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33节
他们要重新研发石墨烯单晶制成的晶圆片,如何提纯,如何熔炼,如何形成圆柱形的单晶石墨烯。
然后,又是如何经过研磨,抛光,切片后,形成晶圆片。
这一切的工艺过程,都需要推倒重来。
对于龙腾晶圆厂来说,等于是彻底放弃从前的所有。
在一片空白的领域内,重头再来一遍。
其中所要耗费的精力与财力,将是无法预计的。
毕竟,谁也不知道将石墨烯的制成单晶棒,再转为单晶片需要攻克那些难关。
这些研发工作要按部就班,一点点的推进。
再过一年,两年,只要研发工艺没有成熟,晶圆厂就不会继续开工。
以后的龙腾晶圆厂,可能除了研发部之外,其他的部门要被全部砍掉了。
“董事长,如果转型炭基芯片的话,我们晶圆厂也没有存在的必要了吧?”
王阳抬起头,直视着陈锋。
他已经从刚才的震惊中恢复了理智。
董事长说得对,晶圆厂的成功不等于龙腾集团的成功。
同样,龙腾集团的成功也不等于晶圆厂的成功。
“如果可以的话,我希望董事长能考虑一下,保留晶圆厂现在的硅晶圆业务,另外抽调一批人手取研发石墨烯晶片。”
恢复冷静的王阳,迅速想到了一个保全晶圆厂的最好办法。
在不影响现有业务的前提下,可以另派人手研发石墨烯。
这样的话,两个项目并行,相互没有影响。
“王总,根据摩尔定律,硅基芯片的上限是1nm制程,继续缩小规格的话就会出现量子隧穿效应,所以我们转换赛道也是大势所趋。”
“即便是没有龙腾集团,再过五年十年,芯片制程被限定之后,也有其他企业寻找替代硅的基础材料,你觉得是这样吗?”
陈锋见王阳还不放弃,只能耐心开导。
“嗯,我承认这一点。”
王阳点了点头。
作为芯片的核心,无论是基于摩尔定律下的内卷要求,还是电子设备小型化的需要,晶体管都需要越做越小。
为只有这样,一块芯片上能够容纳的晶体管才能随之增加,性能也才能同比提高。但是这也是有极限的,这个极限就是1nm。
当芯片制程达到1nm时,就会产生一种叫做量子隧穿的效应。
通俗一点来讲,就是晶体管漏电。
电子从一个晶体管跑向另一个晶体管而不受控制,让晶体管完全失效。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散热的问题也难以解决。
随着芯片制程的进步,芯片中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越来越多,产生的热量也会越来越大。
越先进的工艺,制程就越小,一块硅晶圆所能生产的晶体管就越多,处理器的功能就越强,运算效率也越高。
当制程工艺越来越小时,里面电子的运算速度越来越快,芯片发热就会越来越严重。
发热过高不但对芯片的性能影响很大,还会缩短芯片的寿命。
由于散热和量子遂穿的限制,所以硅基芯片已经能够看到尽头。
想要继续提升芯片的运算速度和性能,只能另辟蹊径。
而龙腾集团提出的炭基半导体计划,就是更换材料,开辟新赛道。
这个思路,站在整个半导体产业的高度来看,无疑是正确的。
对此,王阳也能想得通。
但想通是一回事,让他接受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他心里想的是晶圆厂,而不是龙腾集团。
位置不同,感受就不同。
“董事长,如果全线停止硅晶圆的生产和研发,我们厂转型到碳晶圆的项目,那要多久才能研发出成熟的工艺流程,多久才能投入实际生产?”
“一年,两年,还是三年?在此期间晶圆厂数千名员工怎么办?研发经费和办公经费难道要完全依靠总部的输血?”
“为了一个暂时看不到头绪的项目,就让我们把已经成熟的生产工艺全部停掉,对于圆晶厂的全体员工来说,这是难以接受的。”
王阳始终还是站在员工的角度,希望能够尽最大可能保全晶圆厂的元气。
即便是要做,也要首先保证晶圆厂的正常运行。
他并非是拒绝执行总部的命令,只是转型更稳妥一些。
用硅晶圆的利润,用作研发碳晶圆的经费,这岂不是两全其美。
“王总,你说的有道理,但如果我能拿出成熟的碳晶圆工艺技术呢?另外你没有考虑过时间成本的问题,对于龙腾集团来说,丢掉硅晶圆的利润无足轻重,而碳晶圆的研发,早一天成功对集团都是莫大的帮助。”
“所以我的要求很简单,集合全厂的力量,对我手里的这份石墨烯晶圆片的工艺进行技术攻关,尽早吃透这套工艺,并用最快的时间投产。”
“在此期间,我可以答应你,全厂员工的工资照常发放,即便是一线工人闲置,我也不会缺少他们一分钱的工资。”
说话间,陈锋将一个U盘放在了办公桌上。
“王总,你一定要记住,我要的是集中晶圆厂所有的技术力量,去攻克这项工艺中的难关,要争分夺秒地去完成,不能浪费任何精力在其他方面。”
说完最后一句话,陈锋的脸上虽然没有表情,却散发出不怒自威的气势。
他现在最缺的是时间,如果按照王阳的思路,炭基晶圆不知猴年马月才能量产。
所以,陈锋要切断晶圆厂所有退路,让他们感受到切身的压力,激发出最大的潜力。
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置之死地而后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率,以最快的时间量产出石墨烯晶圆.
第二九四章 态度坚定,没有退路可言
“石墨烯晶圆生产工艺?还是完善成熟的?”
王阳的语气和眼神里,带着明显的质疑。
他在晶圆生产这一行里做了这么多年,也算是消息灵通,见多识广。
但石墨烯晶圆的生产工艺,还真没听说过。
最近几年倒是有一些科研机构在实验室里,曾经试着做过相关的研发。
但最终的结果,无一例外都是失败了.
石墨烯内部的电子流动性极高,使其能够以极高的速率处理数据,所以在性能方面远比硅基芯片更加的优越。
但问题是,石墨烯本身的导电性就特别强。
于是这就衍生出一个致命的缺陷,石墨烯晶体管一旦开始传输数据就很难再把它关掉,严重妨碍了逻辑运算的进行。
所以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在实验了一段时间后,都无奈地放弃了这个尝试,宣布实验失败。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王阳虽然被陈锋的大手笔所震撼,却并不看好这次战略转型。
炭基芯片是这么容易就成功的吗?
基础材料的更新换代是这么轻松就能完成的吗?
这里面需要一条产业链,无数节点的共同配合。
只有科技发展到了那一步,市场需求到了那一步,一切都水到渠成,才能顺势而为。
像龙腾集团这样,硬生生地调转方向,怎么可能会成功?
虽说这是龙腾集团死中求活的一种方式,可王阳以自己的经验判断,必败无疑。
龙腾集团败了不要紧,只要圆晶厂能正常运行就可以,大不了再继续转卖给其他企业。
只要晶圆厂始终保持着自身价值,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换个公司名称罢了。
所以,王阳才强烈要求维持硅晶圆的生产线。
“董事长,你没有开玩笑吧,成熟的石墨烯晶圆生产工艺,据我所知,就算是世界最顶级的微电子实验室,在这一领域的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
“石墨烯芯片的设想非常高,材料的特殊性能也能极大的提高运算速度,甚至有可能比硅基芯片提高几百上千倍,但石墨烯材料本身具有的缺陷却一直没能解决。”
“你现在随便拿出一份工艺资料,就要让我们转型研发,我想知道你是怎么解决,石墨烯晶体电子通道无法关闭的缺陷?”
“董事长,科学是要创新,但在创新的前面还有求实和严谨,我希望您能本着负责人的态度,解答我的困惑。”
王阳看了一眼桌子上的U盘,却没有立刻拿起来。
他直视着陈锋,忍不住表现出强烈的质疑。
甚至于,怀疑这项技术的真实性。
面对王阳的这种反应,陈锋也颇感无奈。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