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养成系男神:听劝后,我成了顶流

养成系男神:听劝后,我成了顶流 第119节

  他双手持着锄头,弓着后背。

  那台上明明没有稻田稻苗,却愣是让他演出了一脚深一脚浅,在田间耕种的模样!

  “宋先生,宋应星先生。”

  随着穿越时空的读书人手持典籍走到他的身边,那老人将锄头杵在了田里,扶着腰缓缓的抬起了头。

  那缓慢的,疑惑的,被老态和病态所占据的身影,看的台下所有观众一愣!

  “陈院长,不是说全部由学生出演么?怎么还找了个这么大年龄的演员上台?学院的教授也下场了?”

  陈德禄身旁,校长霍仁宏皱起了眉头,侧头低声询问。

  眯起眼睛,看着台上的晚年宋应星,陈德禄也狐疑了起来。

  这又是谁家的部将?我们影视学院的老师里,好像也没有这么个人啊?

  “啊……”

  陈德禄心里没底,最后只能低声支吾道;

  “霍校长接着看吧,都是学生们搞的,我这也是第一次看这个话剧,具体情况也不太清楚。”

  在霍仁宏的疑惑中,台上的演出还在继续。

  写剧本的时候,这个部分李有志并没有按照《典籍》的原版本来。

  在央视版的《典籍,天工开物》中,晚年宋应星的造型是清朝的辫子形象。但是根据史料记载,宋应星晚年一直都在为家国奔走,先是重振州府,建立书院。后来清军入关,他的兄长宋应昇殉国,宋应星此后便隐居乡野直至去世。

  所以在宋应星晚年的造型上,李有志选择了更加符合历史逻辑的明代发髻,而不是辫子头。

  台上。

  双手拄着锄头,弯着腰眯着睛的晚年宋应星,看到走到近前的读书人不禁疑惑。

  一番交谈后得知那手持《天工开物》的姑娘来自三百年后,权当是笑话的宋应星不禁回忆起了自己的年少时光。

  话剧在这里,就算是进入到了故事的正题——《天工开物》的成书过程。

  在一个简短的落幕后,青年时期的宋应星,他的兄长宋应昇和挚友涂绍煃联袂登场。

  随着大幕拉起,看到那意气飞扬的三位华服少年,在场的所有观众眼前一亮!

  而当身在码头的青年宋应星张嘴说出台词,前两排的观众顿时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少年宋应星,和刚才那老年宋应星……一个演员啊!

  好像就是上午过来送请帖那小子?!

  好家伙!

  看着台上踏上万里行程首次进京赶考,意气风发,风华正茂的青年宋应星,霍仁宏笑呵呵的拍了拍一旁的陈德禄。

  “我就说这小子怎么有胆子搞上午那一出,原来是艺高人胆大呀!陈院长,看来你们影视学院,当真是出了人才呀。”

  吸~~~~

  听到霍仁宏的以及周围宾客极力压低着声音的赞誉,陈德禄使劲的吸了口气。

  哎呦这感觉,太舒爽了。

  整个一天,都在看别人在自己面前天秀,这下……终于轮到老夫主场了!

  嘴角勾起45°,风轻云淡的呵呵一笑,陈德禄将身子靠在了椅背上,抬手轻轻一摆。

  “当初这小子搞这个话剧社,名字还是我给取的。同尘社嘛,取和光同尘之意,就是想着一群学生有个施展兴趣爱好的地方,玩一玩闹一闹。没想到这回突然说要搞个演出,上午还弄了这么一出。哎呀,马马虎虎吧。不成器,不成器。我们影视学院里,他这样的……也就中上游吧。”

  好家伙!

  听到陈德禄的说法,几个主力院系的院长主任砸了咂嘴。

  这味儿,这套路,啧……略有些熟悉啊!

  能不熟悉吗。

  陈德禄瞥了瞥众人,心里默念了一句。

  中午那会儿,你们就是这么装的!

  与此同时。

  相比于音乐厅观众席上的暗流涌动,李有志的直播间里,已经是炸成了一片!

  话剧开场之前,李有志便将自己的手机交给了庄宏斌。让其负责操作高清设备,帮自己直播进行话剧的整场直播。

  此时,话剧刚刚上演到第三幕,直播间里面的在线人数,就已经达到了1W+!

  虽然感受到不到现场气氛,无法和感知到演员的现场表演细节,可是对于网友们来说,直播看话剧的好处也不是没有。

  至少不用遵守现场纪律啊!

  看到李有志前一幕演老人,后一幕直接化身华服少年,互动区弹幕瞬间沸腾!

  “卧槽,卧槽,卧槽!这演技没谁了啊!”

  “我特么刚才第二幕的时候一眼没认出来,还以为演老年宋应星的演员是谁,直到小哥换了套衣服出来才发现是一个人。演的太像了啊!”

  “我的妈呀,一身鸡皮疙瘩。刚才第二幕拄着锄头那一段,就真跟个风烛残年的老头似的。直播镜头怼的这么近,我都愣是没意识到那是小哥!我爷看着都没他真!”

  “爆杀啊卧槽,伱告诉我这是校园话剧?”

  哔!

  收到惊艳值,8019点!

  台上。

  听到耳旁传来的一声轻鸣,正准备结束第三幕的李有志眉头一挑。

  很好,韭菜们的情绪已经饱满。

  前三幕都是铺垫,真正的剧情从第四幕就开始展开。

  惊艳值……拿来吧你!

  带着身着华服,扮作青年宋应昇,青年涂绍煃的刘猛和周原二人,李有志哼哼一笑。

  按照话剧的剧情,宋应星少年时期便沉迷于田间坊市,对手工农业兴趣颇深,立志想要编撰一套记录实用之学问,实用之技能的实用之书。

  又有过目不忘之才,饱读诗书,少年便通过乡试成为举人。

  但是他的科举仕途,却是一路坎坷。首次进京赶考,便遇到了科举替考舞弊案,一同进京赶考的三人全都名落孙山。

  在一场会元被抓,复试交了白卷的闹剧中,李有志,刘猛,周原三人站到了台前。

  “我兄弟三人首次赴京赶考,便遇到了这样的闹剧,全部名落孙山。”

  “三年后,我兄弟三人再来赶考。伯聚兄高中二甲第四十五名。”

  “我宋家兄弟科场不顺,再度名落孙山。”

  “恭喜伯聚兄。”

  “二位不必介怀,以你兄弟二人的才学,下次必能高中!”

  以台词的方式,迅速介绍完了宋应星首次科考失利的背景,台上的李有志和刘猛转过身子。

  和高中了的涂伯聚,对施一礼后,缓缓的转过了身去,背对着台下的观众,缓缓向那巍峨的京师方向走去。

  “此后,我兄弟二人,又去赶考。”

  “天启二年,我兄弟二人,三次科考,不第。”

  “天启五年,我兄弟二人,第四次科考,不第。”

  “崇祯元年,我兄弟二人第五次科考,不第。”

  “崇祯四年,第六次,不第。”

  每走一步,台上的李有志便沉重的说一句。

  每一句不第,他的双肩便下垂一分,步履便沉重一分。

  明明只是一句简单的台词介绍,但是坐在台下的观众和直播间里的网友,却仿佛真的看到了每一次科举不顺后,黯然返乡的,越来越憔悴失意的背影!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默默为自己贴上了一抹胡须的李有志,转过了身来。

  此时他的身上,他的目光里,已再没有了那少年的意气风发,蓬勃朝气。

  只剩下疲惫,憔悴,与迷茫。

  看到这短短十几秒的转场,这几乎顷刻之间的人物状态转换。

  看到舞台上上一幕还意气风发,锦瑟年华的少年,转身的功夫便已成垂着双肩,目光深沉,仿佛肩头扛着生活和岁月,不知前路何去何从的中年……

  直播间和现场……炸了!

  PS:写了好多,怕拖节奏,又删了好多。马上安排下一章!

第111章 此与功名利禄,毫不相关也!(求月

  票!)

  “这个转场神了啊!第一次看话剧,我之前还想着,话剧舞台怎么去处理故事的转场。毕竟它不像是电影那样可以通过镜头来表现,看了小哥刚才这一段,我爱上话剧了!表现力太强了!”

  “这短短几步,真就走出了一眼万年的感觉。六步,六次赶考落第,我甚至能够感觉到每一次不中后,宋应星就失去的一分神采。炸裂,这一段真真的炸裂!”

首节 上一节 119/6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狂飙:高启强叫我京海教父

下一篇:开局准帝的我,激活诸天签到系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