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414节

  可没想到,转眼间就有了新的转机。

  “郑会长,我觉得这个项目很有投资的价值,尤其是对我们这种资源匮乏的能源进口国来说,核聚变项目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

  健次郎转过身,想要劝说郑会长。

  他的话很有道理,核聚变发电对能源进口国尤其具备吸引力。

  成本低廉,且能自给自足的电力资源,是他们一直以来的梦想。

  “我们对能源进口的依赖度都超过了90%,而且随着经济的发展,这种依赖还在不断的加大,而核聚变发电是彻底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案。”

  健次郎充满诚意地对郑会长发出了邀请,希望可以两家企业一块承担这个重任。

  可惜的是,郑会长对这个邀请一点兴趣都没有。

  “对不起了,健次郎先生,我们三棒集团无力承担,只能祝你好运了。”

  他对威尔先生的拒绝尚且还委婉一些,但拒绝健次郎却非常的干脆。

  “两位,我还有其他事情要忙,失陪了!”

  说完,郑会长将球杆交给了球童,带着随行助理一起离开了高尔夫球场。

  既然他已经决定了不参与,那就没有留下来的必要了。

  “哼,威尔打的一手好算盘,用我们筹集的资金帮助他们做科研,牵扯到利益的时候,这些西方人果然都靠不住。”

  出了球馆,郑会长愤愤不平地自言自语着。

  想起上次被杰米坑的那么惨,他心里就忍不住疼的厉害。

  “会长,三井财阀好像要接下这个项目,我们真的不考虑参与进去吗?”

  一旁的随行助理,小声地提醒着。

  核聚变发电项目确实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错过了实在可惜。

  “我们和陈锋之间的矛盾已经化解了,双方关系已经缓和了,而三井财阀则不同,他们和陈锋互为生死仇敌,已经没有了选择的余地,因此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威尔的身上。”

  “我们的选择更多,既可以去找陈锋谈技术引进,也可以和威尔合作,至少现在看来,我们还不着急做出最后的选择。”

  一直以来,郑会长心里最忌惮的就是陈锋。

  但凡有一丝的可能,他都不想再做陈锋的对手.

第五一六章 签约仪式,电价0.2元的未来时代

  朱雀集团的核电站修建计划,引起了舆论的广泛讨论。

  虽然大部分人都在看衰,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支持。

  核聚变发电技术的实现,本身就意味着一种巨大的成功。

  可能现在还看不到商业价值,但也不能否认这项技术的突破性。

  外界的看衰或是支持,并没有影响到陈锋的心情。

  更重要的是,也没有影响到来自上方的支持力度。

  谁都清楚,这项技术对于能源进口国的意义有多么重大。

  能源安全,永远都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朱雀集团与核电工程建设集团正式签署了委托协议。

  在协议中,五座核聚变发电站的修建工作全都交给了核电工程集团。

  因为这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核电站建造的企业,施工经验非常丰富,拥有着非常过硬的工程技术。

  签约仪式非常隆重,毕竟这是上万亿的超级项目。

  光是工程建设费用,就高达数千亿。

  除此之外,还牵扯到数千亿的工程材料采购。

  五座核电站在建造成本在1.5万亿左右,而核电机组设备采购成本则达到了2.4万亿。

  整个项目从启动到发电,需要投入3.9万亿。

  其中核电机组设备采购中95%以上的份额,属于朱雀集团自产自营。

  因为核聚变发电机组,全球范围内除了朱雀集团,找不到第二家供应商。

  1.5万亿的建造成本中,60%的材料采购费用也大都来自集团内部的新材料供应。

  当然,这些细节不会体现在合同中。

  如此大规模的投资,陈锋作为董事长亲自出席了签约仪式。

  在象征性的签约仪式完成后,他与核电工程集团的孙总合影留念。

  接下来,就是记者们期待已久的采访时间。

  最近关于核聚变技术的市场前景,舆论上讨论的热闹非凡。

  但热闹归热闹,却始终感觉少了一味主料。

  没有话题之王,世界首富的参与,难以形成真正的新闻爆点。

  所以这次的签约仪式上,不仅国内主流媒体派来的记者团,连国外的各大媒体也派遣了大批记者入场。

  好不容易等到陈锋露面的机会,没有哪家媒体舍得放弃。

  毕竟传媒界有一条铁律,凡是陈锋出现的场合必定有超级新闻诞生。

  他们相信这一次也不例外。

  在接受记者例行采访的缓解,核电工程集团的孙总直接被无视掉了。

  所有的话筒和镜头,都瞄准了签约主席台上的世界首富。

  “陈先生,很多电力领域的专家都声称,朱雀集团的巨额投资没有收回成本的可能,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一上来,记者们就火力全开。

  这可不是新闻发布会,谁也猜不出陈锋会逗留多久。

  所以,记者上来就开始采访最关键的问题。

  陈锋笑了笑说:“电力专家?是技术专家?还是市场专家?”

  他轻蔑地反问了一句,压根没把那些专家放在眼里。

  “如果是技术专家的话,核聚变发电技术目前只有朱雀集团成功实现,集团外那些所谓的专家都是外行,没有核聚变电力专家。”

  “如果是电力市场专家的话,我想说的是,市场上不存在什么专家,只有成功者和失败者,所以对于这些人的评价,我认为不值得反驳。”

  陈锋的回答,让记者们非常满意。

  要的就是这种立场鲜明的态度,否则那来的的大新闻。

  “陈先生,关于核聚变发电技术缺乏市场前景的观点,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陈锋的回答刚结束,又有记者站起来提问。

  “核聚变发电是否具有前景,不是靠猜测,而是要看实际,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就在一周之前,全世界的舆论还一致认为这是一项改变人类命运的技术。”

  “不过短短一周的时间,舆论风向就发生了如此截然不同的转向,这里面的原因值得大家深思,但对我而言,核聚变技术一直都具有无限的市场前景。”

  “在这里我提前透露一个消息,这五座核电站建成之后,我的初步目标是将发电成本压缩到0.1元以下,终端电价降低到0.2左右。”

  这个回答,顿时引起了现场记者的哗然。

  现在的发电成本大都是0.4元以上,终端电价在0.55元左右。

  而朱雀集团的初步目标,竟然就是把成本拉低到0.1元,电价目标定在了不足现在一半的价位。

  如果这个目标能够实现的话,核聚变发电将很快席卷整个电力市场。

  用不了多久,全球发电行业的主流模式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这个价格,实在是太吸引人了。

  “陈先生,您有信心实现这个目标吗?”

  记者们怀着激动的心情,继续采访着。

  “这不是有没有信心的问题,而是我们的技术目前已经完全具备了实现的可能,经过科研工作者的努力,现在核聚变的燃料成本已经降低到了0.02元/度,运营和人工成本只要控制在0.08元/度以下,就可以实现。”

  “我们的核聚变发电站完全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选址建造,核电站和终端用户的输电距离非常短,极大的节约了输送成本。”

  “所以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是一定的,大家有理由期待,电价即将进入0.2元的时代,所有人都可以敞开了用电,不必担心用电过多导致的污染问题。”

  陈锋为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未来前景图,彰显了画饼小能手的天赋。

  但这些记者可不好忽悠,很快就找到了新的问题。

  “陈先生,如果您按照0.2元/度的电价进行终端出售,那么朱雀集团的利润如何保证?前期数万亿的投资如何收回成本?难道陈先生创建朱雀集团只是为了做慈善,而没有考虑盈利?”

  这一系列的问题堪称犀利,一针见血。

  陈锋面不改色,从容应对。

  “关于电力业务的利润,在售价0.2元/度的前提下,朱雀集团可以保持正常的利润水准,而且我认为随着电价的降低,用电量会大幅提升,这对于总体的利润是没有损害的。”

  “至于说如何收回前期投入成本,这确实是一个问题,单靠电力业务的盈利,收回成本的时间将会比较漫长。”

首节 上一节 414/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