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106节

  另外,双方的舰队被击沉的比例超过了60%,只是东方的补充速度快一点。

  这也就导致了太平洋战场上的局面出现了明显的分化,朝着对东方有利的方向迅速倾斜。

  因此,檀香山群岛周边的军事基地被东方逐步突破并占领。

  接下来,就是真正的决战,东方集中全力攻克核心战略要地——檀香山.

第二七九七章 倒计时

  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秩序,首先需要承担全球范围内的责任。

  在任何一个时代,责任和权利都是一体两面的双胞胎。

  如何治理全球,如何带领人类文明走向新的纪元,这是世界霸主应有的觉悟与担当。

  东方的综合实力已经跃居全球第一,但不可否认的是,东方缺乏世界霸主的经验。

  以前的朝贡体系,早已经过时了,根本不符合这个时代的发展。

  如何在公平和进步的前提下,管理全球秩序,这是一个非常大的命题。

  倘若不是西方步步紧逼,一直都想要扼杀东方的话,东方宁愿多花一段时间,充分了解如何协调与各国之间的关系。

  可惜的是,时不待我。

  战略机遇的窗口期虽然很短,但东方也必须牢牢抓住.

  事实上,如果不是陈锋的异军突起,恐怕现在的东方已经是独立难支。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没有了核聚变发电技术,没有足以和西方比肩的人工智能技术,没有突破高端芯片壁垒,东方几乎不可能和整个西方阵营相抗衡。

  当年的东方遭遇到西方的围堵封锁,之所以隐忍不发,原因非常简单:实力不够。

  所以采取了联合毛熊以及波斯,准备一起分担西方施加的压力。

  在东方实力弱于西方的时候,毛熊是一个必须拉拢的伙伴。

  但毛熊毕竟是西方文明中的一员,因此一直都想要回归西方阵营。

  只不过,米国人坚定地拒绝了毛熊。

  无奈之下,融入西方失败的毛熊才不得不和东方一起背靠背。

  可是,这种联盟的关系很快就随着实力的变化而出现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东方和毛熊之间的地缘矛盾更加直接,也更加的突出。

  所以两国之间爆发冲突乃至战争,属于必然的结果。

  双方能够维系几十年的和平,根本原因是来自西方的外部压力过大,让这两个邻居必须和平相处。

  当东方的综合实力远超毛熊,甚至可以和西方比肩的时候,情况就发生了变化。

  西方将打压的主要目标锁定在东方的身上,毛熊则成为了西方拉拢的对象。

  于是,毛熊毫不犹豫地放弃和东方之间的盟约,用实际行动威胁东方的北部边境。

  但他们挑错了对手,只能饮恨而归。

  东方的实力越强大,毛熊内心的恐惧就越强烈。

  同样的恐惧,也在整个西方阵营滋生。

  就像现在这样,面对东方带来的强大压力,以米国为首的西方阵营有两种选择。

  要么经过一场全面的战争,分出胜负之后,让出世界霸主的地位。

  要么发动全民战争,宁愿战到最后一兵一卒也不投降。

  虽然这两种选择都是战争,却具有不同的意义。

  前一种选择的前提是,西方认为东方会遵守以前的国际法则。

  他们输了之后,最差的结局也只是像以前的日耳曼人和东瀛人那样。

  可后一种选择就不同了,战争将格外的惨烈,西方人会拼尽所有。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方阵营显然选择了第二种方式,更准确地说是米国人做出了这样的选择。

  如果现在的太平洋战争,米国节节败退,只能龟缩在檀香山群岛。

  但他们还是不肯认输,甚至对一场战役的胜负都如此的执着。

  米国人发动所有的力量,继续增援前线。

  他们本土的工业产能不如东方,就开始向所有的盟友进行求援。

  况且,现在还有很多米国人认为他们在檀香山群岛上的要塞基地是牢不可破的。

  可东方的军事人员经过一番推演,认为檀香山群岛顶多能再支撑一个月。

  这是由双方投入战场上的力量对比所决定的,人的意识倾向并不影响最终的结果。

  但对于米国人来说也不是没有好消息,一直都躲在袋鼠国背后的毛利岛展开了行动。

  这个国家的人口虽然只有五百万左右,却还是派出了所有海上力量进行驰援。

  只不过,这种支援力度并不足以影响目前的战况。

  米国人更希望的是毛利岛起一个带头作用,然后拉丁各国能够继续跟进。

  这么一来,檀香山基地群就能迎来喘息之机。

  与此同时,米国上层出现了更为激烈的讨论。

  讨论的议题只有一个,是否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核武器。

  关于这个问题,米国内部已经多次进行了讨论。

  起初,他们笃定地认为海战的优势在我,没有必要率先动用核武器。

  后来随着战争的进行,走向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使用核武器的呼声开始变得居高不下,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用这种方式挽回局面。

  但真正的军事专家却给所有人都泼了一盆凉水,他们对战场的态势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了一个结论。

  现阶段在太平洋战场上使用核武器并不能改变胜负的结果,反而会加速这一过程。

  因为东方的无人智能武器的渗透率已经非常高了,这也就意味着前线参战的大部分都是无人飞机,无人舰艇。

  即便使用了核武器,在广袤的海面上效果也不会太理想。

  况且,东方的生产速度完全可以补充这种程度的损失。

  核武器的使用,不可能迫使东方撤离战场。

  同时,这样做还会引起东方的报复。

  使用核武器对海上舰艇编队的杀伤力有限,但对于檀香山基地群的杀伤力就非常突出了。

  一旦双方互相使用核武器的话,东方受到的影响更小。

  前线的那些无人智能武器,完全可以随时补充回来。

  反观米国部署的那些基地群一旦遭遇到核武器的轰炸,根本不可能重新构建。

  在这种情况下,选择使用核武器不但无法扭转米国人的劣势,反而会加速他们的失败。

  所以米国的上层再进行了一番讨论之后,最终没有启动核打击。

  当他们发现核武器对东方的威慑没有想象中那么强的时候,恐慌的情绪不可避免地进一步上升。

  这也意味着,檀香山群岛基地的命运已经进入了倒计时.

第二七九八章 岌岌可危

  “我们在西太平洋战场上已经完全处于劣势,只能被动的防御,暂时失去了反击的能力,更让人痛苦的是,这种趋势只是一个开始,远远不是结束。”

  “东方在西太平洋上夺取的岛屿上正在修建防御工事,时间越久,这些军事设施就越完善,东方可以投放的军事力量也就越强。”

  “反观我们在失去了一系列的岛屿之后,向檀香山投放物资的难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很多中转基地已经被东方人夺走,这给我们造成了极大的不便。”

  “战前东方向战场上投放物资的成本基本上和我们持平,可现在这一比例已经高达三比七,并且还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与此同时,按照现在我们和东方的工业产能做比较的话,相应军事物资的产能对比是一比二,这也就意味着东方向战场提供后勤物资的能力是我们的四倍以上。”

  “大家都非常清楚,在历史上后勤供应直接决定了一场战争的胜负,从这方面来考虑的话,我们必须要做好失去檀香山群岛的准备了。”

  米国为了西太平洋战争的进展已经专门召开了几次会议,但这一次是专业性最高,同时也是气氛最为悲观的一次会议。

  会议上发言的专业军事人员对未来非常不乐观,甚至已经在为失败做准备了。

  偏偏这样的言论,在会场上并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

  因为参与这场会议的大都是军事人员,对于战争的走势有着理智的分析.

  无论是否愿意接受,现实就是如此。

  战报会说谎,但战线不会。

  随着战争进程的发展,西太平洋正在逐步变成东方的主场。

  为了对抗东方的压力,米国甚至将部署在纽西兰的海军都派遣了出来。

首节 上一节 2106/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