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改邪归正,重生成悟性学霸了 第634节
那肯定是不知道的啊。
他这段时间忙起来,甚至就连他们三个在跟拍自己的日常工作生活都没有察觉,直接忽视了。
等到第一部纪录片完全剪辑成功,并且递送到了部里进行验收的时候。
许青山才收到了通知,科技部那边邀请许青山去观看审核一下他的第一部个人纪录片,发表一下简单的意见。
“这纪录片都做好了?而且还真的要拍系列纪录片啊,我以为拍完一部就算了。”
这一次科技部还是通过周校长联系到许青山的,也算是公对公的通函,希望京大行个方便,放放人。
周其凤哪里能不知道科技部那边的意思,可他在拿到这一份通函的时候就笑了笑。
人在无语的时候是真的会笑出来的。
难不成科技部真的以为许青山这样的人能够被京城大学限制?
那还不是他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上班时间跑出去一两天算什么事情,现在周其凤都巴不得许青山多休息几天,不要整天泡在实验室里,等等把身体泡坏了怎么办?
所以这一次也算是京大给许青山的强制休假,让他过去屋里看看自己的纪录片。
许青山也再度见到了自己的跟拍三人组,他还热情地和他们打了个招呼。
“许教授。”
老艾笑容满面,但笑得再灿烂,也挡不住他的大黑眼。
“艾导这是?”
许青山的意思,老艾明白,这是在问他为什么变得如此憔悴。
“最近不是赶紧完成任务嘛,就加班加点了一点,不过我们这些人身体没有您那么好,这不就直接亮在脸上了嘛,没事,好好休息几天就好了。”
许青山了然,拍了拍老艾的肩膀。
“这次辛苦你们了,下次我们节奏慢一点,你们也一起放松放松。”
“那感情好,不过今天的预审的话,还请您提一提意见,我们也好改正。”
两人聊了一会,就有科技部的工作人员过来把许青山领到了放映室里,看样子似乎是会议室改的,不是特别正规。
不过像这种人物纪录片并不太讲究画质色彩那些东西,自然也没有人在意。
许青山落座,老艾他们陪同坐在一旁,坐下以后就没有再交谈了,而是耐心地等待纪录片的放映。
不得不说,不愧是上面点名来给许青山拍纪录片的大拿。
平时来说,许青山虽然也会偶尔喜欢看一看纪录片,可像今天这样能够如此专注的看下去的也是头一遭。
这可不是因为许青山自恋,而是因为眼前这一部被命名为《石破天惊——许青山人物纪录片系列其一》的纪录片,在镜头语言和故事叙述上,甚至做到了接近电影的质量。
整部纪录片的节奏非常好,有快有慢,虚实结合,甚至许青山在其中一些片段都看到了一些看似简单实则十分契合场景的特效。
例如他在实验室里为学生们解答问题的时候,那些问题会转化成分型几何动画来进行实时演绎。
而在涉及到灵曼猜想证明过程的时候,由于过程内容短时间内不太方便进行录入公布,所以他又使用了一些星际旅行的隐喻,并且搭配上一些更有吸引力的星空虚影镜头,完成了覆盖。
而且这部纪录片在前期对于许青山童年的场景描述时搭配上了很多补拍的镜头。而这些镜头都对于当时的场景进行了很高程度的还原。
甚至让许青山都在怀疑是不是自己小时候真的就被他们跟拍过了。
虽然有一些故事看起来就知道是自己的亲朋好友在叙述的时候,过分夸张到了他们手里又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从而显得颇有热血成长感。
但是整部纪录片,确实制作得不错。
甚至有一种看武侠片角色成长的爽感,搭配上实验性的视听语言又能满足硬核科学爱好者的考据需求,同时强剧情情节也能吸引大众观众。
毕竟,有什么故事能比一个班级排名到处第二的普通家庭学生突然浪子回头,幡然醒悟,开始逆袭高考,随后迸发出天赋和热爱,一步一步地通过神奇的操作,踏上学术高峰的故事更加精彩呢?
只能说。
这种剧情又不是纪录片,换成是都市电影的话,起码得被骂上两年烂俗剧情和超前脑洞。
只能说现实比小说里写的还要荒诞、夸张。
因为普通人写出来的故事又怎么能够概括天才的一生呢?
“很好。”
许青山在纪录片放映结束后,鼓掌向老艾他们表示了赞许。
“您的意思是?”
“我没有什么意见,很感谢你们这段时间的辛苦,有时间过来家里吃饭。”
许青山拍了拍老艾的肩膀,这一次动作就要亲近得多。
“好好好!”
许青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部里,马不停蹄地又跑回学校去做实验和补足证明。
他并不太关心这部纪录片后续的情况,毕竟这是部里领导的安排,反正对于自己来说都是正向宣传的事情,他听从安排就行了。
他不关心,但不代表人家敢让他不知道。
周其凤那边三两天就跑过来许青山办公室一趟,跟他讲一下纪录片的情况,就又跑回自己的校长办公室。
生怕影响了许青山工作。
只不过确实有上头背书,还有多方支持的项目,进展会比寻常项目顺利的多。
许青山从周其凤的只言片语里也能听出来,《石破天惊》在广电那边几乎是全程开绿灯,只不过最后有个决策倒是让许青山觉得很神奇。
“老周,你是说我这部纪录片还会上院线?”
许青山一脸惊异。
“不是纪录片这玩意儿不都是放在央视六套播一播或者是其他套播一播吗?怎么连院线都整上了?咱们这些东西真有人买单吗?”
“我也不太清楚,不过那边的意思是说票价就收个成本价就好很便宜,人均15块。”
周其凤挠了挠脑袋,他也老脸懵懵的。
“这操作我也是第一次见。”
许青山无奈地叹了口气。
有时候不怕领导做的中规中矩,怕的就是领导突发奇想来点骚操作,突然拍板说,“我有一个点子!”
这世上做正经事的时候,最怕的就是点子王了。
许青山稍微想了想也是好在自己的内部纪录片质量也算挺高的,在院线的排片数量也不算多。
不然许青山怀疑自己这一波纪录片放出去又得罪了国内文娱圈,还得罪了观众。
得罪点人他倒是不怕可文娱圈的人大家懂的都懂,等会儿把自己当素材狠狠的创作,那就不太好了。而且得罪了观众的话,那就是在损失自己的路人缘。
虽然科学家并不太在意这个,可自己还有另外的身份,他还是要在乎自己的社会影响力的。
可定都定了,估计现在片都排上了,许青山也只能静观其变。
第415章 都给我滚出去!
《石破天惊》算是近些年来,上层建筑最为大胆的尝试之一。
只不过,对于文娱电影圈来说,《石破天惊》只能算是应付一下政治任务,他们更多的重心是在如何应付那冲入了内地市场之后战无敌手的外国大片。
年初的《阿凡达》更是对华夏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他们一个个都忙得焦头烂额,希望能够把3D的风也跟上,哪里有时间和精力来管许青山的个人纪录片上不上院线。
毕竟一天就只排了几场,而且全都是非黄金时段的。
但就是这么少得可怜的几场,竟然在上映头几天,电影票一售而空,上座率极高,院线开始主动尝试增加《石破天惊》的上映场次。
因为《石破天惊》的时长只有不到80分钟,虽然票价低,但是排场的次数能更多,再加上有上面的支持和补贴,一来二去,在《石破天惊》上能赚到的钱,竟然一点都不比那些大片低。
虽然比不了年初《阿凡达》那种夸张的盛况,可是和前两个月上映的《敢死队》相比,在盈利系数上竟然不逞多让。
跟欧美的好莱坞电影碰一碰。
这件华夏大导演们暂时都还没有做到的事情,让一个纪录片导演做到了?
许青山的个人纪录片上映这件事也算是被部里领导高度关注的,这一次看似拍一拍脑袋的尝试,却是让他们尝到了甜头。
这方法还真行!
当然,这也只局限于许青山这个人。
许青山的条件实在是太过于得天独厚,寻常的学者和年轻人都没有办法复刻,这也是上面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才进行的尝试。
那就是需要许青山这个神奇的年轻人,来做一场独属于华夏精神的榜样运动。
这种类似的情况,其实华夏并非没有。
恰恰相反,经验足的很。
相比起来,那些娱乐圈的、国外的造星运动,只能说是小打小闹,根本算不上真金白银,经受不了水融火烤。
华夏不一样。
在华夏能够成为榜样的人,是因为他们具有超越了普通人的能力、品质、道德,尽管他们不是完美无瑕的人,可因为心中有那种赤忱的热血和坚定的信仰,所以能够在时间面前经受得住考验。
这种树立起来的榜样,哪怕会被外国的特殊势力操控舆论而攻击,哪怕会被民间一些心脏心黑的傻逼攻击,但依旧会经久不衰、老而弥坚。
许青山人就在京城。
上一篇:高武:一份努力,暴击万份收获
下一篇:华娱:票房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