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2093节

  基地内设有大量军火库,储备了充足的弹药和物资,以确保在突发情况下能够迅速响应并展开作战行动。

  檀香山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成为西太平洋上的重要枢纽,对米国的战略部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为太平洋中的战略要地,檀香山基地群能够为米国提供强大的后勤支持和指挥控制能力。

  在发生冲突时,该基地群可以快速向前线运送兵力和物资,确保战场上的优势地位。

  此外,檀香山基地群在牵制西太平洋战略格局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以前的米国人就是通过其强大的军事存在和快速反应能力,能够有效地调控亚太地区的地缘格局。

  假如失去了这块极具价值的战略要地,未来米国将面临诸多不利影响。

  首先,从本土出发进行远洋作战将大幅度增加米国的应对时间和后勤压力,失去战场上的先手优势。

  其次,檀香山群岛的缺失将增加米国北部海岸线防御的难度和风险。

  作为米国人在太平洋中最重要的前哨,该基地群的存在极大地增强了防御深度和战略纵深,使得对手难以在太平洋地区取得决定性优势。

  正是因为檀香山的战略价值如此的重要,所以米国人部署了大量精兵强将和先进武器,称得上是最难攻破的“硬骨头”。

  其坚固的防御体系和强大的作战能力,能够迅速展开有效防御,并协助太平洋舰队进行反击。

  另外,这里还拥有太平洋地区最大的军工维修厂,可以处理各种舰艇和航空器的维修与保养。

  维修厂装备先进,人员训练有素,能够迅速应对突发的技术故障和战损修复任务,确保米国的舰艇和轰炸机始终保持最佳战备状态。

  这里最大的军事港口内,停泊着大量舰艇,包括航母、核潜艇、巡洋舰和驱逐舰等,形成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

  其中核潜艇和巡洋舰的打击能力尤为突出,能够执行远程打击和精确攻击任务,确保米国在西太平洋的优势。

  航母的存在则提升了基地的整体投放能力,使得这里成为米国在太平洋地区的重要军事力量投射平台。

  除了这些,不可忽视的檀香山作为天然良港,可以提供优越的海空运输和补给条件,是西太平洋上最佳的中继站。

  东方想要彻底攻占这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马里亚纳海域的战斗刚刚结束的时候,米国内部就出现了很强烈的声音,那怕是动用大规模杀伤武器,也必须确保檀香山基地群的安全。

  到目前为止,米国的军事力量从袋鼠国撤出以后,在西太平洋上的军事基地就剩下檀香山基地群。

  如果东方攻占了这里,就等于是彻底打开了进攻米国本土的门户。

  所以,一部分米国的高层认为,宁可打破不适用大规模杀伤武器的默契,也必须保住檀香山。

  即便是因此遭受东方的报复,也比未来门户大开,任人宰割的处境更高。

  这种声音的出现,一方面证明了檀香山的战略价值,另一方面也说明米国的内部已经开始出现失败的懊恼情绪.

第二七八零章 未来的定位

  西太平洋的战争远未结束,南太平洋战局也陷入焦灼,中东地区同样僵持不下。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爆发的三场大规模会战都没有任何结束的迹象.

  战况愈演愈烈,规模越来越大,伤亡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在这个时候,天竺则保持了一种不同寻常的安静。

  这个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仿佛在努力地蜷缩着身体,不想让别人注意到自己。

  尽管在这段时间里,天竺内部也有些动乱,边境线上更是和摩羯国频繁发生冲突。

  但整体来说,天竺周边的局势还在可控范围之内,远称不上战争热点地带。

  这种安静的局面,在目前的国际环境下,显得有些突兀。

  仅就现在来看,拉丁美洲和天竺周边是全球范围内最和平的地区。

  拉丁美洲从200年前开始,就已经奠定了基本的格局,不管是一战还是二战,期间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动乱和战争。

  在这个地方,国与国之间的战争出现的概率很小,但内部的矛盾却也在愈演愈烈。

  最近一两百年以来,拉丁美洲地区没有出现过国家层面的冲突,但内部的动乱时常上演。

  不过在米国的压制下,该地区的整体环境还是比较平和的。

  这个地方是和平还是战乱?完全取决于米国人的需求。

  从很早之前开始,米国人就将拉丁美洲当成是自家的后花园,不允许任何域外国家染指。

  当初东方远征潘帕斯,那也是打了一个出其不意,而且师出有名。

  否则的话,米国人肯定不会眼睁睁的看着。

  事实上,他们也设置了重重障碍,但无奈的是,东方启动了空天运输模式,绕过了这些障碍。

  对于东方来说,拉丁美洲这个地方最好不要一直安稳下去。

  当然了,这完全是站在国与国的战略利益层面上。

  因为在现实层面当中,米国人完全控制了该地区,可以随意调动拉丁美洲的资源。

  如果可以打掉这一个助力,对未来的整体战略将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东方也尝试过一些努力,拉丁各国对米国人也是满腹怨言。

  可惜的是,这些国家一方面对米国早已畏之入骨,另一方面,他们也属于西方文明的一员。

  尽管拉丁各国在经济上遭受米国的盘剥和吸血,但他们更不愿意加入东方阵营。

  当然了,之所以出现这种结果,不仅仅是因为文化认同的因素,更重要的则是利益方面的原因。

  在拉丁各国看来,米国构造的西方文明秩序当中,他们属于中下级产业链。

  他们的定位就是初级资源的供应者,各种粮食,农作物的生产者。

  可在东方构建的文明秩序当中,拉丁各国的定位也相差无几。

  因为这个地方距离世界核心地带实在是太远了,除了发展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之外,也就只能利用旅游资源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拉丁各国既没有工业基础,也没有地理上的便利条件,在任何一种世界秩序当中,都是被边缘化的定位。

  其实这种定位对于米国来说又何尝不是呢?

  假如不是一战和二战的爆发,米国同样被排除在世界核心圈子之外。

  所以对于拉丁各国而言,既然都是在经济上被边缘化的定位,那么又何必参与其中?

  不如像现在这样,坐等着战争结束。

  前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拉丁各国就是这样做的。

  从地缘关系上来说,米国能够成为世界霸主,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情况。

  在此之前,世界霸主只可能出现在欧亚板块上,因为这个板块就是世界的中心,聚集了全球超过70%的人口。

  因此,米国人一直都很担心毛熊和欧罗巴和解。

  一旦两者和解并组成新的联盟,这也就意味着,欧亚板块上出现了新的霸主,凭借着地缘方面的优势,就可以逐步消除米国的影响,拿回世界主导权。

  所以,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米国人最大的战略就是不断的削弱毛熊,持续的培养毛熊和欧罗巴联盟之间的矛盾和仇恨。

  米国的战略专家认为,只要欧罗巴联盟和毛熊没有联合在一起,那么以米国为首的世界格局就不会出现大的变动。

  但让他们始料未及的是,东方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实现了文明的彻底复兴。

  要知道,在东方崛起之前,米国人的印象不过是另外一个非洲,一样的贫穷,一样的落后。

  在上世纪50年代左右,饱经战乱的东方人均GDP甚至低于非洲的平均水平。

  由此可见,米国的战略专家对东方没有太大的重视。

  就像如今在东方人的眼里,首要的敌人是西方,重要的隐患是天方世界,天竺也算是一个有潜力的地缘障碍,而非洲则从未被视作对手。

  东方崛起的速度是非同寻常的,超过了西方战略学家对以往历史的逻辑认知。

  所以他们才会错失压制东方的最好时机,每一次都有一个更重要的敌人挡在东方的前面。

  上世纪90年代之前,西方的大敌是毛熊。

  为此,他们甚至和东方和解,双方有了长达将近十年的蜜月期。

  可在90年代之后,毛熊被彻底击败,西方就立刻对东方转变了态度。

  但就在这个时候,天方世界因为承受了西方长时间的压制,做出了非常激烈的报复。

  于是西方阵营的目光迅速被天方世界所吸引,压制和打击东方成为了次要的战略选择。

  东方也抓住了这难得的喘息机会,通过20多年的努力,一跃成为全球工业第一大国。

  所以东方的崛起是一个奇迹,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东方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一点一点的拆解,西方部下的锁链,如今终于成长为一个可以单挑整个西方阵营的强国。

  所以对于东方而言,必须改变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秩序。

  可对于拉丁各国来说,他们对于这种改变的需求并不迫切,对改变之后的自身定位也并不满意.

第二七八一章 将来的隐患

  “必须要加大智能工业机器人的推广速度,这同样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的胜负。”

  红墙黄瓦的庭院内,正在召开一场小型会议。

首节 上一节 2093/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