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976节

第二六一七章 首鼠两端

  “连一周的时间都没有超过,高卢就驱逐了那些前来寻求庇护的强硬派,也就是那些坚定持有欧罗巴优先的人。”

  “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态度180度的大转弯,不知道应该说是他们身段柔软呢,还是夸他们随机应变呢?”

  “高卢人对于投降这件事情真的是骨子里就带着光荣的传统,平时他们敢对米国人说no,但到了关键的时候,他们的软弱性就会表现的一览无余。”

  “相比而言,至少毛熊人还有几分骨气,在面临绝境的时候,尚且存在着一些孤注一掷的勇气,毕竟这是一个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族群。”

  “据我所知,高卢已经全面地倒向了米国,他们甚至同意了在自己的领土上建设米国的驻兵基地,这种退让的幅度实在是让人大吃一惊,就连我也感觉到有些意外。”

  “或许这就是高卢人的一种生存智慧要么选择死硬到底,要么选择彻彻底底的投降,起码这么做可以打消米国人对他们的猜忌。”

  陈锋的嘴角,带着一抹似有似无的微笑。

  这种笑容,蕴藏着一股非常强烈的嘲讽。

  在投降这件事上,高卢人从未让人失望过.

  他们甚至都没有进行任何形式的挣扎,也没有试图对米国反击,就那么轻而易举的举手投降。

  当然了,高卢的新闻发言人对此进行了辩解,他认为,这是在维护米国和高卢之间的传统友谊,为整个西方阵营的团结树立了新的榜样。

  这属于典型的丧事喜办,用另一种说辞为自己的软弱进行伪装。

  即便是全世界都嘲讽他们是一群软骨头,但他们还是口口声声的将两国的友谊挂在嘴上。

  上世纪四五十年代,高卢的那位大统领,想尽一切办法才保持了高卢的自主。

  可还不到100年的时间里,高卢人竟然主动欢迎米国前来驻兵。

  如此灵活的身段,让全球各国也叹为观止。

  当初东方远征潘帕斯的时候,那也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战斗,才让潘帕斯人服软投降。

  但高卢遇到米国的时候,双方甚至没有直接的对抗,米国人只是进行了一番威胁,就让高卢人主动跪在了地上。

  或许那句国际笑话是一个真理,只有矮子和女人才能带领高卢打胜仗。

  不管以前这个国家有多少的雄心壮志,在他们主动邀请米国进行驻兵的那一刻,以往的大国形象就此荡然无存。

  全球各国也不会再将高卢视作一个能够自主做出选择的国家,他们从此彻底成为了米国人的附庸。

  那些对高卢寄予厚望的欧罗巴反对人士,也被彻底的出卖了。

  千万不要幻想着米国人会心慈手软,在历史上,他们对于这些反对者的态度是一贯的强硬和冷血。

  高卢人甚至没敢象征性地提出建议,要求米国保障这些人的安全。

  对于将这些反对人士驱逐出境的决定,高卢的新闻发言人没有做出任何的辩解,仿佛根本就没有听到记者的提问。

  对于高卢的选择,米国人是非常高兴的。

  以前在他们看来,整个欧罗巴只有两块硬骨头,一块就是高卢,另一块硬骨头就是毛熊。

  日耳曼人早就在上世纪40年代被他们彻底打垮,从精神上剔除了以前的好战基因。

  况且,米国在日耳曼存在着大量的驻兵,早就实际控制了这个工业强国。

  至于英吉利人,他们一直都是搅屎棍。

  但他们也有一个非常独特的优点,那就是一旦选择了阵营,就会坚定不移的走下去。

  所以你可以说英吉利人在很多事情上是墙头草,但关系到国际大局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表现出落棋无悔的勇气。

  当年整个西方阵营对抗毛熊的时候,英吉利人就是第一个跳出来的。

  他们的天赋技能是离岸平衡,擅长在国与国的关系中挑拨是非,以高明的方式埋下隐患。

  所以在历史上,他们对欧罗巴各国的态度是一贯的。

  那就是哪个欧罗巴国家最强大,他们就会联合其他国家去压制这个最强者。

  曾经的他们帮助日耳曼人抵抗高卢,后来他们又帮助高卢人抵抗日耳曼,再后来他们还是第一批站出来帮助一些东欧罗巴国家对抗毛熊。

  所以英吉利人尽管实力大不如前,但他们在针对世界格局的谋略上,却一直都表现的很优秀。

  东西方彻底决裂之前,英吉利早就选择好了立场。

  所以他们坚定地追随米国人,帮助米国人去控制欧罗巴。

  即便是东方迅速发展,综合实力足以和整个西方阵营相抗衡,远不是米国以一己之力能够抵抗的,但英吉利人还是落子无悔,坚定的选择,支持米国人。

  因为他们非常清楚,在这一轮的对抗中,根本就没得选择。

  作为西方阵营的一员,他们必须不计代价的谋求未来的胜利。

  只有胜利了,他们所付出的一切,才有回报。他们在全球范围内的优越地位,才能得到维持。

  如果失败了,那么,此前500年的努力和积累将化为乌有。

  所以,英吉利人从始至终都没有想过和东方缓和关系。

  他们识破了米国人的战略部署,却并没有觉得这里面有什么问题。

  如果牺牲欧罗巴的和平和稳定,能够换来整个西方阵营的胜利,那么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高卢人在这一方面的认知显然没有那么清晰,他们仍然幻想着能够控制欧罗巴,而不是优先考虑整个西方阵营的利益。

  所以在毛熊人找到他们寻求合作的时候,高卢人表现出了犹豫不决的心态。

  他们也清楚这样做会对整个西方阵营的利益造成伤害,等于是间接的帮助了东方人。

  但他们还是忍不住心动,并且在心理上试图去尝试一下。

  可当他们刚刚做出选择的时候,米国人施加的压力又让他们迅速转变了态度。

  这种行为在国际上会留下一个非常不讨好儿的形象,只会被评价为首鼠两端.

第二六一八章 真正的风向标

  “真是没有想到,那么强大的欧罗巴竟然完全彻底的臣服在米国人的脚下,看样子我们和他们之间的石油贸易是不可能恢复了。”

  阿勒德的脸上写满了失望,现在的局势变化对沙漠国而言并非是一件好事。

  不过,他只是在和陈锋进行私人会谈的时候,才会将情绪轻易的表现出来。

  如果在外界的正式场合,他只会用坚定的语气告诉大家,沙漠国从来没有想过和西方缓和关系。

  除非西方主动撤出所有的制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来寻求重建关系,他才会做出正式的回应。

  这么说是为了树立一种强硬的人设,主要是告诉所有的天方人,阿勒德国王永远不会向西方低头。

  可在私下里,当欧罗巴联盟要和沙漠国恢复传统能源贸易的时候,他的心情是非常愉快的。

  只要能够重建这种能源贸易,沙漠国的经济就会瞬间恢复到巅峰状态,甚至比之前还能更进一步。

  因为他们至少可以在经济上同时沟通东西两大阵营,实现利益的最大化。

  “其实高卢人的态度给整个欧罗巴联盟的影响并不像想象中那么大,反而是英吉利人的选择,具备很高的参考价值。”.

  “因为在处理国际关系上,英吉利人的经验是最丰富的,非常善于在各种矛盾中寻找出那一条主线,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我所说的正确,是指的最符合他们自身利益的选择,而不是最终被证明为成功的选择。”

  英吉利人在国际关系当中,向来表现得游刃有余。

  他们很清楚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样的事情,什么时候又不可以做这样的事情。

  比如说,在米国尚未完全决定要彻底压制和围攻东方之前,英吉利和东方曾经达成了很多贸易上的合作。

  并且在一段的时间之内,这个国家堪称是东方资本进入欧罗巴的桥头堡。

  在那个时候,两国的关系呈现出非常火热的一种状态。

  可随着米国转变态度,准备对东方发起围剿。

  此时的英吉利人,宁愿在经济上蒙受一些损失,也在最短的时间内和东方划清了界限。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选择,懂得怎样做才能让自己未来的利益最大化。

  很快,他们就追随米国人的脚步,对东方的产业发起了各种各样的制裁。

  其态度之坚决,在西方阵营内部都是非常罕见的。

  英吉利人非常清楚,像米国这种超级大国,一旦制定了策略,就轻易不会做出更改。

  所以整个西方阵营对东方的围剿势在必行,他们需要在这个时候给予米国最坚定的支持,也是最及时的表态。

  他们虽然对东方的态度急转直下,从当初的良好合作到后来的势不两立,可谓是泾渭分明。

  但后来英吉利的老国王去世之后,他们在接待各国吊唁代表的时候,仍旧坚持给予了东方代表非常高的尊重。

  在那一场国葬典礼上,他们只给予了米国和东方代表最高规格的待遇。

  从这一点上来看,尽管双方的关系已经处于敌对的状态,但他们还是对强者保持着最起码的尊重。

  所以说,英吉利人或许在很多小事上会犯错,但是在大事上却从不糊涂,

  他们选择帮助米国去压制东方,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是一种非常正确的选择。

  因为在那个时候,东方的综合实力和米国相比,尚且存在着一些差距。

  而米国人带着整个西方阵营去围剿东方的话,胜利简直是唾手可得,

  可意外偏偏发生了,东方的韧性超出了所有国家的预料。

首节 上一节 1976/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