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改邪归正,重生成悟性学霸了 第633节
“既然年轻人愿意去搏一搏,那我们这些做长辈的自然要拿出诚意来,好好支持,指不定啊,以后青山就能成为像钱老那样的人物。”
周其凤说道,他的言语之中极为推崇。
他看向了田刚,表情稍显严肃,低声说道。
“对于青山这样的期望并不是只有我有,华清那边也有,华科院那边也有,就连上面也有这样的想法。”
要知道,在科研科技方面,华夏境内最受推崇的科学家并非是那些拿到过什么什么奖的存在,而是被称作了“华夏民族脊梁”的钱学森钱老先生。
当别的科学家还在执着于个人成就的时候,钱老先生已经把毕生所学完全投诸于华夏这个百废待兴的祖国。
常人对于钱老的印象或许还停留在两弹一星工程的核心领导者上。
大多数人认为钱老撑起的只是华夏的军工体系,包括原子弹、氢弹、火箭、导弹等等,实际上如果华夏没有钱老的话,真不一定能够发展到现如今的地步,甚至在未来完全成为世界超级大国。
钱老可谓是在应用科学方面做到了巅峰造极的地步。
他对于未来科学的发展方向预测几乎没有出错的地方,其中包括了几十年后的新能源汽车、互联网元宇宙、人工智能方向。
而他在1954年发表的《工程控制论》,首次将控制论引入工程技术领域,奠定自动化技术理论基础,成为了华夏走向工业大国的核心支柱。
他不仅主导了华夏第一批系统科学的研究者培养,为整个华夏的学科方法论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还将系统工程思想推广到了全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为国家最艰难的阶段提供了经济建设的肥沃土壤,就单单这一项,他就为当年的华夏节省了数百亿的花费。
在普通工人工资只有十几块的年代,当年的数百亿,价值难以估算。
他所做的事是真正的“在沙漠上培育出一朵健康的花来。”
在华夏科研人的心目中,钱老是以科学家、战略家、教育家三重身份,完全重构了华夏现代科技体系,亲手描绘出了华夏鼎盛的未来。
周其凤能在这个时候对着田刚说出这样的话。
同样也代表着他对于许青山的期许。
他在许青山身上看到的,不是像田刚他们一样,那种单一的伟大科学家的未来。
而是真正的,“成为华夏科学第一人”的可能性。
如果华夏能够再度拥有一位像钱学森先生一样的人物的话,那周其凤可以大胆的预测,未来华夏必定站在世界强国之巅,并且能够维持着那样繁荣昌盛的局面,直至百年之后。
在这种时候,许青山的作用就已经完全跳脱成了科学家的范畴,而是会成为华夏国运一般的存在。
他很期待能看到那一天。
这也是为什么周其凤会竭尽全力的去支持许青山想做的事情。
田刚听到了周其凤的评价,并没有像平时那样和周其凤开玩笑,而是埋头猛猛喝茶,连着喝了好几杯茶,一点都不嫌烫。
“可是如果你们都这样想的话,我担心他身上的压力会太大。”
闷得好一会,田刚才缓缓开口道。
“他才十九岁。”
“就是因为他才十九岁。”
周其凤放下了手里的杯子,眼中闪烁着星辰。
“他能在这个年纪就做到这些事情,才有承载着我们这些旧时代老东西期许的资格。”
“不要小瞧了他,他可不是一般的年轻人,甚至比你我,都要强大。”
田刚沉默了一会,为周其凤再倒上了一杯茶。
没有人知道这两位老人在校长办公室里聊了多少东西,也没有人知道,此时此刻的华夏科研正在因为某个年轻人发生着怎样的转变。
但对于许青山来说。
他手里头的工作是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忙碌了。
他甚至忘了自己身边还有纪录片团队在跟着自己做每日拍摄,没日没夜地泡在办公室里、实验室里推动着项目进度。
好几次都是被江浣溪过来拉着回家睡觉才肯罢休。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纪录片团队就已经积累了足够多的素材了。
第414章 《石破天惊》
京城大学里。
学生们一如往常地穿梭在教学楼之间,随着许青山的影响力还在持续发酵,如今的京大校园相比于之前要更有一种沉淀下来的气质。
原本在许青山未出现之前,其实京城大学的更趋近于往政商方面发展,然在科研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可也确实如同之前田刚和许青山所说的那样,更多的学生会选择在研究生阶段出国留学去寻找更好的科研路径。
但现在不一样了,2010年还没有结束,目前京城大学里的不少导师就已经收到了学校内不少优秀学生的申请信。
以京城大学的规格,保研名额有非常多。
但很多学生并不是到了确定保研之后才会开始联系导师的,因为到了那个时候很大可能会选不到自己心仪的导师。
更多有行动力的学生会在确保自己拥有保研的可能之后就主动去寻找老师进行套磁,拿到一些老师的准录取许可,然后就能更加心无旁骛的准备自己的保研资料。
像这种类型的准录取许可,其实并不算什么内定操作,如果学生没有办法保研的话,那给出承诺的导师也不可能为了哪个学生去开后门,这只是一个双向预选的过程而已。
只是以前最优秀的那批学生,几乎全都会选择前往国外去寻求他们的科研梦。
虽然他们其中有不少人是想通过国外留学一段时间后,再选择回国来建设祖国,可那实打实的留学率就是摆在眼前的。
在研究生生源比国外顶级大学要差一些的情况下,京城大学想要在高等研究教育范围里进行反超就有不小的压力。
但现在这种局面被许青山一个人扭转了。
就连整座京城大学的学术氛围都变得更加浓郁了起来,特别是数院和信科院的学生,那叫一个卷中卷。
甚至各个学院所收到的转专业申请最多的原本也从光华管理学院化学院这些热门的王牌学院变成了数院。
在未名湖边的一处小石桌旁。
三个手提肩扛摄像机,身上穿着和京城大学学生截然不同的摄影马甲的家伙正带着从食堂打包出来的饭菜坐到石桌边,把摄像机放到一旁,妥善保管好,一边准备吃饭,一边开始聊天。
“艾叔,是不是搞科研的都是这种工作量啊?看起来也太恐怖了吧?”
小满不断的磨着手里的筷子,一边表情夸张的和身旁的帅大叔说道。她的表情虽然夸张,可双眼微黑,那种黑眼圈带来的萎靡感是肉眼可见的。
“我们这段时间跟着他一直做每日拍摄,我感觉都要把自己做晕了。”
老艾、大川和小满三人组里,平时要是没有什么正事的话,话最多的人就是小满了。
就跟现在一样,大川什么都不说,打开自己的盒饭,埋头苦吃一边吃一边嗯嗯嗯的,了解大川的人都知道这是他对于饭菜好评的表现。
“虽然我也拍了很多人物纪录片,可跟你们俩说实话,像他这样的我也是第一次拍,我也没有什么经验。”
老艾倒是没有急着吃饭,他的盒饭都没打开,但是口袋里的烟已经摸了出来,得点上一根他才能精神精神。
跟拍许青山这件事实在是太吃精力了。
特别是最近许青山有一段时间,在家人没空的时候,几乎整个人就住进了办公室里,而且早上起来工作的时间还特别早,所以纪录片三人组原本是在晚上拍到许青山收工准备睡觉才跑回燕东园里去休息,但第二天却又得早早的起来过来拍许青山早起工作的场景。
但是那样一来一回的,他们原本就被挤压的很有限的休息时间就更短了。
后来实在没办法,实验室的刘若川主任给他们在三楼安排了一个小房间让他们休息。
“感觉他就跟个铁人一样,真要像他这样高强度动脑连轴转,还能持续这么久,我觉得我连三天都吃不消。”
小满嘀嘀咕咕的说道。
“还三天,你跟人家比什么比人家19岁就能完成世界顶级难题的证明。这根本就不是努不努力的问题,这是天赋问题,人家生来就跟我们不一样。”
三两下就把盒饭吃空了,大川突然抬起头来反驳了小满一句。
“嘿,你!”
看着两个年轻人就快因为一句话头吵起来,老艾熄灭了手里的烟,拍了拍石桌。
“喂!”
“你们两个小家伙,别吵了。”
老艾思索了一下。
“我想了想,最近拍摄的这些素材,还有之前我们已经收集好的各路素材,现在应该差不多够有一部的量啊,我简单宣布一下,我们跟排小组到今天开始休息。”
“好耶!”
小满也没有继续和大川上演欢喜冤家,兴高采烈地应道。
她的开心喜形于色,因为休息对于她来说就是可以睡个好觉,睡到自然醒了。
“好什么好?我话都还没说完呢,跟拍小组是到今天开始休息了,但我们三个人成立的剪辑小组就要开工了。”
老艾白了小满一眼。
原本还在兴高采烈的想起身蹦蹦跳跳的年轻人一下子又蔫了,听到这句话,她的脸上露出了满满的苦涩。
“我没问题。”
大川打开了第二份盒饭。
他们三的餐盒都是自带的,只有大川一个人带了两个餐盒,毕竟要扛着摄像机到处跑来跑去,这体力消耗可不少。
“那行,我跟刘主任简单说一下,最近我们就不过来了,回台里去找个剪映室慢慢剪片子,我也整理整理所有资料,尽快走出来给部里的领导一个交代。”
老艾一锤定音。
三人组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就给刘若川撂了句话之后马上离开了京城大学,回到了他们的央视去。
至于许青山知不知道他们三个离开了?
上一篇:高武:一份努力,暴击万份收获
下一篇:华娱:票房为王!