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771节
同样希伯来人也没办法迅速的击退敌人,取得一场堂堂正正的大胜。
战局在这一刻僵持了起来,但总体的情况还是天方联军占据了优势。
在势均力敌的情况下,往往是防守方更占据优势,但这一次情况却有所不同。
因为作为防守方的希伯来人,封锁线拉的太长,且没有坚固的防御工事。
相反,天方联军作为进攻的一方,更能集中力量进行突破。
他们可以选择任何合适的点进行攻击,但希伯来人却必须维持全线的封锁。
因为一旦他们的军事力量过于集中的话,被封锁的迦南,人也会从内向外进行突击。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希伯来人的处境说好听点,叫做围点打援,说难听点就是腹背受敌。
虽说迦南被围困封锁,但现在却好像成为了希伯来人的负担。
如果他们想要集中力量,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眼前的敌人,那么就必须主动地解除对迦南的全面封锁。
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希伯来人的军事优势不再像以前那么明显。
过去他们可以在战场上碾压敌人,所以即便是分出一半的精力来封锁,另外一半精力也足以击败敌人。
可现在的问题是,他面对的天方联军在武器装备和战斗意志方面同样非常出色。
有了东方的大力援助,阿勒德订购了一大批的武器,而且是当今世界上顶尖的武器。
这些武器装备和现在的希伯来人相比,毫不逊色。
另外,遭遇了十几年战火的吐火罗人,在战斗技巧和战斗意志方面也不可小觑。
只不过他们以前习惯了那种游击的战术,就是依靠地形来拖垮敌人。
现在突然被放在茫茫的平原上,变成了正面的对轰战,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
但这种战术战法上的不适应,随着时间的推移,正在迅速的消除。
对于这一点,希伯来人的感受最为清晰。
一开始他们还能凭借着战术上的优势,在局部以劣势的兵力击败正面的敌人。
可时间久了,吐火罗人表现的越来越适应之前那种难以整合的毛病,被一一板正了过来。
这不仅仅是指挥体系在发生作用,更为重要的是,残酷的战场是最好的老师。
生死存亡之间,往往能激发人的潜力。
血淋淋的现实,让吐火罗人不得不学习这种新的对攻战术。
至于学不会或不愿意学,也没有关系,这部分人已经死在了战场上。
所以吐火罗人表现的越来越适应他们,渐渐的可以迅速的凝聚在一起,发挥出整体的战斗力。
对于新式的武器装备,他们适应的也非常快。
在这段时间里,吐火罗人的战斗力呈现明显的提升。
另外,龙腾集团的战争机器人也抵达了战场,而且占比越来越多。
迦南战争中,智能化的味道越来越强烈。
因此,战况的烈度也在迅速的提升,双方的伤亡呈现出交叉攀升的情况。
在阿勒德选择主动进攻之后,短短的48小时时间内就损失了将近两万的兵力。
对面的希伯来人也不好过,他们虽然在战损比上占据一定的优势,但伤亡依旧突破了一万五。
要知道他们的人口基数可是远远不如天方人,这样的战损比是无法接受的。
这一刻,阿勒德就像是孤注一掷的疯子,还在不断的加大筹码。
他这个人虽然算不上是那种乱世枭雄,但也极有魄力。
既然已经做出了选择,就不会再瞻前顾后。
前线损失了三万兵力,他就立刻从吐火罗再次雇佣了五万人。
与此同时,龙腾集团交付使用的第二批订单也被迅速送往了前线。
天方联军在不断的加码,希伯来人也只能无奈的被动跟随。
但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很大一部分兵力需要封锁迦南。
继续征召兵力的话,倒也可以应付,但对未来的影响会非常大。
所以希伯来人立刻向西方发起了求援,希望可以得到兵力上的援助。
这场战争的烈度也让西方有些为之侧目,出乎了之前的预料。
面对希伯来人的求援,西方立刻给予了回应,将附近的兵力抽调了过去。
与此同时,西方还要求毛熊和天竺履行盟友的职责,提供一部分兵力。
天竺人很爽快的答应了这个要求,提供增援兵力对他们不成问题。
现在的天竺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
但毛熊却拒绝了这个请求,因为之前外北的战争让他们元气大伤。
相比于天竺来说,他们可没有那么大的人口优势。
更何况,西方也不是没有援兵,只是想寻找一部分炮灰而已。
毛熊自视甚高,怎么肯接受炮灰这样的角色定位?
并且他们在人力方面确实有些不足,难以进行有力的援助。
别忘了他们现在依旧和东方接壤,边境线上需要部署大量的兵力进行防御戒备.
第二三二九章 最大的受益者,投资者的青睐
东西方对抗的加剧,使得战火在各地开始蔓延.
这对于世界来说不是一个好消息,但对于陈锋来说却也不是一个坏消息。
迦南局势的持续升级让新空运模式接二连三的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让海内外的各大投资机构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项目。
与此同时,西方不断的武装吕宋也让东方开始考虑加大对战争机器人的采购。
事实证明,有些事情机器人就是比人类能够更好的执行。
这么一来,龙腾集团不断地获得了意料之外的订单,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尽管东方大批量的采购战争机器人将单价压得很低,在成本线附近徘徊,但这依然给龙腾重工提供了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
订单越多,产能越大,成本就越低。
制造业就是这样,规模可以有效地降低成本。
最近这段时间的订单已经产生了边际效应,逐步覆盖了战争机器人的研发成本。
对于生产成本在东方可以压缩到最低,毕竟这里是全球第一大工业制造中心。
在这一轮全球矛盾激化的过程当中,龙腾重工可谓是赚的盆满钵溢。
不过这并不是陈峰最为重视的事情,他的精力主要放在了新空运模式的推广上。
相比于战争机器人的业务来说,新空运模式的市场空间显然更大。
另外,东方现在已经开始委托其他制造企业在产品争机器人。
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个道理很多人都明白。
虽说其他制造企业在工艺和技术方面和龙腾集团存在着不小的差距,但只要有订单的话,这种差距是可以被追赶的。
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无法逾越的技术限制。
就算是核聚变发电技术,目前可以做到垄断市场,但在未来的某一天肯定也会被打破这种地位。
这也是秦瑶一直发展其他主业的关键原因。核聚变发电产业给朱雀集团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市场优势,同时也形成了最为致命的隐患。
这是一种非常正确的商业策略,任何一家伟大的公司也不能完全依赖于某一项单独的业务。
当一家企业的盈利过度集中的时候,那么也预示着它的处境非常危险。
假设未来的某一天,西方突然复制出了核聚变发电技术,打破了朱雀集团的市场垄断,由此将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这对于朱雀集团来说,伤害是无与伦比的。
所以过度依赖于某一项业务或者某一项技术优势,往往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致命的隐患。
龙腾集团的发展策略就非常的正确,从一开始就树立了多点开花的模式。
因此,对于东方委托其他制造企业生产类似型号的战争机器人,陈锋并没有表现出过度的抵触与反感。
当然了,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用到了龙腾集团的技术专利,那么收取一定的专利费用还是必须的。
毕竟,在商言商,专利费用的收取,也是打造健康市场的基础。
龙腾集团从一开始就立志成为世界上最优秀,最伟大的企业,所以在技术专利方面没有进行那种壁垒式的保护。
因为陈锋非常清楚,适当的竞争才能给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一旦形成了技术垄断,那么对于企业来说,市场上的钱太好赚了,就失去了继续发展的动力。
什么都不做,就可以赚取大量的利润,那么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何必再去投入新的研发营销以及生产工艺的改善?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