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言情> 拒绝米其林评级的三星小店

拒绝米其林评级的三星小店 第176节

至于出现的原因,大抵是因为这道菜非常考验刀工。

这也成了淮扬菜刀工闻名天下的佐证。

至于文思豆腐能不能代表淮扬菜的刀工巅峰水平,暂时要打上一个问号。

但文思豆腐对刀工要求之高,确实不能小觑。

此时,玉楼东的老板左嘉树正在亲自操作文思豆腐最重要、也是最难的地方……豆腐切丝。

做文思豆腐要选用嫩豆腐,先要片去豆腐四边的硬皮。

然后用刀一片片将嫩汪汪的豆腐飘下来。

跟之前烫干丝的操作流程差不多。

但两者的难点各有不同。

干丝水分较少,横刀向前推的时候阻力较大,容易破损。

而文思豆腐选用的是嫩豆腐,水分较多,稍不注意下刀不稳不平,飘出来的豆腐厚薄不均,这也就罢了,操作者还不能上劲,一旦微微用力,本来薄薄的豆腐片瞬间就要变成豆腐泥。

新手刚刚练习这道菜时,一块豆腐动辄要飘半个多小时到一个小时,那全程小心翼翼,注意力高度集中。

往往完成切丝后,整个人都像要虚脱了一般。

此时,镜头跟随者主持人的脚步来到了左嘉树的身边,这时,左嘉树正在片第五片豆腐。

他的动作一看就知道是经常训练的那种,横刀极其平稳,并没有因为摄像机的到来而有任何的抖动。

此时,摄像将镜头推往已经飘好豆腐片上,只见那些豆腐软踏踏的,每一片都薄如纸片。

随着大屏幕上出现了豆腐的特写,全场观众哗然一片。

很多苏省人即使听说过文思豆腐的名字,但实际看过的人却很少。

今天现场的观众也算是大饱眼福了。

美食作家柳荫曾经在自己的书中描写过文思豆腐,对文思豆腐也有一定的研究。

“文思豆腐”是淮扬地区一款传统名菜,它始于清代,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乾隆年间,扬州梅花岭右侧天宁寺有一位名叫文思的和尚,善制各式豆腐菜肴。特别是用嫩豆腐、金针菜、木耳等原料制做的豆腐汤,滋味异常鲜美,前往烧香拜佛的佛门居士都喜欢品尝此汤,在扬州地区很有名气。

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曾品尝过此菜,还一度成为清宫名菜。因该菜为文思和尚所创,人们便称它为“文思豆腐”,一直流传至今。

从民国初期到30年代时,此菜在江南地区也很有名,不过其制法与清代已有所不同,厨师们对用料和制法作了改进,使其烹调更加考究,滋味更鲜美。

此时,沪市一家酒店里,笔记本电脑前的吕小燕,正在收看《星厨光临》的网络直播。

当机位切换到文思豆腐的画面时,吕小燕点了点头对老伴说:“虽然玉楼东有淮扬菜的传承,但这个左老板选择了淮扬菜中的文思豆腐作为表演菜品还是让我比较意外的,不过百多年的传承了,他竟然没把这部分传承丢掉,难得难得!”

老婆婆笑着对吕小燕道:“怎么,害怕小五输了?三套鸭,我记得利群这道菜可是练了半年,才熟练掌握生出骨的吧?”

吕小燕笑了笑:“随他们吧,赢了挺好,输了也没什么!我想让陈阳去参加节目的目的已经达到了!”

“哦?你还有目的?”

吕小燕点了点头:“厨师不能闭门造车,还是要多出去学习交流,开阔眼界,你看……这位鲁菜师傅的绣球鸡胗,将鲁菜中的刀法运用和成菜造型完美结合,你看着吧,就他这刀法和修型,等一会炒出来,那鸡胗真就像一个个小绣球一般。”

会场中,镜头正给向了吕小燕口中的鲁菜师傅。

刚刚没有拍到这位师傅时,他将大约一斤左右的鸡胗里的黄皮一个个撕掉,然后从中一切两半洗净。

接着用刀在每隔半分的宽位置剂出十字花刀。

所谓的十字花刀很多没做过厨师的朋友可能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一说爆炒腰花很多人就有直观的印象了。

这时,画面正好对准这位鲁菜师傅处理最后几个鸡胗。

只见他刀速很快,先是在鸡胗上横切十几刀,接着又将鸡胗倒过来,垂直90°再切十几刀,不一会儿就把砧板上的鸡胗全都处理完了。

这时,他一旁的助手帮忙烧开了水,只见那师傅将鸡胗倒入沸水中汆烫一下后就捞了出来。

刚被笆篱捞出的鸡胗展现在镜头之下,全程观众倒吸一口凉气。

好家伙,一颗颗鸡胗变成了一颗颗绣球,或者用一只只蜷缩起来的刺猬形容更为恰当。

果然,能站在这个舞台上的,谁的身上没有两把刷子?

而此时,最后一名闽菜师傅正从蒸箱中将蒸好的芋头取了出来。

评委江枫眼尖,见到芋头立马惊呼道:“槟榔芋头,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位师傅即将制作的是太极芋泥!”

“太极芋泥?”现场其他两位评委和主持人显然都没有听说过这道菜品。

“没错,福州菜,太极芋泥,你们接着往下看就知道了!天啊,很多年没吃过这道菜了!好想念!”江枫目不转睛地盯着师傅的操作。

镜头前那位闽菜师傅正将蒸熟的芋头放在砧板上用刀面压制成茸。

所谓的槟榔芋头,椭圆形,该品种外皮粗糙,剖而观之,内呈槟榔纹,故又名"槟榔芋"。

前清被列为贡品,因而享有"皇室贡品芋头"之称。

只见那师傅在压成茸状的芋头挑出粗筋,接着又将二两左右的红枣去皮、核,切碎后分成两份,一两左右的糖冬瓜条切成米粒大小备用。

接着他又将一两左右的红枣加入一两左右的白糖拌匀后上蒸箱蒸制了五分钟。

等红枣蒸好后,他把刚刚压好的芋茸放在碗里,加入六两半的白糖,二两半的猪油和一两水搅拌成芋泥。

接着又把这些放进蒸箱蒸制。

看到这大家就猜到了接下来所谓的太极芋泥“太极”是如何得来的了。

想来应该是用蒸好的白色芋泥铺满薄薄的底盘,然后中间用模具隔开阴阳,白色部分取芋泥原色,黑色部分用剩下的红枣肉蒸熟打成糊均匀浇在上面,

最后再用什么水果或者干果点缀阴阳鱼。

这道甜品可谓是又好吃又好看。

关键是还能体现咱们华国的阴阳五行文化,这位闽菜师傅可谓是用心了。

果然,陈阳说的没错,这届助阵嘉宾各个把压箱底的功夫都掏了出来,简直太“卷”了

第232章 这踏马可是鸽子,就离谱

“天啊!文思豆腐已经切好了!”这时,主持人又来到玉楼东老板左嘉树的身边。

果然,左嘉树的“文思豆腐”最难的部分已经完成。

只见他用刀捧起切好的豆腐丝,那边助理准备好装满清水的大碗,摄像机的镜头瞬间从几个角度推向那只碗。

观众们秉着呼吸,眼睛眨也不眨地盯着大屏幕中左嘉树的动作。

只见那左老板缓缓将切好的豆腐平移到碗的上方,动作轻柔缓慢,这时,整个舞台好像都慢了下来。

主持人不敢说话,评委们不敢说话,无数道目光射向文思豆腐。

“咚”的一声。

是豆腐滑落水面后发出的声响。

一瞬间,那大碗中装满的清水开始变成豆腐的白色。

一根根豆腐仍然抱团在一起,舍不得分离。

只见左嘉树拿起一根筷子,立在水碗中央,看上去并没有什么大的动作,只轻轻瞬时针一搅,碗中的豆腐丝仿佛飞天一般,在碗中徜徉开来。

这一幕让现场所有的观众全都激动地站起身来,掌声如雷般响起。

张一星也与有荣焉地笑容满面,显然心情大好。

舞台的动静让黄雷和黄立群全都跟着紧张了起来。

陈阳这时候已经完成了对野鸭的操作,而最后一只生出骨的对象……鸽子已然放在了砧板之上。

节目组仿佛早就准备好一般,见到陈阳拿出鸽子,顿时,刚刚还围绕着左嘉树那边的机位,立马分出大部转移到了陈阳这边。

“观众朋友们,陈师傅是所有助演嘉宾中最年轻的,那么,有左嘉树师傅珠玉在前,他能否顶住压力,完成鸽子的剔骨工作呢?”

主持人示意镜头对准陈阳的刀具。

陈阳用的这把刀,就是普普通通的中式厨刀。

“现在很多华国料理厨师,在剔骨的时候已经受到西方影响,使用尖头的剔骨刀,但陈师傅依然坚持使用沉重压手的中式厨刀……”

“这到底是年轻厨师的盲目自信,还是陈师傅早已胸有成竹?让我们拭目以待!”

……

这一刻,现场所有目光再次射向陈阳。

但此刻的陈阳并没有像之前那样,不紧不慢、慢条斯理地处理家鸭和野鸭。

面对鸽子,陈阳手中持刀,双目微闭,似乎在酝酿着什么。

主持人见到这一幕拿着话筒打趣道:“陈师傅好像陷入了某种冥想之中,他并没有急于下刀,那么……会不会是陈师傅也觉得眼前的情况很棘手呢?”

评委席的评委们也在交流,江枫转头对《华夏美食》杂志的总编方志武说道:“方老师,你觉得陈师傅会不会真如主持人所说,暂时没有把握对鸽子生出骨呢?”

方志武笑道:“鸽子的生出骨一直是三套鸭这道菜的难点,也是代表淮扬菜的巅峰刀法技巧,这位小陈师傅在之前的表现着实让我大吃一惊,但以他这个年纪,想要将鸽子完美出骨……,除非是从小学艺,不然……”

不然后面是什么,方志武也没说,但镜头记录的表情,就差脸上用毛笔写上“不看好”三个字了。

其实陈阳操作之前的屏息凝神,确实有那主持人说的因素在内。

估计整个现场,就算是大师兄黄立群都未必知道,陈阳别说剔鸽子骨了,就算是乳鸽陈阳都没吃过。

首节 上一节 176/26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十年网友竟然是国民妹妹

下一篇:四合院:不想被禽兽祸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