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电子垃圾?不,我们是科技之光 第1608节

  其他体系成员国所需要的产品,东方全部都能够进行供应。

  因为东方拥有全世界唯一的完整工业体系,所有的工业分类在那里都能找到。

  拿到了北寒带之后,连粮食和资源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这么一来,以东方为主的贸易应有尽有。

  各国的需求,也能得到充分的满足。

  东方可以以自身为核心,通过陆权不断地辐射经济影响力,构建出一个更加集中的经济循环体系。

  通过自身的产业不断升级,带动其他成员的经济发展。

  而这一点,恰恰是当初的毛熊所无法做到的。

  他们的工业偏科太严重,无法充分供应产品,更没办法做到质优价廉。

  所以到了后期,毛熊的贸易体系越来越小,交易量也逐步降低。

  这最终导致了他们的经济衰退,无法继续支撑这一体系的运行,更没办法和西方阵营持续对抗下去。

  但这些缺陷和问题,东方都可以完美地解决。

  庞大的工业人口,全球第一的工业产量,完整的工业体系,这就是竞争的底气所在。

  因此东方精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陆权的覆盖范围和东方的经济辐射范围会逐渐扩大。

  他们有足够的实力笑到最后,用陆权彻底压制海权.

第二一二六章 保守的选择,拒绝陈锋的建议

  “我觉得现在还是应该以稳扎稳打为主,目前我们在战略上已经夺取了一定的主动权,向东可以直接威胁米国的腹心,而向西则能够威慑欧罗巴本土。”

  “从战略格局上来说,我们扭转了地缘劣势,完成了之前的大部分战略设想,这足以说明此前我们制定的战略是正确的,没必要进行大的更改。”

  “陆权和海权是天然对立的,自古以来就在不断的竞争当中,近代数百年的时间里,陆权固然是衰退了,海权开始称霸世界,但这并不代表陆权就一定不如海权,这种观点既不是真理,也不是定论。”

  “从历史来看,海权兴起之前,天方势力就已经有了衰退的苗头,内部纷争不断,大量地消耗了天方世界的精力,最终被西方彻底击败。”

  “而天方势力衰退之后,陆权就转移到了毛熊的手里,这个国家的性格比较坚韧,比较厚重,但也比较粗鲁和直接,并且毛熊的人口一直都是最大的制约。”

  “即便是在全盛时期,毛熊内部主要族群的占比都不到百分之七十,各族群之间的矛盾,让毛熊没办法展现出全部的实力,导致他们在和西方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但这种劣势,只能归类于毛熊自身的禀赋不足,而不能将其归咎在陆权的衰退上,这完全是本末倒置,以果为因的说辞。”

  “实际上,毛熊在彻底掌控了陆权之后,一度曾经占据过优势,打败高卢人之后,他们也曾经有机会君临欧罗巴,还被称为压路机。”.

  “声势之大,让当时的海权霸主英吉利非常忌惮,并且采取各种手段对毛熊进行压制,其中就包括扶持天方势力,阻挡毛熊的影响力向南部扩散,扶持东瀛,打断毛熊向东方的扩张。”

  “在那段时间,毛熊就是英吉利的头号大敌,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日耳曼人的崛起,以英吉利为代表的海洋势力才放松了对毛熊的压制。”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日耳曼人发起了两次全球战争,毛熊也抓住了战略时机再次崛起,成为了名震全球的世界两大霸主之一。”

  “但在和西方的争霸过程中,碍于毛熊自身人口基数不足,内部各族群间的矛盾纷争不断,工业体系不够完整,又在最强盛的时候与我们东方反目,所以最终只能吞下失败的苦果。”

  “从毛熊近几百年的历史来看,陆权的影响力并没有消失,也称不上衰退,只是毛熊自身的天赋不足以支撑起一个完整的陆权体系,所以才导致了失败。”

  “但我们东方的情况不同,在拥有陆权的同时,我们在近海领域也有着绝对的控制权,仅从这一点来说,收复北寒带之后,完全体的东方在地缘形式上的处境要超过毛熊。”

  “如果现在我们集中精力,消化北寒带这片广袤的领土,并且接收完整的陆权,以东方庞大的经济体量为根基,很容易就能构建出一个完善的经济体系。”

  “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可以用经济竞争的方式,一步步打败西方,就像当初毛熊和西方的竞争一样,直到最后也没有爆发终极决战,我认为这才是争霸的正确方式。”

  这一番话,有理有据。

  发言人的观点,符合现在东方精英群体的主流思维。

  尽量避免终极决战,是东西方共同的追求。

  或则说,这是全人类共同的理想。

  毕竟东西方的目标,都是更美好的生活,抢占更多的资源。

  他们发展军事力量,可不是为了共同毁灭。

  如果东方不发展陆权,而是继续攻略海权的话,双方的战争迟早会爆发。

  可现在陆权已经顺利拿到,接下来就应该换一种更和平的方式进行对抗。

  事实上,西方之所以劝说毛熊放弃北寒带,也是出于这点考虑。

  东方崛起之后,纵观世界才发现原来全球利益都被西方收入囊中。

  这个时候,东方就像是一个强壮且饥肠辘辘的战士。

  他们有能力,也有资格,拿到足够多的利益填饱肚子。

  此时,将什么利益“还给”东方,也就成为了一大难点。

  西方人的性格,向来是死道友不死贫道。

  既然注定了要把一部分全球利益分配给强大的东方,那么西方人的第一选择肯定不是割自己的肉,而是将目标瞄准了毛熊。

  以东方的体量和实力来说,小打小闹的利益压根不能满足胃口。

  只有像陆权这种足以争霸世界的肥肉,才有可能让东方填饱肚子。

  所以,西方引导并策划了这场声势浩大的战争。

  赢了固然最好,可以进一步压缩东方的空间,实现速战速决的目标。

  输了的话,大不了将北寒带全部割让给东方,迫使毛熊交出陆权。

  反正不管输赢,损失的都不是西方的根本利益。

  而东方在填饱了胃口之后,肯定要安静下来,消化战利品。

  况且陆权已经到手,已经具备了和西方争霸的基础。

  尽管,全世界的战略专家都认为,近代以来陆权衰退,已经无法匹敌海权。

  但对于东方这种人口大国来说,这种推论并不是绝对的。

  更关键的是,西方人对东方的历史也很了解。

  自古以来,东方人就不是一个海洋族群。

  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东方对海权一直都不怎么关注,更加注重陆权。

  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埋藏着东方的文明基因当中。

  鼎盛时期的东方,开辟了连接东西的丝绸之路。

  而对于航海,则向来是兴趣缺缺,甚至在很多时候还曾禁海迁界。

  东方的历史,注定了他们对海权的重视程度远不如西方。

  为了海权,西方人会毫不犹豫地启动全球战争。

  可东方人没有这样的决心,也不认为海权值得这样的付出。

  这一点,从东方会议的讨论上就能看出一斑。

  大部分精英,还是倾向于以陆权为基础,与西方进行全方位的竞争。

  他们既不准备和西方短兵相接,争夺海权,也不打算听取陈锋的意见,开辟一个新的空权时代.

第二一二七章 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会议刚刚结束,陈锋就收到了详实的消息。

  他对结果有些失望,但也没有超出预料之外。

  战略转向,对于东方这样的超级大国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事情。

  俗话说得好,船大难掉头。

  东方绝对不会因为陈锋的三言两语,就能轻易进行战略级别的转变。

  这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必须经过慎重且缜密的考虑。

  所以,高层精英普遍表现出相对保守的态度。

  既然可以用陆权来与西方抗衡,何必再耗费心血去开启什么空权时代。

  谁又能保证,陈锋的战略设想能成为现实?.

  之前制定的战略,执行的相当顺利,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没有遭遇到失败之前,保持现状就是最好的选择。

  成功的策略,不需要改变。

  目前来看,东方的陆权战略已经接近完成。

  接下来,就是消化战果并且构建新型贸易体系。

  这是稳扎稳打的节奏,短时间内不会出现太大的突破,但也没有太多的风险。

  以东方的体量和地位而言,战略上的冒险并不可取。

  超级大国的战略步骤,向来是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战略冒险,只有在走投无路,面临失败的时候才会放手一搏。

首节 上一节 1608/2115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直播带校花整蛊,全网后槽牙咬碎

下一篇:说好的直播算命,你让水友疯狂吃瓜?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