飞结束后,对诺亚方舟项目团队非但没有任何的慰问和关怀,反而充斥着谩骂和落井下石的嘲笑。”

  “陈锋的阴谋得逞了,他让我们西方陷入了自乱阵脚的境地,诺亚方舟项目团队的研发止步不前,很多人呼吁直接解散。”

  “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我们的精英阶层做出了明智的选择,他们任命奥尔顿博士成为了项目的总负责人,继续这场科技竞赛。”

  “通过奥尔顿博士的描述,我们可以想象他上任之初所遭遇到的难题,整个团队死气沉沉,每个人都处于对未来的迷茫当中。”

  “我们必须明白一点,诺亚方舟项目团队是一个数以十万人计的超大型研发团队,想要整合内部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

  “所以现在我们都清楚了,并非是我们的科技落后导致了这场竞争的弱势地位,而是因为种种场外的因素,影响了我们的科学家发挥作用。”

  “从本质来说,这完全是因为我们西方犯了轻视对手的致命错误,如果我们足够重视陈锋和东方,就绝对不会犯那么多愚蠢的错误。”

  “我很喜欢奥尔顿先生的比喻,我们西方出于骄傲的心态,只是在竞争开始阶段打了个盹,现在我们清醒了,接下来才是竞争的正式开始。”

  “凭借着我们雄厚的研发实力,肯定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对东方的超越,对于这一点,我始终都抱着深信不疑的态度,没有丝毫的担心。”

  “另外我要提醒收看本节目的观众朋友们,不要对这次的成果展览会抱有太多不切实际的希望,因为我们的研发工作才刚刚进入正轨,从时间上来看,已经耽误了太久。”

  “如果说这次的展览会效果还算可以的话,在我心里就足以打上满分的标签,因为我们可以在短时间内取得这样的成果,是非常值得骄傲的。”

  节目的嘉宾早已经收到了通知,提前降低了观众的期待值。

  他将诺亚方舟项目团队说的越惨,观众的容忍度就越高。

  如果这次的成果展览会中规中矩,那也能直接打满分,让西方普通人感到心安。

  如果出现亮点的话,西方媒体肯定能夸出花来,以此提振士气。

  万一展会失败的话,媒体也能够用现在的理由对外界进行解释。

  总之对于各种结果,他们都做好了相对应的预案。

  西方媒体制作的这几档节目,起到了很好的对内宣传效果。

  因经济下行而颓废迷茫的西方人,迅速振奋起来,对未来重新充满了期待。

  他们坚定地相信,西方复苏势不可挡,将会重新伟大。

  现在的苦难只是暂时性的,不就的将来就会恢复往日的荣光。

  有些东西,只有失去后才懂得珍惜。

  以前西方人觉得高薪是理所应当的事情,但经过这次的动荡后他们才明白,原来自己的高薪工作是西方仗着强大实力,吸血全世界的福利。

  一旦失去了这种吸血能力,西方人的生活也会被打回原形。

  可他们却误以为这是科技进步的结果,还整天站在道德制高点批判别人。

  现在全世界都看清楚了,原来他们只是一群吸血鬼,踩着别人的尸骨享受着高人一等的生活。

  所以西方人以前宣扬的那套理论早已经破产,没有人会相信他们的鬼话连篇。

  这次西方媒体主动花费了大量的宣传经费,将这几档节目在全世界范围内播出。

  他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很简单,那就是西方依旧是最强大的。

  因为西方媒体很清楚,再宣扬什么公平,什么契约精神,已经无法再去欺骗世人。

  只有将强大的一面展示出来,才能让全球各地重新做出审视的选择。

  所以他们精心制作了这些节目,向全世界解释之前落后的原因。

  最终表达的意思很清楚,那就是西方只是打了个盹,很快就能追赶上来。

  借此提醒全球各地,胜负未分,不要轻易押注东方。

  这也是西方在种种不利的状况下,做出了一次试探反击。

  对外不奢求起到多大的效果,只需要全球各国保持中立就好。

  他们最担心的就是,随着西方颓势尽显,全球范围内掀起清算西方的浪潮。

  那种墙倒众人推的后果,是目前西方不可承受之重.

第九八二章 全面竞争,旷日持久的对抗

  对于西方的这次公开回应,全球各地的反应不一。

  大部分国家都认为,西方前段时间的落后是因为内耗造成的后果。

  如果西方可以团结起来,上下一心的话,仍旧可以稳压东方。

  毕竟五百年来的底蕴,绝对是不容小觑的.

  况且,在此之前全球的优秀人才都向往西方,并不断地自发移民西方。

  这种号召力和吸引力,是目前的东方所不具备的。

  经过几百年的沉淀,西方的底子实在是太深厚了。

  全球的最顶级的科学家,至少有百分之八十以上都在西方。

  他们或许出生在全世界各个不同的地方,但到了大学以后,无一例外都选择留学西方深造。

首节 上一节 738/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